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許多高校已經實行雙語教學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對分析化學雙語教學進行了理性分析,基于這些分析結合實際情況進行了分析化學雙語教學的實踐研究,找出了目前實施分析化學雙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雙語教學;分析化學;理性思考;實踐研究
雙語教學,通常意義指要求在非英語專業(以理工類為主)的大學課程中,在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方面,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同時用中文和英文講授某一課程。具體來講是指在教材使用、課堂講授、期末考試等教學環節英語和漢語并用的教學活動。
分析化學是一門綜合性課程,涉及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生物化學、藥物化學等學科的理論和實驗方法,是學習化學領域相近或者相關學科的基礎課程。同時,分析化學有很強的實用性,是理論與實際密切結合的學科,對于學生樹立準確的量的概念、培養嚴謹的科學態度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雖然分析化學的研究在近二三十年中已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成就,但長期以來,分析化學課程基本上是沿用傳統的中文教材,教學內容少有變化,且滯后于學科自身的發展,不利于學生學習和掌握現代分析化學發展的最新成就和進展。在這種情況下,雙語教學的提出和引入,就是一種大膽的實踐和探索。
一、分析化學雙語教學的理性思考
分析化學雙語教學的理性思考是要闡明在雙語教學中怎樣揚長避短,如何操作,才能使分析化學雙語教學達到雙贏的目的,即專業、語言兩不誤,質量、效率兩兼顧。
1.教學目標與教學難度
教學目標有兩方面:專業目標和語言目標。“分析化學”雙語教學首先應定位在分析化學教學,其次才是雙語教學。專業知識的獲取是主要目的,雙語教學不能以降低專業要求為代價。專業教學難度要與母語教學相同或相近。在分析化學雙語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我們要從“人本主義”的精神出發,立足于學校和學生的實際,尤其是學生的實際,要因人而異。
2.教學語言
分析化學雙語教學語言為英、漢兩種語言。在雙語教學的模式中,英文比例的多少是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要克服盲目跟風的現象。語言的使用比例應在保證專業教學質量的前提下,盡可能地使用英語,不好一概而論。剛開始可以多考慮語言難點的克服,但時間不宜過長。這就像教孩子走路,如果大人老是不撒手,孩子走路就學得慢。漢語這根拐杖用得越久英語語言目標的達成就越晚,使用英語時要力求自然,達到“春風化雨細無聲,此時無聲勝有聲”的境界,這樣有利于學生進入英語的語言環境。
3.教材選擇
教材的選擇實則是教學內容的選擇。對于雙語教學課,選一本合適的教材極其重要。從原則上講,雙語教學應該使用英文原版各類學科的教材,因為英語和漢語有著兩種完全不同的語言習慣和思維習慣。然而對于原版教材,針對不同學生的英語水準,選擇什么樣的教材版本,這本身就沒有統一的標準,且引進原版教材又涉及版權以及價格昂貴等問題。筆者以為,分析化學課程的雙語教學最好采用雙語教材。遺憾的是,目前只有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的一本教材,但是這本教材以儀器分析部分內容為主,化學分析只占了其中很少的一部分。因此,中文教材與英文講義相結合不失為一種分析化學雙語教學的好辦法。一般來說,中文教材側重于演繹,即從基本概念、原則或公理出發,通過推理得出結論,而英文原版教材則側重于對問題、方法和結論的比較和歸納。例如華中師范大學等高校編著的《分析化學》(第三版)和Skoog D.A等編寫的Fundamentals of Analy-tical Chemistry(7th),是兩類優秀的中、英文教材,盡管兩者在編排體系方面不盡相同,但在基本概念的表達和學科研究動態方面相得益彰,可以取長補短,互相補充。
4.教學方法
為了保證化學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選擇教學方法時,首先應考慮的是要有利于化學教學,其次要考慮有利于雙語教學。雙語教學中無論采用何種形式進行授課,師生間的互動是必須的,在雙語教學中尤其重要。由于學生對于雙語教學缺乏學習經驗,并受外語水平和專業知識水平等因素的影響,學習難度大,采取互動式的課堂教學方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然而,大班上課難以獲得好的互動效果,采用分組的形式,則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5.課程評價
雙語課程的評價應注意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實現評價方法的多元化。如對語言目標的評價,不僅要看學生的英語考試成績(應試能力),更重要的是看語言能力的提高(應用能力)。雙語教學的起點不能太高,專業目標和語言目標的達成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尤其是語言目標。因此如果采用考試這種定量的評價方式,評價時間不宜太早,以一學期后的評價為宜。采用平時成績與期末考試相結合的考評方法。平時成績包括作業成績、平時上課出勤成績。期末考試中、中英文題各占一半,要求用中文做答。
二、分析化學雙語教學的實踐研究
