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數學教學應注重有效教學,要使應對高考的教學有效,
教師必須針對高考試卷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進行教學。學生在考場上缺少什么就有針對性地訓練什么,不要盲目拔高,單純追求高難度。教學中教師應不斷反思,及時總結經驗教訓,探索出有效教學的策略、途徑和方法。
一、重視基礎,回歸課本
在解題訓練中進一步加強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在知識運用中分析梳理知識網絡結構,使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教材內容,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因此,解題訓練不能單純地追求解題的數量和速度,不能單純地追求正確結果,而應從提高學生的基本素養入手,通過一題多解、多解歸一等方法將它們落實到位。
應重視教材的使用價值,考生中出現的許多知識性問題大多是沒有回歸到教材中去。在常規教學(尤其是一輪復習)中應多回歸教材,多理解問題的本質,多了解知識的源頭,理順基本知識線,形成一個條理化、有序化、網絡化的有機知識體系。對于習題的提升應以課本原題為基礎,搞好變式訓練,在心理上做到有章可尋,有本可依。
二、關注通性,提煉方法
加強邏輯推理論證能力的培養,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品質。新課程背景下的試題體現了以知識為載體,以方法為依托,以能力考查為目的的命題特點,對考生能力要求將逐步提高。倘若在平時學習中不加以強調,將很難適應高考的變化。
今年理科涉及了分類討論思想、換元法、特值法。通常情況下,老師只是在第一輪復習當中,有此方面的專題訓練。第二、三輪復習在這方面的訓練就有所忽略。所以,在強化訓練中,教師要堅持進行數學思想方法的總結與反思,從本質上破解數學思維能力難以提高的怪圈。
三、注重閱讀,規范表達
每年高考應用題和創新題的得分率低,究其原因,是考生在將文字轉化為數學語言方面的能力欠缺,同時在考試中出現的新題型主要新在數學符號和信息的表達上,考生在短時間內處理它們比較困難。所以,在老師新授課中呈現新概念、新符號時,學生要花足夠的時間去閱讀和理解,體會新知識并將其內化,從而做到能夠正確地讀字、讀形、讀意。
高考評卷老師是根據步驟給分的,必要規范的解答是拿高分的基礎。在教學中,應重視數學思維過程的訓練,規范解題格式。要求在解題過程中保持思路清晰,思維嚴密,并正確完整地寫出解題過程,防止只大致分析一下解題思路,在草稿紙上稍作演算就算完成了解題的不良習氣的產生。在平時考試中,要求答題格式按相應的規范要求來書寫,養成規范的習慣,做到“說得清、寫得清、能力所及不丟一分”。
四、強化應用,突出領悟
掌握數學“雙基”、數學思想方法的價值在于應用。三角函數、數學綜合應用這兩道題每年考試并不難,但得分情況卻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考生不會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弄不明白在何時、何處,用何知識解題。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加強這方面的訓練,讓學生有機會有時間去體會、去反思,引導學生用心領悟,找尋出解題規律。
五、把握難度,引導參與
一般認為題目能力要求的層次與題目絕對難度成正比,即只需要單獨記憶內容的題目較易,需要理解掌握的較難,需要靈活應用的更難。考慮到考生差別較大的事實,試卷在每種題型中都設有一些較易試題,使大部分考生都能得到一定的基本分,并在每種題型中設有一些有一定難度的試題,從而實現選拔的目的。
總之,只要教師按規律去做,結合自身的實際,從最基礎的知識開始,一步一個腳印逐步提高要求,從獲得知識、理解知識,到逐步應用、順利遷移,積累起來,就可以實現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作者單位 河北省辛集市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