摘要:隨著我國體育高職教育發展強勢的不斷顯現,深入探討體育職業院校如何順應市場需求,轉變教育理念,培養和訓練職校生職業素養和崗位適應能力,真正提高體育職業教育中職業核心能力的實效性已經成為亟待研究的重要課題。結合北京市體育高等職業院校的特殊性,經過教學過程的實踐和總結,通過對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的途徑與教學方法的研究,探討了國內外職業教育中對學生職業核心能力水平評價的成果、企業和社會對高職生技能需求及學生能力現狀,在此基礎上尋求符合體育高職院校學生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的有效途徑和方法,最終完成體育高職院校職業核心能力培養、培訓的課程教學計劃方案的制訂,把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引入常規教學體系。
關鍵詞:體育高職;核心能力;教學方法;培養途徑
一、前言
目前,我國體育職業教育發展的強勢是顯而易見的。但是,許多初創發展期的體育職業院校,其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很難擺脫傳統的學科體系教學模式,大都受到“重理論、輕能力”“重講授、輕實踐”教育理念的束縛[1]。加之對體育職校生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沒有引起應有的重視,嚴重影響了學生發展的后勁和他們的就業競爭力,使體育職業教育的有效性大大降低,不能適應社會對體育職業人才培養的需求。探討體育高職院校如何順應就業市場需求,轉變職業教育觀念,培養和訓練體育職校生職業核心能力和崗位適應素養,真正提高體育高職教育中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的實效性,已經成為亟待解決、深入研究探討的重要課題。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對象
本院2010級、2011級在校高職生123人,年輕教師32人,共計155人。
2.研究時段
2010年9月—2011年12月。
3.研究方法
以教學活動、培訓活動、水平測試作為研究載體,研究人員深入被培訓群體。
(1)滲透式教學
根據企業、行業能力要求,授課教師在教學中滲透職業能力因素,使書本知識與未來崗位需求結合,通過研究實踐,對學生能力進行綜合評價。
(2)集中培訓法
開辦職業核心能力專題培訓班,通過證書考試,評價學生職業核心能力培訓后達到的水平。
(3)其他研究方法
行動研究法、調查法、問卷法、對比研究法等。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1.研究結果
本課題重點結合體育職業院校教育教學改革的實際展開研究,通過文獻閱讀、調查分析、課程實踐活動、總結與討論研究,初步建立了我院職業核心能力的培訓及評價機制,圓滿完成了155人的效果測評,153人獲得了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職業技能鑒定中心頒發的《職業核心能力等級證書》,通過率達到了99%。
2.結果分析
職業核心能力是職業人的一種基本能力,作為培養高素質、技能型應用人才的體育高職院校,應該有目的地訓練學生的體育職業核心能力,采取多種途徑、多種方法、多種手段對學生職業核心能力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和訓練。
(1)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應貫穿教育教學的全過程
在引導學生模擬學習的過程中,我們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2]。首先,要重視人文科學素質的培養。其次,充分利用德育教育、就業指導、班隊活動、專業教育、第二課堂等教育平臺,把學生的核心能力培養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全過程。第三,要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可以通過組織學生有目的地參與一些貼近專業實際的社會調查,讓他們在身體力行中了解社會現實,加深對專業知識、就業現狀和社會競爭態勢的認識,為畢業后走上社會做好前期的
充分準備。
(2)校企合作,共同打造職校生的職業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的培養首先要通過課堂教學,對基礎知識和體系進行介紹,更多的培養和訓練就要在職業適應性崗位鍛煉中進行[3]。強化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最有效的途徑就是:建立校外實習實訓
基地,加強校企合作,在學生的崗位實踐中,把崗位專業技能的實訓教學與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全范圍有機結合起來。通過實踐和現場考評來掌握職業核心技能及其應知應會的基礎知識,幫助學
生在真實崗位環境中,點滴積累實踐經驗、不斷適應職業崗位要求、真正獲得就業競爭力[4]。
