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樂是蘊藏情感藝術的最佳載體,也是提高人文素養和鑒賞能力的絕佳途徑。而高中音樂課的任務不是培養專門的音樂人才,是面向所有學生,使每個學生的音樂潛能得到開發,并使他們從中受益;音樂鑒賞能培養學生感受音樂、審美音樂的能力,為學生終身喜愛音樂、審美音樂、享受音樂打下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學科綜合;課堂活動設計;多媒體教學
廣大教師不斷探索、實踐、創新教學方法,讓高中音樂鑒賞課變得“活”了起來。但是,隨之一些新問題、新矛盾也在教學實踐中凸現。本人根據自己對音樂鑒賞教學的多年實踐和思考,針對當前音樂教學的現狀,談談自己對這些問題的一些看法,拋磚引玉。
一、學科綜合要避免盲目延伸,要堅持“以音樂為本”
《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提倡“學科綜合”,所謂的音樂學科綜合就是在音樂教學課堂中把與音樂有關的其他學科綜合起來,最終在豐富課堂的音樂藝術表現形式的同時,也使課堂中的學生拓寬視野,發展學生的形象與抽象的思維,提高學生對音樂欣賞的綜合能力,并且使我們的音樂課堂生動活潑起來,從而使學生對我們的課堂內容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下面我談談音樂課堂中的一些學科綜合。音樂與文學是姊妹藝術,常常我們在課堂中鑒賞到古箏、古琴藝術時就會把音樂與文學聯系起來,比如《高山流水》《陽關三疊》《廣陵散》等作品,一要分析作曲者作曲的創作背景。向來琴詩不分家,就會在欣賞這些詩詞中找到他們對于現實生活或對于社會的不滿。往往這樣的課堂鑒賞會偏離音樂鑒賞課的本質,過多地讓學生關注音樂以外的內容。音樂與美術統稱為藝術學科,都是讓學生感受美、理解美,更是可以綜合。比如,欣賞《伏爾加船夫曲》時候,教師通常會展現19世紀俄羅斯畫家列賓的《伏爾加河上的纖夫》,先讓學生觀察作品,再分析人物的穿著、神情、動作等讓學生過多感受畫的意境,我感覺用簡單的語句帶過即可,重點是要讓學生理解音樂作品塑造的音樂形象和歌曲表達的情感。又比如,欣賞日本神奈川的沖浪圖,可以讓學生分別欣賞一些與海有關的音樂,讓學生根據自己對畫作的理解為畫作配樂來感受作品所體現出來的情感。不同國家不同民族都有著各具特色的音樂文化,那是因為音樂也受到地理與歷史的影響。如老師在介紹彝族民歌時,讓學生課前查過多的資料,課堂上過多地討論云南的地理環境、氣候、生活習慣等問題,這也是偏離音樂本質,這樣的課堂前半部分儼然成為地理與歷史課。又比如,鑒賞江蘇民歌《茉莉花》和東北民歌《茉莉花》,我認為可以先讓學生欣賞兩首歌曲不同的音樂表現手法,從而理解兩地人民的性格、生活習俗、語言特點的差異,以及南北方地理環境的不同。總之,音樂課必須合理地進行學科綜合,以注重以音樂為本的學科綜合,這樣才能真正體現“音樂課程標準”中講到的“提倡學科綜合”。
二、課堂活動設計要恰當有效
音樂課堂中存在很多活動設計,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也有很多技巧,就拿高中音樂鑒賞課堂來講,活動的設置又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教師的活動,二是學生的活動。不同的活動設計所起的作用不同,設計的技巧當然也是不同的。各具特色的教學課例層出
不窮。
隨之“熱鬧”的音樂課堂出現了,即興課堂表演、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分組討論等必要的教學環節,統統都被夾在了課堂教學中,這種“被合作”“被討論”“被表演”的課堂活動,在平常一些公開課、優質課中隨處可見。老師為實現自己的教學設計意圖,常常學生剛開始合作,就讓老師“給結束了”。這樣的課“熱鬧”是有了,卻大有嘩眾取寵之嫌,因為這些課堂活動根本就沒有踏踏實實地開展,只有形式沒有實質。而我認為真正有效的課堂設計活動首先應該是因人而異,根據學生特點來調動學生在音樂鑒賞課堂中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讓學生自己主動參與課堂活動。比如,感受非洲舞蹈和音樂的節奏特點,可以讓學生在座位上用手打拍子感受音樂的律動。
如果是一些比較活潑的學生,可以通過欣賞音樂視頻來表演非洲
舞蹈,在此我建議可以多一些學生或者和老師一起來完成。這樣的課堂活動設計一定可以讓課堂真正“熱鬧”起來。
總之,教師不能只抓住了教學方法的外殼盲目模仿,迷失了方向,遠離了音樂教學的初衷。因此,在設計教學活動時要從教學內容、學生的年齡特征、學生的參與程度等多角度分析問題,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三、多媒體技術是輔助教學工具,要避免喧賓奪主
隨著時代的發展,計算機的普及,多媒體教學已經廣泛運用到各學科的教學中。音樂課堂中的多媒體教學改變了過去教師一張口、一架琴、一本書的老教學模式,確實把音樂課堂中的音樂、圖片、舞蹈、視頻較好地結合且聲圖并茂地表現給學生,擴展了教學容量,豐富了教學手段。但在教學實踐中,一些教育行政部門對于“優質課堂”與“高效課堂”的評判僅以是否較好地使用多媒體教學為標準。以至于有的音樂老師過多依賴多媒體,錯誤地認為“沒有多媒體教學的課堂不夠檔次”,使用了多媒體手段就等于上了一堂優秀的音樂課,從而走進了多媒體運用的誤區。有的老師在制作多媒體課件的時候,比如貝多芬某些作品的創作背景等用幻燈片顯現出來,要么只是用生硬的語言給學生簡單介紹帶過,要么只是幻燈片一閃而過,而學生課后卻一點音樂知識的積累都沒有。又有的老師在準備一堂音樂鑒賞課的時候,過多關注多媒體課件制作上的背景圖片動畫效果等,而忽略了教材內容的要求。一節課下來,學生過多的注意力都是被課件動畫吸引,而沒有用心去聆聽和感受音樂。而老師則成為多媒體課件的控制者,課堂只是學生與多媒體課件的交流與互動,而師生交流的機會甚少,在教學中我們應該恰當地使用多媒體,讓多媒體在課堂中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
綜上所述,我們要認識到,在高中課堂的音樂鑒賞中,只有一股熱情、盲目模仿是不行的,要對各種教學方法進行實踐,并不斷反思和小結,這樣才會真正有所收獲。在今后的音樂鑒賞教學中,我們應時刻緊跟時代發展,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思想,合理設計自己的教學方法,注重實效,避免走秀式的課堂教學!
(作者單位 江蘇省揚州市揚州中學西區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