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對高考英語試卷的評價中,人們常聽到這樣一句話:“得閱
讀者得天下。”可見閱讀理解在整套考題中的權重關系,它直接影響考生的英語高考成績。那么怎樣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呢?首先,教師應該了解高考大綱在閱讀理解部分的命題原則,其次,分析學生的失分原因,從而找出相應的對策。
根據全國高考考試大綱規定,閱讀理解部分在命題方面有以
下原則:
1.閱讀理解部分主要測試考生“綜合運用英語語言知識和閱
讀技能來理解英語書面材料”的能力,要求考生能讀懂不同類型的文字材料,包括信函、書刊和雜志上的文章。
2.根據所讀材料,考生應能理解具體信息、掌握文章大意、猜測生詞詞義并進行推斷等能力。
3.所涉及的題材包括:科普類、新聞報道類、廣告類、故事類、文化類、歷史類、社會類、地理類、人物傳記類。體裁主要為:說明文、論說文、應用文。
4.試題的基本類型:閱讀試題在考查內容上大致可分為五種類型:(1)主旨題;(2)細節題;(3)語義或詞義題;(4)推理判斷題;(5)觀點態度題。按出現頻率由高到低分別是:細節題、推理判斷題、語義或詞義題、主旨題、觀點態度題。試題的形式一般只有一種:選擇題。那么,究竟哪些因素影響和制約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呢?
一、影響和制約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因素
1.語言知識因素(詞匯、語法等)
語言知識水平的高低,決定了閱讀理解能力的強弱及閱讀速
度的快慢。沒有一定量的單詞及牢固的語法知識,就會直接影響閱讀理解的效果。許多學生在閱讀理解的過程中一看到生詞,便中斷了思路,把精力集中在回憶、搜索這個詞的意義上,而置上下文內容于不顧,結果影響了對整個句子或語篇的正確理解。
2.閱讀技巧和閱讀習慣因素
(1)逐字逐句閱讀。這種方式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不但大大地減緩閱讀速度,而且使整體理解變得更加困難。
(2)知識面狹窄。缺乏科普常識、地理常識、人文常識等。
(3)忽視了根據上下文線索猜測詞義的能力。有的學生一遇到句中有生詞或陌生詞組就急于翻字典,這似乎很認真勤奮,其實是一種“勤奮”的“懶漢”的做法,因為他用手的動作代替了腦的思考。
(4)概括總結能力及推理判斷能力差。看完文章后,不能歸納出作者主要在講什么,不能利用文章所給信息去推理作者意圖等。
(5)過分注重細節,而忽視對閱讀材料的整體理解。有的學生讀完文章,能夠說出其中的人物、事件和情節,但難以把握文章的中心,不知道作者想向讀者傳達怎樣的信息。
二、培養學生的閱讀技能,從容應對高考
1.夯實語言基礎,擴大詞匯量
(1)教好音標,強化拼讀規則教學,正確引導學生根據讀音規則記憶單詞。
(2)運用構詞法,拓展詞匯,對同義詞和反義詞進行聯想,并對比強化記憶。
(3)積極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記憶詞匯,有些詞匯,讓學生根據上下文猜意。
2.指導學生克服不良閱讀習慣
包括:視野狹窄,一次只看一個單詞;不注重詞組、慣用短語的含義;遇到生詞立即查字典;頻繁地回讀。
3.對學生進行限時限量練習,訓練他們的閱讀速度
在閱讀材料的選擇上,教師要依據大綱內容,廣泛地涉及天文、地理、人物、歷史、教育等諸多領域。
4.培養閱讀方法,形成閱讀技巧
(1)抓住文章的主題段及主題句。
(2)進行合理推斷。對文章有了詳細而全面的理解之后,按文章內容和上下文的邏輯關系,做出推理判斷。
(3)依據文章內容,對生詞進行推敲、猜測。
總之,英語閱讀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實踐中體會、在體會中升華,這樣我們一定會在高考中從容應對,決勝千里。
(作者單位 甘肅民勤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