分析化學雙語教學的平時教學中,始終堅持以中文教材的難度為標準。從期末考試成績分布圖來看,本課程的教學達到了母語分析化學的教學要求和目標。需要說明的是:同級普通班期末試題各類題型50%變成英文題作為雙語班的期末考試試題。圖1為2010級雙語班學生分析化學期末考試成績分布圖。從圖中可以看出,成績分布趨勢大致符合正態分布。較低分數(60分以下)和較高分數(90分以上)的學生人數都較少,大部分學生的成績都集中在60分到80分之間。
由于我院的《分析化學》是在第三個學期開設,之前沒有開設專業英語課程,所以筆者在雙語教學的前兩個月,充分估計到學生雙語學習的困難主要在于英語,于是采取了如下措施:英文教材注好生詞的中文意思后再印發給學生,淡化處理生詞,只要求學生認得、聽懂。不講語法,避免翻譯式教學。之后,筆者采取了課前復習環節英文講授,采用主要內容中文講解、最后用英文總結的授課方式。
在學生的作業、考試中,充分體現了雙語教學的特點。平時作業中,中、英文題各占一半;期中、期末考試中,亦是如此。
為了對分析化學雙語教學情況及教學效果進行有效評估,我們在學生中進行了問卷調查。統計結果見下表。從雙語教學效果調查的滿意度指標分析看,學生對雙語教學效果的滿意度指標可分為:十分滿意、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等,分別為:39%、46%、12%、3%,說明當前的雙語教學實踐的總體效果基本達到預期的效果。此外,相對于總體雙語教學效果而言,學生對雙語教師專業知識的滿意度比較高。說明雙語教師有比較扎實的專業知識,也能夠較好地運用在雙語教學課堂中。但是學生對雙語教師的英語水平,尤其是英語口語水平的滿意度不是十分令人滿意,說明教師的英語口語水平和英語表達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
三、分析化學雙語教學面對的問題
從我們對化學雙語教學的實踐研究及對學生的問卷調查可知,由于現實條件所限,實施雙語教學還面臨許多問題。
1.教師的英語能力
雙語教學對教師的要求不僅專業要精深,還必須用英語表述專業知識、解析專業詞匯、充分理解和運用原版教材。一般專業教師,要具有一定英語水平,但英語表述能力不足;而英語專業畢業的教師,他們的聽、說、讀、寫能力都不錯,卻沒有相關的專業知識。
2.學生的接受水平
由于學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尤其是缺乏英語交流的機會,一旦實施全英語式的教學,學生對作為傳授知識工具的語言都無法理解,對語言媒介所包含的內容自然也就難以掌握。在學生整體英語水平尚未達到接受全英語授課的情況下,如果硬性地讓他們聽教師用英語講授復雜的專業知識,只能因流于形式而失去意義。
3.教材的采用
一般來說,國外教材內容涵蓋較多、較新、題量較大,與中文教材結構體系有很大的不同,其選材和習題配置也與中文教材差異很大,其難易程度也脫離了我國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
四、采取的措施
1.教學方法的改變
遵循“循序漸進”原則,重視雙語思維的培養要求我們的學生從一開始就全部用英語聽課會給他們帶來一定的困難與壓力,諸如聽不懂教師上課等。教師的口語水平也普遍不高,因此要求教師一門學科從頭到尾全部用英語上課也不太現實,也會給教師帶來很大的壓力。針對這種情況,采用“循序漸進滲透法”進行教學,即根據學生的英語理解能力一點點地滲透。可先用常用的課堂用語,然后提前教授專業術語,再加大使用英語講解學科內容的量,最后過渡到全浸式雙語教學。對于師生來說,雙語課程的設置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不能急功冒進。
遵循簡約原則,用雙語授課,要盡量用簡單的詞匯來講述,要使學生能夠聽得懂,盡量少用生詞匯,以免學生產生畏難情緒和逆反心理。要符合認知規律,由簡單開始,隨著知識的積累,視野日益開闊,認知能力日益增強。由淺入深,趣味生動,讓學生易學、樂學,隨著知識日漸豐富,能用英文表達的越來越多了,此時,師生都會充滿成就感和幸福感。
2.師資隊伍的建設
建立雙語教學師資的強化培訓機制,進行雙語教學的教師隊伍建設,是保障雙語教學順利開展的必要條件。在這個方面,學校、院系部、教研室都應該重視,建立并完善相關的規章制度,使雙語教學師資培訓工作制度化、日常化,才能保證雙語教學的教學目的,并逐漸培養出一支具有現代教育理念的學科雙語骨干教師隊伍。
我們的雙語教學實踐僅僅是一種嘗試,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教師和學生的肯定,但是對于實施雙語教學必要性的認識、雙語教學實施過程中諸多問題等方面,還需要進一步解決并真正落到實處,這樣才能實現開展雙語教學的初衷。分析化學課程雙語教學的開展對高校的化學專業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這是一項長期的任務,它的見效不是一朝一夕所能體現的。要想獲得好的教學效果,教師不僅需要加強自身的學習,更新知識結構,還應該不斷地在教學實踐中研究和探索創新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大連理工大學分析化學教研室.分析化學:雙語版.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8-11.
[2]Henold K. L,Walmsley F. Chemical Principles,Properties,and Reactions.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ddison-Wesley,1984.
[3]王麗萍.影響雙語教學效果的制約因素:實證分析與對策建議[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4(1).
[4]雙語教育概論[M].柳秀峰,譯.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8:130.
注:此文為蘭州城市學院教學研究項目(2011-08)。
(作者單位 蘭州城市學院化學與環境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