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聽課是教師憑借眼、耳、手等自身的感官及有關的輔助工具,直接從課堂情境中獲得相關的信息資料,從感性到理性的一種學習、評價及研究的教育教學方法。做聽課的有心人,選擇聽課的最佳位置,把自己定位成學生角色和上課教師角色,善于觀察、挖掘閃光點。
關鍵詞:有心人;角色定位;閃光點
聽課是教師憑借眼、耳、手等自身感官及有關的輔助工具,直接地從課堂情境中獲得相關的信息資料,從感性到理性的一種學習、評價及研究的教育教學方法。作為一名長期工作在第一線的數學教師,應該有效利用好這個平臺,在聽課的互動中獲取經驗,取長補短,不斷改進和完善自我。
一、選擇聽課的最佳位置
新課程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因此對課堂教學的評價,不僅僅是看教師的教,還要看學生的學。那么,聽課時坐在教室哪里才最合適呢?
首先,不能影響學生,排除干擾學生的因素,讓學生在課堂上有真實自然的表現。其次,還要不影響教師的教學活動,所以選擇聽課教師所坐的位置,應該考慮到學生、上課教師、聽課教師三者因素,要讓這三者相互協調,統籌兼顧。一般在沒有特別觀察目標的情況下,如聽常態課時我都會選擇坐在教室后兩排之間的過道上。在學校有教研活動時,教室位置會做適當調整,在靠墻兩側空出過道。這時我會選擇坐在靠前排的過道上,這樣既能看清學生和教師,同時在側面觀察學生也大大減少了學生的緊張程度,不會喧賓奪主,影響師生的雙邊活動。當聽比較熟悉的老師上課時,講臺旁的空座也是我常坐的位置,因為這個位置聽課老師能夠通觀全局,不僅可近距離觀察教師的教態和板書,同時也不會影響上課老師的自由走動,使之盡情發揮自己的上課風格,還可以隨時近距離地看到全體學生對上課內容的反應。
二、做好角色定位
1.進入“學生”角色
“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課堂教學的成功與否,最終決定權應該是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效果的好壞,學生感受最深。在聽課中,聽課教師要有意識地轉變角色,撇開自身的知識積累,使自己處于學習的狀態中,按學生的現有水平去聽課,試想一下,如果我是學生,這個知識點我能否聽得懂、學得會。
2.進入“教者”角色
聽課應該是一種知識與智慧、專業與思想的學習與分享的過程。在聽課過程中,聽課教師可不時地和執教者的思想及行為作比較,設想如果這個知識點自己執教會如何處理,與自己的共鳴處不禁有“英雄所見略同”的意境,比自己優越處應虛心接受,不足處悄然記錄。聽一節課就如自身親臨其境,對自身的所見所想和水平有所檢驗,以便發現自己的長處與不足,揚長避短,共同進步。
三、挖掘每節課的亮點
對于一堂數學課,我認為聽課時要重點關注三維目標是否達成,教學重點和難點是否有效突破,學生的參與程度和廣度如何,學生能否質疑問難,舉一反三,關注教師的教學基本功。
教師聽課的目的是為了借其所長為我所用,見其所短以之為鑒,因此在聽課的同時,要積極調動自己敏銳的目光,善于捕捉和發現上課老師的閃光點,更要用心去體會教學過程中的尊重、發現、合作和共享。
《反比例函數的圖像與性質(1)》是一節知識點非常單一的課。在這節課的教學中,只需要學生學會用光滑的曲線作出反比例函數的圖像,感受圖像的特征即可。授課教師語言富有激情和感染力,肢體語言生動,講課細致,注重細節。在四十五分鐘的課堂教學中除了學生因為初次作圖,曲線畫得不夠光滑以外其他掌握情況良好,對于雙曲線所在象限,圖像與x軸和y軸無限靠近但不會相交學生理解得也很透徹,教學目標已基本完成。接下來十分鐘左右的時間教師如何安排,我想無非是做一些相關練習了。誰知上課老師話鋒一轉:同學們都喜歡唱歌,因為音樂是美的,其實枯燥的數學知識也蘊含著各種美,我們今天學習的雙曲線就有這樣一首歌來表達它。隨著《悲傷的雙曲線》那純凈的聲音響起,“如果我是雙曲線,你就是那漸近線。如果我是反比例函數,你就是那坐標軸,雖然我們有緣,能夠生在同一個平面,然而我們又無緣,漫漫長路無交點,為何總是看不見。等式成立要條件,難道正如書上說的,無限接近不能達到……”聽課老師不僅眼前一亮,原來數學與音樂還會有聯系,學習數學也能幫助孩子們找到快樂,這樣的課怎能不讓人喜歡呢!
總之,在聽課中,課堂教學中的亮點無疑是思維的交匯點、情感的興奮點、靈感的激發點、教學的創新點,是讓人眼前一亮、精神一振的精彩環節。課堂教學的亮點可能有很多,這就需要聽課教師善于捕捉,細心發現,做一個聽課的有心人。
參考文獻:
[1]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06.
[2]歐陽芬,謝邦會,楊朝青,等.新課程下中小學教師說課、聽課、評課技能指導.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8-07.
[3]趙國忠.聽課最需要什么.南京大學出版社,2010-10.
(作者單位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焦溪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