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課程標準
以某經濟發達區域為例,分析該區域工業化和城市化的推進過程,以及在此過程中產生的主要問題,了解解決這些問題的對策措施。
二、學習目標
認識珠江三角洲經濟發展過程中產生的問題,了解保護和治理環境的緊迫性和應采取的措施。
培養學生辯證思考問題的能力:了解環境問題的復雜性,面對不同的環境問題,我們應對措施的多樣性。
三、問題與對策
材料一:據有關報道,2003年至2004年冬季,廣東省有1600萬人水質型缺水,全省57個省控監測江段中,跨市河流邊界斷面水質達標率不足50%;珠江三角洲原有70多種珊瑚、30多種名貴魚類,以及中華白鰭豚、中華鱘、黿、儒艮等國家一級保護的水生野生動物。目前這些品種已經從普通變成瀕危,有些品種已多年絕跡,并且可能已經消失;河流水生動物棲息地正以驚人的速度消失,幾乎所有的魚、蝦、蟹、貝產卵場、索餌場、越冬場和洄游通道(即“三場一通道”)被不同程度地污染和破壞,其中近80%大面積萎縮,一些甚至已經消失。污水橫流、死水一潭,毫無生機的水域隨處可見。珠江口附近已無原生態海域,已經出現了海域“荒漠化”的嚴峻局面。
材料二:據廣東省水利廳提供的資料,2004年11月到2005
針對問題2、問題3的對策有哪些?
對策:搞好城鎮和區域規劃
(1)在城鎮規劃中,確保比較理想的空間發展形態,各功能區要協調發展;
(2)城鎮規模要適度,要根據資源(尤其是土地資源和水資源)和環境的承載力來規劃發展目標;
(3)為了促進珠江三角洲地區城市群的整體協調發展,城鎮應合理布局,加強不同地域的城鄉規劃、建設和管理,建立可持續的空間協調發展模式。
四、課后思考
珠江三角洲經濟發展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僅僅存在于珠江三角洲地區嗎?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有哪些?
(作者單位 江蘇省江都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