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程理念強調的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本,關注的是每一個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而閱讀是人們獲取知識、技能、提高自身素質的重要途徑,因此,提高學生的化學閱讀能力,是促進學生自主發展、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新課程;化學教學;化學閱讀能力
《聊齋志異·陸判》的故事中有這樣一個情節:讀書人朱爾旦讀書效果不佳,常常是打開書本了然,合上書本茫然。陰間的判官陸某感其為人忠厚善良便乘他酒醉之際,給他換了一顆“慧心”。從此,朱爾旦讀起書來“過眼不忘”,效果很好,而且“文思大進”,寫得一手好文章。這段故事對我們教師來說是很有啟發意義的。
在我們的學生中,也存在著“打開書本了然,合上書本茫然”的現象,讀書的效率低,效果差,從而影響了學習。我們教師必須幫助學生改變這種現象,也給他們一顆“慧心”,使他們的讀書效果好。當然,我們不可能像聊齋故事那樣給他們換一顆“慧心”,而是要培養他們的“慧心”,也就是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使他們掌握正確有效的閱讀方法,不斷提高閱讀效率。
一、問題的提出
新課程理念強調的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本,關注的是每一個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而閱讀是人們獲取知識、技能、提高自身素質的重要途徑,因此,提高學生的化學閱讀能力,是促進學生自主發展、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化學新教材中增設了許多版塊:拓展視野、知識庫、化學史話、探究活動、走進實驗室、分子結構模型、表格、用途的圖片等,增加了學生的閱讀量,對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有些學生既沒有課前預習的習慣,也沒有課后復習的習慣,全部的化學學習就只靠上課聽聽老師講,看看老師的演示實驗和隨大家一起進實驗室做做實驗,老師布置了作業,這才打開課本,看看題目,不管正確與否,做了交差了事,對于這些學生來說,似乎課本只是提供作業題目的“習題集”,他們不是在認真閱讀的基礎上有準備地進行習題練習,而是遇到解答不出來的題目時,才不得已翻翻書,把課本當成解題的一種參考書。平時不讀書,臨時“抱佛腳”,考前課本苦苦地死記硬背一通,如此應考當然心中無數,成績自然不佳。因此,提高學生的化學閱讀能力不僅對學好化學,在高考中獲得高分有著重要影響,而且還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自學能力,養成自我獲取知識、獨立思考的習慣,使學生受益終身。
二、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化學閱讀能力
閱讀是一個心理過程,是對外來視覺信號輸入進行加工、處理的過程。在閱讀過程中,讀者對由視覺輸入的語言文字符號的信息進行解碼,獲取作者原意想表達的信息。因此,在教學中我注意提升自己的理念,并主動地將新課程的理念滲透到日常的化學教學中,“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把課堂還給學生,充分利用化學新教材,并根據閱讀的心理特點,在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方面做了一些嘗試。
1.概念方面的閱讀指導
概念提出之前的敘述部分。著重引導學生利用舊知識認識新問題,通過聯想、討論、推理來啟發學生提出問題與討論結果。
2.化學基本概念的文字閱讀
著重在于引導學生進行字和詞、概念之間的區別與概念用語幾個方面的閱讀。
(1)化學概念中關鍵的字和詞。應引導學生字斟句酌地讀,要讓學生明白概念有它自己的嚴密性和準確性,不得任意刪改,只能深入地理解,明確其中的化學含義,實質上是要了解概念產生的條件與要求。
(2)概念用語?;瘜W教材的用語,書寫都有嚴格的要求。通過閱讀,加深對概念的認識。
3.圖形的閱讀指導
(1)對于理論圖的閱讀,由于內容抽象,用圖可以使理論形象化,增強感性認識,便于理解概念。在引導學生閱讀時,著重指出與概念密切相關的部分,閱讀的注意點應隨教材內容而變化。
(2)對于實驗裝置和實驗操作圖的閱讀,要引導學生閱讀以下幾個內容:①實驗內容;②實驗所需要的儀器和藥品;③實驗裝置圖的原理;④實驗要求的條件;⑤推測實驗現象,并回答:化學實驗的原理,實驗結論,對實驗中各種化學現象的解釋。當然,有關實驗圖的閱讀必須與實驗的操作結合起來,要把閱讀教材與觀察實驗現象緊密結合起來。
4.尋找規律,提高閱讀效率
在閱讀指導中,我比較重視讓學生通過閱讀認識事物的規律。例如,在學習有機化合物的物理性質時,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找出同一類有機物的密度隨著碳原子數的增多而增大這一規律,這樣學生用較少的閱讀時間,便可以獲得一樣的知識,提高閱讀效率,且不會扼殺學生化學閱讀的興趣。
但是事物雖然具有普遍性的規律,但也具有一些特殊性,學生在閱讀時常常會忽視,所以,要提醒學生仔細閱讀。同時,在閱讀指導中,應要求學生學會使用比較的方法,對同類事物不僅要比較它們的相似之處、聯系之處,更要比較它們的不同之處、特殊之處。
總之,我們教師要肩負起歷史賦予我們的神圣職責,重視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也給他們一顆“慧心”,使他們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掌握正確有效的閱讀方法,為他們在未來的科學高峰上攀登,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方國才.新課程怎樣教得精彩.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作者單位 江蘇省溧陽市南渡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