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學生行為失范是指中學生在自身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指導下,其行為與社會行為準則出現偏差的現象。現在,中學生行為失范已經成為影響中學教育成效的一種現象。對于行為失范學生,要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來引導他們形成良好的習慣。
關鍵詞:中學生;行為失范;習慣養成
一、中學生行為失范的表現
任何社會群體都有自身的行為準則,社會就是在這些準則上得以良性運轉的,這些準則就構成了社會規范。我們把人們對什么是適當的社會規范的理解存在的本質上的分歧稱為社會失范。中學生行為失范主要是指中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與社會要求不一致,做出的行為不符合社會行為規范。當今社會,中學生行為失范已經成為重大的社會問題,影響著中學正常教育的進行,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影響社會的穩定。中學生的行為失范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人生價值的自我性
現代的中學生有些人在價值選擇上,往往以自我為中心。在這種價值觀的影響下,中學生表現出自私自利、私欲膨脹、貪圖享樂等。為了滿足自身的需要,不惜損害他人的利益。一旦自己的愿望不能得到實現,那么他們就有可能做出越軌的行為。在我們的中學校園里,考試舞弊、早戀等現象隨處可見。這就是人生價值選擇自我性的重要表現。
2.生活作風的散漫性
我們的中學本是一個紀律嚴明、生活有序的場所。但是有些學生在生活作風上存在著很嚴重的散漫性。他們不愿意受到任何的外來約束,紀律觀念淡薄、生活散漫、隨心所欲。具體表現為無故遲到早退、課間起哄,甚至以肆意地違反《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
為樂。
3.語言、行為的攻擊性
有這種價值傾向的學生并不在少數。我們的校園里,學生之間的打架、斗毆事件時有發生,流血事件也常有發生。拉幫結派、打架斗毆、破壞公物、焦慮沖動等都是中學生語言、行為攻擊性的重要表現。
4.心理素質的脆弱性
很多老師感嘆現在的學生不好教的原因之一在于學生的心理素質太差。很多學生別說是罵,就是好言的勸說都不行。另外,他們受不了任何的挫折、失敗。脆弱的心理素質,往往導致中學生的行為越軌。
二、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習慣
選擇崇高的世界觀對于中學生來說是人生路上非常重要的選擇,一步不慎,則可能導致千古遺恨。中學教育應該有意識地加強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因為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要用辯證唯物主義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習慣。
1.用聯系的觀點引導人生價值的選擇
人生價值取向是中學生面臨的一項重要的任務。在我們現代的中學生中,很多人存在著自私自利的價值傾向。這是一種危害非常大的價值選擇,會危害中學生的一生。在人生價值的選擇上,我們要用唯物主義辯證法關于聯系的觀點來引導學生。(1)人生的價值包括個人對社會的貢獻,以及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人生價值的兩個方面是相互聯系的,相輔相成的。(2)人不是孤立的,而是和周圍的人發生著各種各樣的聯系,這就要求我們在處理人際
關系時,不能只看到自己的需要,不能只想到自己的需要,而是要處理好自己和他人之間的關系,在自己正當要求得到滿足時,絕不自私自利,更不能損人利己。(3)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不可能獨立于自然界,也不能超越于自然界,我們在人生價值選擇上,就應該尊重自然、維護自然,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而不是一味地向自然索取。(4)人生發展歷程也是一個相互聯系的整體,我們現在的行為會對我們的人生道路產生重要影響。我們應該從這四個方面對中學生的行為習慣進行引導,預防學生行為失范現象的發生。
2.用發展的觀點引導生活作風的轉變
一個人的生活作風會對其人生發展道路產生重大的影響。中學生正處于人生的一個重要階段,是長身體、長知識的黃金時期,中學生應該好好珍惜。(1)人的一生是一個完整的過程,你人生前一個過程的結果必然會對以后的人生產生重要影響,我們不能孤
立、片面、靜止地看待人生,而要全面地、聯系地、發展地對待。我們不能因為一時的疏忽而丟了整個美好生活。(2)社會是在不斷地向前發展的,這就需要更多素質更高的人才。我們要在以后的人生中對社會有所貢獻,實現自身的人生價值,就必須用發展的眼光來顧全大局,不能只看到眼前的享受。(3)美好的生活需要我們去奮斗,成功是靠奮斗取得的,而我們每前進一步都是一個發展的過程。我們用發展的觀點引導學生生活作風的轉變,就是要引導學生向前看。
3.用矛盾的觀點分析人生挫折
人生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總會遇到各種挫折。現在的中學
生,因為各種原因在心理素質上往往經受不起打擊,一點點挫折就會給他們帶來嚴重的挫折感。心理上的脆弱,會使學生的行為容易越軌,如自我貶低、自我封閉等。那么,我們就要用矛盾的觀點去幫助學生分析人生挫折。(1)一分為二地看待失敗。人生是一個由很多點組成的軌道。我們在任何一個點上都可能遇到挫折,但是,事物往往是有兩個方面的意義的,如考試沒考好,這的確不是好事,但是它也有積極的方面,那就是經驗和教訓,要么鞭策我們前進,要么提醒我們別犯同樣的錯誤。在遇到挫折時,我們也要一分為二地看待。(2)具體分析每一次挫折。每一次失敗總有對應的原因,我們不能用一個原因來概括所有的失敗。同樣,對每一次失敗所帶來的教訓也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引導學生時要區別對待。
用辯證唯物主義引導行為失范學生養成良好習慣,需要我們靈活運用發展的、聯系的、矛盾的觀點。同時,要善于發現行為失范學生身上的優點,堅持以正面教育為主的原則去教育學生。
(作者單位 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平川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