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物化學是較抽象、復雜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常規的課堂教學模式往往使學生覺得枯燥、乏味。但如果教師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觀察和積累,將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融入生物化學課堂教學中,不但能使學生感到親切、熟悉,使課堂氛圍生動、活潑,而且培養了學生觀察生活、體會生活、熱愛生活的能力,正可謂一舉多得。
關鍵詞:生物化學;課堂教學;生活常識;飲食習慣
生物化學是我校藥學專業的專業基礎課。我承擔生物化學的教學工作已十余年,感到生物化學是一門教師難教、學生難學的課程,主要原因有三:其一,生物化學需要學生有一定的化學基礎,特別是有機化學的基礎,而我校學生普遍有機化學基礎較為薄弱。生物化學中那些復雜的結構式和代謝反應過程往往使他們無所適從。其二,生物化學涉及的學科知識非常廣泛,不僅有化學方面的知識點,還涉及微生物學,甚至是藥理學方面的知識,如,酵母菌的酒精發酵、乳酸菌的乳酸發酵、磺胺類藥物的作用機制等。作為教師不僅要涉獵廣泛,還要將各種知識合理地融入生物化學的教學
過程中,難度頗大。其三,生物化學中許多有機物的代謝途徑抽象又枯燥,如,糖酵解的EMP途徑、HMP途徑、生物氧化呼吸鏈等。照本宣讀的傳統教學模式會很快地使學生失去學習和探索的興趣。根據我多年的教學經驗,任課老師如在平時多注意觀察、積累,將生活的點滴融入生物化學的教學中,會使課堂教學變得生動、活潑,學生的積極性也會大增,整個課堂效果也會事半功倍。下面介紹我在生物化學課堂教學中的一些體會。
一、將生活常識融入生物化學教學中
在多年的教學過程中,我發現生化教學可以和生活中的許多常識聯系在一起。從學生熟知的生活常識講起,可以將抽象、深奧的生化概念變得具體、形象,使學生的知識領域從已知到未知,從具體到抽象,從簡單到復雜,從零星到體系不斷地衍生。這種由淺入深的教學方法更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例如,我在講授生物氧化這一章時,先設置了一個常識性的問題:“人為什么需要氧氣?”大多數學生回答:“沒有氧氣人會憋死?!边@正合我意,我順勢往下講:“這是沒有學過生物氧化的學生的回答。但如果你們學過了生物氧化你們就會站得更高,看得更遠。人要進行新陳代謝,就需要能量,而能量是靠體內有機物脫氫氧化獲得的。對人而言,有機物脫下的氫必須交給氧,生成水,能量才會產生。如果沒有氧氣,氧化過程就不能順利地進行,能量就不會產生?!边@樣一來,學生的興趣大增,我又提出:如果你們學好了這一章,就能解釋人為什么會煤氣中
毒,氰化物中毒的機制是什么,人感冒發燒為什么會覺得全身無力等這樣的生活常識。
二、將健康的飲食習慣融入生物化學教學中
健康的飲食習慣往往是許多學生所缺乏的。因此,在生物化學教學過程中引入健康的飲食意識,不但能使課堂生動有趣,而且能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樹立正確的飲食理念。例如,在講解蛋白質的生物學功能時,我說蛋白質一般不作為能源物質,人體最主要的能源物質是碳水化合物。因此,在配置飲食時,一定要注意合理搭配。如,早餐喝一杯牛奶和吃兩個雞蛋,顯然是不合理的,應該再配一些淀粉類食物如饅頭、面包等。我還列舉出各種食品中的蛋白質含
量、淀粉含量、脂肪含量和其所含的熱量,以及人體每天對這些物質的需求量。然后將課堂分成小組,讓每個小組討論出每天的健康食譜,并加以一一點評。
三、將生活技能融入生物化學教學中
盡管生物化學是一門比較抽象的專業基礎課,但如果教師能在課堂教學中適時地融入與課程相關的生活小技能,并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讓學生在課堂上動手實踐。這樣,不但使課堂教學氛圍變得生機盎然,而且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了他們熱愛生活的情操。我曾買了葡萄、糖和廣口瓶,讓學生在課堂上自制葡萄酒,學生邊動手、邊觀察葡萄的發酵情況,我邊講授糖的分解代謝過程。酵母(葡萄表皮的“白膜”)分解葡萄中的糖分,經過復雜的分解代謝,先生成丙酮酸,在無氧條件下進一步進行酒精發酵(這就解釋了廣口瓶為什么要蓋蓋子)生成酒精,并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瓶子的液體中有大量的氣泡)。如,在有氧條件下,丙酮酸就經過三羧酸循環,徹底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結合廣口瓶中葡萄糖液的變化,整個過程鮮明而生動。
生活就像一本百科全書,來源于生活中的知識才是真正實用的知識。將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融入生物化學教學中,教學生用心去觀察生活、體會生活、熱愛生活,或許,這就是教學的真諦所在。
(作者單位 江蘇省蘇州市醫藥化工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