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提高思想道德修養課的實效性,突出思想道德修養
課的教育教學效果,對課程考核評價體系進行改革和探討,本文從思想道德修養課的課程性質出發,提出了課程知識掌握、思想素質養成、操行評定相結合的考核體系。
一、思想道德修養課考核體系構建的意義
(一)思想道德修養課評價體系的構建,有助于課程教學目的的實現
思想道德修養課作為兩課教學的重要內容,其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認清肩負的歷史責任,樹立明確的成才目標,認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學生成長成才中的重要意義和在本課程中的主線作用。加強道德實踐,形成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
通過課程評價體系的建設,強調知識的掌握,幫助學生理解、掌握相關理論知識的科學內涵,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達到知、信統一的目的,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建設。
(二)思想道德修養課評價體系的構建,有助于實現教學效果的實效性
“思想道德修養”該門課程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系統性,同時具有突出的自我修養性和實踐性。要求教師在課堂傳授知識的同時,將教材知識和現實生活實踐相結合,使學生能夠對所學的理論知識找到現實的切合點,用此來認識社會、理解社會,鍛煉能力,指導實踐,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帶動自身整體素質的提高。
學生對思想道德修養知識的攝取有很多渠道,課堂教學是其中之一。通過課程評價體系的建設,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幫助學積極投身到實踐過程,促進思想修養的理論向思想修養的實際轉化,從而促進學知識、促行動,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有機結合。
二、思想道德修養課課程評價體系的構建
思想道德修養課的評價作為對學生個體知識掌握和實際表現的全面評定,存在著很多難點問題。而現行的考核評價與課程本身的性質和所要達到的效果是不符的,思想道德修養課不能等同于一般的專業課程的學習,更加應該側重的是課程教學的實際效果,而實際效果的考核則需要根據學生的具體表現予以評定,但學生實際表現的評定僅僅通過量化考核的辦法難以實現,需要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形式。
(一)考核評價體系的構建原則
思想道德修養課的考核評價,實際上是對學生個體思想修養狀況的綜合評價。注重學生思想修養的實際和行為實際,體現客觀性、公正性和全面性。
思想道德修養課考核評價體系的構建只有堅持以上原則,才能達到實際的教學效果。只有堅持知、信、行統一的考核標準,才能使思想道德修養課發揮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的作用。
定性與定量考核相結合是學生思想行為實行考核的重要方式。在對學生實際行為也就是操行評定的過程中,要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式。
課內考核與課外考核相結合是思想道德修養課注重學生實際表現的重要體現。這就需要與學生管理相結合,特別是和輔導員建立密切聯系,輔導員對學生的操行表現予以綜合評定,還可以采取同學之間民主評價、優秀表現加分等綜合形式,實際上可以與大學生的綜合測評結合起來,從而促進考核評價的綜合全面。
(二)考核評價體系的構建
根據考核評價體系的構建原則,考核評價體系的構建必須堅持知、信、行統一,定性與定量考核、課內考核和課外考核相結合的原則。知識的考核、對理論知識理解程度的考核、日常行為操行的考核要合理設置比例,并應形成相對完善的考核措施。
1.各部分考核內容的比例設置
思想道德修養課考核評價體系的建設應該從知識的考核、對理論知識理解程度的考核、日常行為操行的考核等方面來進行,各方面考核在總體考核中所占比例應該按照對各方面的具體考核要求合理設定。大學生思想修養課純理論性的知識點相對較少,因此,理論知識的掌握所占比例可以適當考慮為20%。對理論知識的理解程度由于受到當前社會發展形勢的影響,增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正確理解應該成為思想道德修養課對學生考查的重要內容,在考核評價中所占比例可以考慮為35%~40%。思想道德修養課的實效性主要體現為學生的行為表現,因此,對于學生日常行為操行的考核要作為課程考核的主體內容,在整個考核評價中所占比例可以考慮為40%~45%。
各部分在考核中所占比例并沒有切實可參照的依據,不同性質的學校和不同專業的學生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合理確定。
2.知識的考核
理論知識的考核作為考核評價體系的組成部分,應該以知識掌握的程度作為標準。考核方式可以采用試卷考核的辦法,也可以采取課堂提問的方式,當然也可以采用兩方面相結合的辦法。考核的重點是知識掌握的準確性和完整性。考核要突出歷史繼承性和現實需要性,堅持批判地繼承和吸納引進世界先進文化相結合,突出思想修養的時代特征。
3.對知識理解程度的考核
大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程度,是思想道德修養的思想基礎,全面真實地考核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程度,是構建學生良好思想認識的重要保證。考核方式可以采用指定題目作業和個人剖析相結合的方式,也可以采用課堂討論闡述的方式,當然也可以采用以上方式相結合的辦法。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理解,從而幫助學生建立自身良好的思想道德觀念,為良好思想道德行為的養成奠定基礎。
需要注意的是對思想道德修養課理論知識的理解程度的考核不能采取一次考核定終身的方式,從不同側面全面考核學生的思想認識實際。根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綜合評定學生的思想修養實際,根據學生最終達到的程度予以評定。
4.對日常行為操行的考核
行動是思想的載體,對大學生日常行為操行的考核也是對學生思想修養效果的考核。對學生日常行為操行的考核,實際上考核的是學生思想和行為的統一性,考核的是學生良好思想道德行為養成的水平,也是思想道德修養課要達到的最終目的。
對學生日常行為操行的考核要采用課內和課外相結合的方式。課內考核應考核學生上課的出勤情況,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具體表現,課外考核主要考核學生的實際操行表現,應與學生的綜合測評相結合,主要考核學生的日常操行表現,主要考察學生的道德品質、紀律觀念、協作精神、宿舍綜合表現情況,考核也要采取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式,在每一項內容中具體設定考察項目,能夠量化的予以量化,不能量化的采取定性考核的方式。
課內考核與課外考核要合理設置比例,認為課內考核比例可以設置為30%,課外考核可以設置為70%。同時學生的綜合測評僅僅由任課教師不能完成,因此,課外考核要結合輔導員的工作,由輔導員協助完成。
(三)考核評價體系的實施
思想道德修養課考核評價體系的實施,要根據課程進程,分階段分步驟實施,由于涉及學生的日常操行部分,因此,要與學校的學生工作相結合,從而保證考核效果。
1.建立課程考核評價指標體系
思想道德修養課的考核評價,要結合學校實際和特點,確立符合學校實際的考核評價指標體系,科學設置考核評價的具體內容和成績評定辦法,一所學校要建立統一的評價指標體系,這樣才能達到促進大學生成長、成才的目的。
2.科學合理地進行考核評價過程
思想道德修養課的綜合考核評價要注重過程考核,過程考核是課程考核的重要措施。對于基本理論知識的考核可以在課程結束時統一進行,對于理論知識的理解則需要在學習過程中進行過程考核,對于行為操行的考核不僅需要進行過程考核,還需要根據學生自身的變化和提高予以綜合評定。
對學生操行行為的考核,要根據課程學習過程分階段進行評定,對每個階段應進行總結評價,注意觀察學生行為變化實際,達到逐步改進提高的目的。為保證考核過程的全面性和真實性,應與學校思想政治工作、學生工作相結合,因此,可以考慮聘請課程輔助教師,也就是聘請相關班級的輔導員作為課程輔助教師,幫助完成課程考核。如果輔導員條件具備,也可以直接由班級輔導員擔任該項課程。
注:本文為2012年度河北省社會科學發展研究課題,課題編號:201203181。
(作者單位 河北科技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