(3)對職校生的職業核心能力的養成進行客觀評價
職業能力培養效果的客觀評價是考核的重要內容。要系統地對學生能力進行客觀綜合性的評價,就必須改變將單純的卷面考試作為評價的唯一依據的做法,轉而采取由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組合而成的考評方法,對學生職業核心能力的水平進行開放式終結性評價。具體的做法是:以學生綜合能力考核為主線,運用筆試、口試、開卷和實踐活動完成能力考查等多種考評形式來檢驗教學目標是否與就業市場需求相適應[5]。
(4)把職業核心能力訓練納入體育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范疇
隨著體育職業就業人才市場競爭的壓力,未來社會職業之間不斷地轉換加劇等復雜就業情形,為體育高職在校生提出了更高
的人才培養目標要求[6]:不僅要能勝任職業崗位的要求,同時還要適應社會職業不斷轉換的就業變化;不但要掌握一定的體育專
業的行業技能,還要著眼于相關、相近崗位的職業核心能力拓展技能的培養。這就需要在學生入校初期就樹立明確的職業能力培養目標,一是職業核心能力目標,二是專業技能能力目標,全面實施雙目標人才培養模式[6]。在體育職業技能訓練目標的實施中,全方位滲透職業核心能力訓練目標的達成。
四、結論與建議
1.體育高職院校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培養應以突出職業能力為根本
體育高職院校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培養要充分發揮體育特殊技能和職業基礎教育兩個體系的優勢。在學生進入體育高職教育階段后,重點實施全面的職業核心能力培訓和職業技能水平教育,在完成學歷教育的過程中,同時組織學生通過考核獲取職業資格
上崗認證證書。在教育層次、教學資源方面真正實現因材施教,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努力把握循序漸進、可持續發展原則,力爭實現培養具有職業道德、職業素養、文化底蘊的優秀高等體育職業人才的目標。
2.通過對職業核心能力培養途徑與教學方法的研究可以促進體育高職評價體系改革
本項目在研究實踐中,全方位注入體育高職生的職業能力培
養元素,以任務驅動為主要教學方式,通過學生職業能力的體現水平進行綜合評價,嘗試改革以理論知識考試為主的傳統評價模式。本課題組參研教師屬九個不同學科、來自學院兩個不同校區,課題的立項為教師的工作注入了更大動力,參研教師在各自學科教學評
價中積極開展學生能力的培養、提高與評價實踐,課題涉及5個班級上百名學生,有一定的影響力,對促進體育高職評價體系改革具有深遠影響。
3.通過職業核心能力評價研究促進體育高職教學模式改革及學生的全面發展
在本課題研究過程中,參研教師先后進行了“與人交流調查問卷”“職業核心能力調查”。在調查研究基礎上制訂了我校“職業核心能力培養教學計劃”、“職業核心能力考核評價辦法”等教學文
件。在研究實踐的全過程中,我們重點采用了“學中做,做中評,學生做,多方評”的立體互動教學、實踐能力評價模式,使學生成為教學與評價的主體,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變“要我學”為真正的“我要學”,為站穩就業市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綜上所述,我國對于體育高職院校學生職業核心能力培養、培訓課程方案和教學模式研究等諸多研究領域的探討才剛剛起步,需要研究、探索和實踐的方方面面還有很多,如何將理論成果轉化為實際教學效果仍是難題。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我們需要繼續實踐與全面探索,推動體育高職校學生職業核心能力的養成與提高,使他們能適應社會就業市場需求,具備可持續發展的就業能力,在人生職場中鑄就輝煌。
參考文獻:
[1]丁輝,姚慶文.淺議職業核心能力訓練[J].職業教育研究, 2010(4).
[2]劉陽,牛映雪.職校生職業核心能力培養與訓練的教學改革初探[J].教育科研,2011(45).
[3]楊南粵,張進.以核心能力為導向的職教師資人才培養研究[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職業教育,2011(1).
[4]童山東.職業核心能力培養探索[J].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4):3.
[5]黃麗娃,王庭利.高職高專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的實踐與探索[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0,26(2).
[6]張淑華,孫宗魁.高職學生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的理論與實踐探索[J].科教縱橫,2010(07).
作者簡介:
牛映雪,女,53歲,漢族,醫學學士,教授,北京體育職業學院。
(作者單位 北京體育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