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對課本知識點的重新整合,把繁、雜的知識點變成有序的、易于學生理解掌握的知識點體系,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關鍵詞:鹽;化學性質;高效教學
目前,現行的幾本初中化學教材中,對鹽的化學性質的教學較為零散,系統性不強,學生普遍反應聽不懂、學不會。即使花了很多時間進行了死記硬背,一旦去做習題,又手足無措了。鹽的化學性質本身就是一個難點,又不像酸與堿有規律可循,更增加了學習的難度。本人在這一部分知識點的處理上,摒棄原有教材的處理方式,把這一部分分成三大塊:常見鹽的物理性質、鹽的化學性質、常見鹽的用途,讓無序變成有序,零碎變成系統。下面側重介紹對鹽的化學性質的知識點的處理。
一、復習鞏固,引入新課
這部分知識點,在第八章《金屬的化學性質》,第六章《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取》《滅火器原理》《酸的性質》,第五章《質量守恒定律》、第十章《堿的性質》中都作了重點的介紹,但沒有著重進行系統歸納為鹽的性質,所以有必要讓學生自主整理、討論反應的條件,形成系統的認識,也為后面進一步認識鹽與鹽的反應作鋪墊。
思考:酸與酸、堿與堿之間不能發生反應,鹽與鹽之間能發生反應嗎?
二、結合實驗,探究本質
有了上面的練習,再讓學生思考反應進行的本質,在前面酸堿中和反應的教材中,已經有了酸堿中和反應實質的研究,這里,讓學生思考鹽與鹽反應的本質,即鹽與鹽的反應實質是離子與離子之間的反應。可以使學生更加深對復分解反應的認識,培養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
三、趁熱打鐵,復習提升
經過這幾道的鞏固練習,再次讓學生加深對鹽的化學性質的認識和對復分解反應的理解,并且也有助于進一步學習高中的知識。
由此篇對鹽的化學性質的教學,可以看出,看似零碎、雜亂的章節,只要肯積極研究,就一定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捷徑,讓教與學在輕松、有序的環境下進行,會大大提高教學效率。
(作者單位 江蘇省如皋市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