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高中學生畏懼作文的心理入手,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及高考作文“角度自選”的要求,探索出“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這一結論,為消解學生的畏懼心理,提高學生的高考作文能力提供了具有一定可操作性、值得借鑒的經驗資料。
關鍵詞:準確;新穎;適度
很多學生怕寫作文,不知道該寫什么,怎么寫;很多老師煩教
作文,不知道該教什么,怎么教,導致的結果是:老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壓抑;學生寫作怨聲載道,作文教學收效甚微。
一、選擇適合自己的角度,以立意準確為前提
準確,指作文的立意角度要切合題目或材料的本質。就近些年來說,江蘇高考的作文試題可分解為“提示語”“標題”和“要求”三個部分(當然,不是每年每道作文題都必有這三個部分)。但作文要符合題意,就必須對試題組成的各個部分作準確、細致、全面的審視,只有這樣,考生在行文時,才能不折不扣地按要求表述,否則就會“差之毫厘,謬以千里”。
二、選擇適合自己的角度,以選材新穎為原則
學生在寫作時常常會不知不覺地陷入一個慣性的“圈套”,即
原有的思維,那些既有的定式限制著他們,所以寫出來的文章時不時會“撞車”,人云亦云,毫無自我。高考作文的評分標準明確規定,發展等級為:或透過現象,揭示本質,或點明原因,論述結果,或指出規律,預見發展,或抓住關鍵,切中要害。也就是說能夠對提示語作個性化的解讀,從一個獨特而新穎的角度切入,或進行層層深入的分析論證,或敘寫自己的生活故事,引發自己的體會或感悟等,都能讓你的文章凸顯于“泛泛而談”的習作之上。
三、選擇適合自己的角度,以角度適度為標準
既然選材要新穎鮮活,那么是不是就意味著學生在思維時可以特立獨行?行文時可以放任天馬行空?如果是這樣,也許你又會南轅北轍,走到另一個死胡同去。所以,選擇適合自己的角度,也要以角度的適度為標準,具體體現在以下幾點:
1.角度選擇宜小忌大
作文的小角度,就像一個窗口,開口雖小,但通過它,卻可以看到千變萬化的大千世界,反映出人生和社會的一角,表現出主題,也就是說就其一點,縱橫捭闔,深入挖掘,把一人、一事、一物、一理寫得深刻有力。這遠比你或泛泛而談,或空發議論,或流水賬似的文章更容易受到老師的喜愛。
2.角度選擇宜新忌舊
寫文章的目的是給別人看的,那么,別人已經看過的舊的東
西,誰還愿意再看呢?所以,寫文章要力求有自己的新思想和獨有的認知,這樣的文章才有自己的個性色彩,才有可讀性。
3.角度選擇宜曲忌平
袁枚說:“凡作人貴直,而作詩文貴曲。”說的是作文貴在曲折的道理,曲即巧也,但我這里說的并非是行文結構之巧,而是選擇適合自己的作文角度要巧妙,要讓閱卷老師感受到如此立意選材別開生面,別有一番情趣。
4.角度選擇宜質忌華
2007年,一篇題為《懷想天空》的江蘇高考作文,極為樸實地記敘了父親和自己割麥子的情景,它真實本色的文字,透露出的是樸實而博大的情感。江蘇省高考語文閱卷組組長何永康教授終審時反復讀了3遍,最后給了優秀,并強烈呼吁老師要珍惜這份“來自現實生活的質樸”。
參考文獻:
[1]周光岑.課堂創新教學研究.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5-10.
[2]楊德廣.教育新視野新概念.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02.
[3][美]加里·D·鮑里奇.有效教學方法.江蘇教育出版社,2004-04.
[4]江蘇省教育考試院.2011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江蘇卷考試說明.江蘇教育出版社,2010-12.
(作者單位 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星海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