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面對一篇古詩詞如何進行教學,從哪些方面出發進行教學內容的設置,又該怎樣設置教學目標,如何回答“現代人,學習古詩詞有什么用”的疑問。從古詩詞教學現狀的反思入手,討論了古詩詞教學的目標和價值問題,及嘗試性地提出了教學內容如何實施的具體策略,重點論述了古詩詞教學的語文模式:讀—寫模式。
關鍵詞:古詩詞教學;教學現狀;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語文活動
古詩詞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最有文學性,最具文學光芒和魅力的教學,古詩詞教學更是培養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教學。個人認為,語文課堂教學的改革,首先要在古詩詞教學的模塊內進行反思和改變。
一、現實問題:古詩詞教學現狀的反思
現行的古詩詞教學是一種什么教學模式,這是一個事實問題。筆者根據觀察了解以及所親歷的古詩詞教學現狀,得出的對事實的基本判斷是這樣的——最能體現語文特色,也最令語文教學自鳴得意的就是古詩詞教學。然而長時期形成的古詩詞教學的僵化局面,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教師個人的缺失和學生個體的丟失。總之,古詩詞教學就是只有作品、作者和試題,沒有自我,更不知學習古詩詞的目的,除了考試之外還有何用處。從根本上來說,這對于提高古詩詞的鑒賞能力、分析能力,更嚴重的是對語言的運用能力,都極為不利。必須予以改觀,讓個體的言語表達在古詩詞教學中站立起來、活躍起來、挺拔起來。
二、價值問題:古詩詞教學目標的設定
希望古詩詞教學是一種什么樣的教學,希望從古詩詞中學到
什么,這是一個價值問題。為何要學習古詩詞,是“立人”還是“立言”?是為人生,還是為考試?古文、古人與今文、今人、今情有何
關聯?
首先,如何看待從學習傳統文化的角度,從積累語文素養的層面,從體味情感的支點,從了解古詩詞思想內涵等方面,所進行的古詩詞教學。其次,沖破這一迷失狀態,必須通過找回古詩詞教學中的自我,主動地去解讀每一篇古詩詞來實現。再次,如何設定古詩詞的教學目標。因此,在教師的語文觀念上,尤其是在教師對古詩詞教學的認識上,既要看大,又要顧小;既要顧此,又不能失彼。只有在價值上明白了古詩詞教學的意義,才能較為明確而自如地對古詩詞教學進行技術階段的操作。
三、技術問題:古詩詞教學內容的實施
怎樣實現上述古詩詞教學的希望,這是一個技術問題。該如何進行最能代表學科特色的教學?古詩詞教學的抓手是什么?課堂結構和教學的安排如何進行,才能完成上述的古詩詞教學目標?
1.改變、調整現行的“讀—賞—背”模式
改變、調整現行的“讀—賞—背”模式,代之以“讀—寫”的課堂結構和教學結構作為古詩詞教學的抓手和實踐方式。而“讀—寫”課堂結構和教學安排,正是基于語文教學的背景下喚醒學生自我
言語運用的最直接最根本的方法。
2.用語文活動來統籌“讀—寫”模式
教師只要是圍繞著古詩詞為載體所進行的聯系文本的言語訓練,都稱之為語文活動。然而語文活動成為古詩詞教學的落點,也就是學者王榮生所說的“在一個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學生實際所學的東西”,這也正是古詩詞教學目標的必然要求——喚醒言語表達的自我。
3.開展方式多樣,具體的“讀—寫”活動
“讀”可以是想象地讀,可以是還原場景式地讀,可以是感受地讀,可以是品味地讀,可以是思索地讀,也可以是探究地讀。“讀”的過程,同時也是理解、想象的過程,從讀通到讀懂,不僅可激活古詩詞潛在的文本,還可激活學習者的語言表達欲望。讀的最后效果就是讓學生有話說。
“寫”可以是擴充式地寫,可以是電影劇本式地寫,可以是改編文體式地寫,可以是仿寫式地寫,也可以是繪畫式地寫。“寫”的過程,同時也是學生大膽發表見解的過程,從寫出到寫通,讓學生的思維敏捷起來,這樣,獨立的表達和創造的意識才能通過古詩詞教學得到培養和鍛煉。寫的最后效果是讓學生言之有物,論之有據,言之成理,論之成文。確立了自己的主體地位后,很多學生有了自己的發言,這樣的古詩詞學習不是更生動活潑而富有生機和價值嗎?
4.“讀”必和“寫”匯合,兩者不能偏廢
“讀”后“寫”,或“寫”后“讀”,可以不同方式地組合,在“讀”與“寫”的交響中,才能讓學生尋找到自我的言語表達,才能形成自我的古詩詞學習。因此,對古詩詞的學習只有經過這樣的實踐,才能不人為地損害作品的價值。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是說“讀”的功能。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是講“寫”的價值。學習古詩詞,只有經過這樣的“讀”與“寫”才能內化,才是有我的學習,才是真正的語文學習。經過這樣的“讀”與“寫”才能達到魯迅關于《紅樓夢》一書曾說的:“就因讀者的眼光而有種種: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
當然,古詩詞的教學,也不僅僅停留在“讀—寫”模式的照抄照搬上,更不是沒有對古詩詞理解的普遍性,只是不能用普遍性來抹殺古詩詞教學的個性。我想,教師如果關注古詩詞教學中的“自我”,古詩詞的教學才能有所突破,有所價值,而不是經常被學生質問:現代人,學這個東西,有什么用?
參考文獻:
[1]李海林.言語教學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3.
[2]王榮生.聽王榮生教授評課.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8.
(作者單位 廣東省中山紀念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