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現代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經常會遇到教學不盡如人意的問題,這種情況的出現,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很多時候是因為教師不注重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或者不注意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雖然教師的本意都是想讓學生走最正確的路,但是方式方法的不正確很有可能會導致學生不是心甘情愿接受教師引導的結果。聽了丁老師的報告,教師只有與時俱進,走在時代的前沿,將自己的教學觀念與時代同步,改進教學方法,了解學生內心深處的想法,架起與學生溝通的橋梁,抓住學生的心理變化,才能真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教育觀念;教學方法;快樂生活
聽了年過花甲的丁榕老師的《做一名幸福、快樂、有成就的班主任》,我感慨頗多。作為一名教師,最大的幸福感來源,莫過于學生對自己的信任以及為學生付出后學生的良好發展,這就需要教
師定位好、認識好自己的職業,而丁老師用大量現實例子為我們做了精辟的講解,就現代教育中學生的種種行為,提出了比較中肯的建議。
一、更新教育觀念——以人為本
丁老師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工程師必須要有設計藍圖。”我們“要突破一個難點、把握一個重點、達到一個目標”。對此,我很贊同。實際上,我們的教學工作的實質很大一部分就是研究人、教輔資料,研究生生關系、師生關系等等。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丁老師在課堂上智慧地處理學生吹口哨的事情,我由此認識到,教師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或多或少地會影響到學生的發展,事無巨細,哪怕是一件瑣事,都可能將是師生關系的重大轉折點。善于以人為本,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會更容易走進學生心靈,真正成為學生心靈的導師,這樣就會大大縮短師生之間心靈的距離,工作也就更容易被他們接受。教師這個職業是神圣的,教師不經意的一句話可能造就一個人才,也可能毀掉一段人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學會收放,心中要有一把透鏡,對學生的優點要用放大鏡看,善于發現學生與眾不同的一面,做學生的“伯樂”。同時,對于學生的缺陷,教師應該采用“縮小鏡”,在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教育糾正之后,不是一味地揪住缺陷不放甚至無限擴大,而是應多些原諒,多些鼓勵,做學生生命中的“貴人”。
二、改進教學方法——按需施教
“合理的需要給予滿足,過分的需要給予引導,錯誤的需要給予糾正。班主任工作要嚴中有情,情中有愛,變‘不許’為‘許’。”丁老師在解決一個學生屢屢遲到的問題時,專門開了以“還你尊嚴”為主題的班會,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從此班上再沒有出現遲到的現象。丁老師能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做出正確的處理,學生心服口服,同時也讓我感慨頗多。
作為一名高中教師,我接觸的都是高中生,這部分學生的心理處于一個非常特殊的時期。一方面,他們的身體達到成熟狀態,想當然地認為自己的心理已達到成熟狀態,另一方面,他們的心理沒有成熟,甚至在這一階段,他們的心理狀態往往是叛逆的,對一切外來思想持一種抵觸的態度,叛逆心理比較強。對于他們青春期的這種特殊心理狀態,我們不能一味地打壓,而真正走進他們的心里才是王道,要給予他們更多的理解和關心,經常換位思考,親身感受他們這個年齡段的焦躁,讓學生真正信任教師,消除他們的抵觸心理和逆反心理,引領他們正確渡過青春期,而不是“將錯誤進行到底”。這樣的教師才能真正成為“靈魂的導師”。
丁榕老師在整個講述過程中,一直滿懷激情,她的這種激情感染著我們每一個人。我深刻地認識到,這種激情非常有必要存在于我們的教學工作中。我們應該用最大的熱情愛教學、愛學生,用自己心中的那一團“火”溫暖學生,感化學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響學生,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作者單位 魯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2011級在職教
育碩士〉 文登新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