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學活動中能使學生感興趣并且從中找到快樂,學生才會集中注意力學習,提高學習效率??鞓穼W習是推動學生學習的一種最有效的動力,學生有了學習的樂趣,就會把學習升華為他們自覺追求的動力,積極主動地去探索和學習。
關鍵詞:生物教學;快樂學習;學習興趣
作為高中生物教師,在神圣的講臺上耕耘了十余年,我發現,有的學生在上生物課時說話、睡覺、看小說雜志、寫其他學科作業等,究其原因,是學生對學習生物具有厭煩情緒,不感興趣。所以,如果在教學中能讓學生找到快樂,學生就會全身心地投入學習,提高學習效率。下面談一談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的一些認識和體會。
一、更新教學觀念,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快樂學習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蔽覀兒饬恳还澱n的好壞不是看老師講了多少,而是看學生接受、掌握了多少。而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往往只是片面地注重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強調了教師的教,而忽視了學生的學,使教師成了“講師”,而學生卻成了聽眾,束縛了學生的思維。長期以來的角色錯位挫傷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缺乏了創造的激情和靈感,這和我們努力培養具有開拓精神、創造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的目標是格格不入的。為此,教師要改變教學觀念。新課改的實施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要改變過去只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和諧發展。我們應努力改進舊的課堂教學模式,構建以學生主動參與、師生雙向互動、探究創新為主的新的課堂教學模式。特別是強調要以學生為主體,克服硬性灌輸、包辦代替等現象,把學習主動權還給學生,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快樂學習,以提高課堂教學的高效性。
二、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快樂學習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迸d趣是主動學習的原動力。濃厚的興趣會使學生產生積極的學習態度,并以渴望和愉快的心情去學習、探究知識。而高層次的興趣可以使人達到忘我的境界,甚至會終身獻身于自己喜愛的事業。生物如同一個五彩繽紛的科學世界中的萬花筒,一篇篇生動的生物發展簡史、一個個精彩的生物學家史話、一幅幅嚴謹的知識網絡圖、一個個凝聚著生物學家和勞動人民智慧的原理、一個個引人入勝的生物實驗、一個個妙趣橫生的生物現象、一個個無處不在的生活實例等等,都構筑、煥發出生物學科精彩絕妙的和諧、莊嚴、永恒的美。因此,在課堂教學設計時,要充分挖掘生物學科豐富多彩的課程資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從而激發學生快樂學習。本人在多年的實際教學中經常采取以下措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創設精彩的課堂引入,先聲奪人,激發學生的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個新穎、精致的開頭,會給學生留下難以忘懷的印象,創造一個良好的氛圍,吸引學生迅速進入本堂課的情境之中,掀起學生積極情感的浪潮,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植物的激素調節》一課,以生長素發現的過程入手,同時配上不同科學家實驗的動畫,圖文并茂,很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2.從生物實驗入手,自主體驗,激發學生的興趣
生物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是學生學習生物的窗口,生動形象、奇幻變化的實驗最能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此,我們不但要做好演示實驗,還要為學生創造更多自己動手做實驗的條件,在課堂演示實驗中注重師生、生生互動。通過學生對實驗的親自參與和教師的講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培養了學生在實驗中的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
3.從實際生活入手,學以致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內容與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在教學中,教師必須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找準學習內容與生活實際的切合點,把學生熟悉的題材引入課堂教學中,使學生體驗到生物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三、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實施快樂學習
課堂中蘊含著巨大的教學活力,教學活動中要使師生的雙邊活力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就必須打破舊的教學觀念和模式,從傳統的師“教”與生“學”的關系中解脫出來,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堂舞臺上扮演主角,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自主學習是學生學習的核心,而教師對學生的指導決定了學生學習的方式、方法和方向。教師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引領學生探究,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能動性,方能促使學生進行高質量、高效益地獨立學習,體驗學習的快樂。在學生的自主探究過程中,教師適時加以點撥引導,讓學生獨立解決學習中的種種認知沖突,體驗學習中不同角色的感受,使教學目標在學生的自主、創新學習中,實現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以及意識、意志、習慣等諸方面的和諧發展。因此,在課堂教學設計時,教師應當根據教材內容特點和新課標要求,抓準新舊知識的連接點,精心設計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產生求知欲望,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自覺主動地進行學習,通過自主探究獲得新知識,從而體會到學習的快樂,也才能使快樂學習得以實施。
例如,在《探究過氧化氫酶的催化效率》實驗教學中,采用“提出問題—學生實驗—自主探究—分析思考—得出結論”的方式,讓學生體驗自主學習的過程。首先,教師聯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提出問題:用一定濃度過氧化氫溶液涂抹在傷口上,為什么有氣泡產生,氣泡由何種氣體形成?然后設計如下實驗:
實驗一:取四支試管,編號為1、2、3、4,分別加入2 ml質量濃度為3%的過氧化氫溶液,觀察氣泡情況。
實驗二:一號試管放于室溫,2號水浴加熱到60 ℃,3號、4號試管分別加入等量的過氧化氫酶和肝臟研磨液,觀察氣泡情況。
實驗三:用帶火星的衛生香放于試管口上方,觀察其復燃情況。
同時設置啟發學生思考的問題:(1)四支試管中為什么有氣泡產生?(2)通過實驗現象能判斷產生的是何種氣體嗎?
學生帶著問題,通過親手實驗,觀察實驗現象,閱讀教材,思考分析,自主探究實驗。認識了過氧化氫酶的催化效率高的特點。這樣的課堂設計,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活動中動手實驗、思考探究、得出結論,學生就學得主動,學得生動活潑,學得有趣,體驗了科學探究的過程,體會到學習的快樂。
總之,快樂學習是推動學生學習的一種最有效的動力,學生有了學習生物的樂趣,就會把學習深化為他們自覺追求的動力,積極主動地去探索,學習任務全在課堂上基本完成,除學生動手實踐外,課后幾乎不再做寫的、背的作業,學習負擔減輕了,學習質量提高了。教師只有善于激發和培養學生對生物的濃厚興趣,才能展現教學的魅力,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培養出善思善學的學生。讓學生快樂地學習。
(作者單位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三河口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