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要完成教書育人這一根本任務,離不開教育教學思想。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形成的思想體系,涉及教師的政治、哲學、教育思想等方面,但最主要的是教師的教育思想。做一個思考型的教師,就是對教育教學有認識、有獨創見解并能自成體系的人,也就是善思考、會思考的教師。
教育者應該是一個思考型的人,因為教育首先是一個活生生的、求真務實的、探索性的思考,沒有思考就沒有發現,而沒有發現就談不上教育的創新。我們面對莘莘學子,總是要求他們“The academic society pondered, is good at pondering, being glad the ponder.”(學會思考,善于思考,樂于思考)但我們自己恐怕還懶得思考,不會思考,甚至不敢思考,想想真有些汗顏。倘若我們成天忙于應付補課、編資料,只會使自己成為思想視野愈來愈狹窄的“教書匠”,只能是默默無聞工作到死的老黃牛,艱難困頓中頑強支撐的個人英雄,蠟炬成灰淚始干的教育獻身者,這樣的成功讓人感動,讓人流淚,讓人惋惜,也促人警醒和思考。
面對新課程改革,就需要觀念的更新。思考型的教師應重在教育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上,用思考重塑我們的教育行為。我們擔負著教書育人的使命,應該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精神和善于思考的能力。做一個思考型的教師,必須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如果沒有扎實的基本功,沒有對教育事業的追求,沒有創新的意識與行動,只會是空想,對教育實踐毫無用處。我是一位外語教師,我認為外語教師的素養就是教師的語言充滿時代特色,要追求評論家的言談、演說家的風度、演員的表演技巧、分析家的睿智、政治家的精明等一切能震撼人的心靈和品質。
做一個思考型的教師,尤為重要的是能時常地自我反思。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曾提出,教師的成長公式是“經驗+反思=成長”;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林崇德也提出“優秀教師=教學過程+反思”的成長公式。因此,我們應常?!叭∥嵘怼?,認真地解剖自己:當學生違紀時,想想自己是否采取了適當的教育方法?當學生上課注意力轉移時,是否由于自己的課上得不好?當學生考試成績不好時,是否由于上課未聽懂根本就不會做?……要做到這一點,需要的是何等的涵養、雅量、氣度、胸懷以及對教育事業何等的熱愛!
做一個思考型的教師,當然不是標新立異,以偏激為深刻,以反常為新穎,而是弘揚追求科學、崇尚真理的理性精神,張揚個性、尊重心靈,沖破墨守成規的牢籠,沖破盲從書本的思想禁錮!
做一個思考型的教師,更不是我行我素、目中無人的人,或者成為眼高手低的“Thinking of the giants, dwarf of action”(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或者成為一個令人不快的“Potential dissidents”(潛在的公開不唱反調的人),或者成為整天只知道琢磨他人的人。況且,在教學第一線的教師,如果只會空想,那恐怕語言將是真正的Garbage(垃圾)。
是呀,我深切地感受到,思考少了,于學生不利;思考多了,于自己受益。在思考的藍天下,既需要參天的大樹,也需要無邊的小草。我不能苛求自己成為思想家,但至少可以做一個獨立的思考者。滾滾紅塵,滔滔名利,面對這樣的社會,教育是一塊靜靜的樂園,樂園中的你我,應該積極地參與到教育中來,讓我們用心去營造,去呵護生長著思考的土壤,讓陽光灑滿大地,讓美好永駐人間,讓我們的心靈沐浴在思考的光輝中,自由地舞蹈。
(作者單位 河南省新縣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