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崇尚自由的時代,高中生的思維也越來越活躍。傳統的課堂越來越多地顯示出它的弊端,如果教師還一味地以自己為中心,口若懸河地講解,作課堂真正的“霸主”,這種教育模式將不再為當今的中學生所歡迎,甚至會完全走向和素質教育相反的道路。所以,高中歷史課的改革迫在眉睫,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把自主學習的權力還給學生勢在必行。那么,高中歷史教學如何在新課程背景下,讓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回歸呢?
一、教師要用自己博學的知識,獨特的人格魅力影響學生,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說:“成功的教育依賴于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爆F階段,由于高中課程體系的確立及文、理分科的要求,使歷史課常常成為學生心目中的“副科”,歷史老師與學生接觸溝通的時間又很少,加上歷史老師任教班級都較多,這與其他學科相比,在和學生溝通上本身就處于劣勢,要建立一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就更加困難了。實際上,當學生把老師當成了知己的時候,那么,我們的教育也就成功了一大半,所以說,良好健康的師生關系是學生主體地位回歸的關鍵所在。
二、為學生創造更廣闊的學習生活空間,讓課堂成為學生展示自我的舞臺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高中歷史課堂上,教學形式轉變的前提是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歷史教師一定要擺脫傳統教育的
束縛,在加固自己專業知識結構的同時,要放手大膽地給學生更大的空間去想象、去創造,要想辦法讓學生愛上歷史,探究歷史,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的舞臺。老師在課堂上也要由原來的“授魚者”變為“授漁者”,要教給學生方法,引領學生動腦,勇于實踐。讓學生思考、觀察,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再通過探究等方式解決問題,產生對知識的渴求,對學習的濃厚興趣和愛好。
高中學生正處于思想逐漸成熟的關鍵期,他們想有自己的空間去探索自然和歷史的奧秘,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科內容和特點組織安排一些開發學生思維的活動,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激發出來,如,在講二戰時期的歷史時,我們可以模擬現在社會上形形色色的人物,每個人物分別代表著當時的法西斯各國、被侵略國家和中立國家,讓學生惟妙惟肖地演繹各國的思想和做法,歷史的煙云再次展現,于是,這段不易理解的歷史也就讓學生弄得明白透徹了。所以,當學生感受到舞臺的樂趣時,自我價值的實現感也在課堂內找到了,這個時候想不讓學生學好歷史都難。
三、加強歷史課堂的小組建設,重視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
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著力培養學生的能動性、自主性和創造性是素質教育區別于傳統教育最顯著、最根本的特征。這需要教師轉變教育觀念,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而要培養學生的這一能力只憑學生探索是不可能完成的,當今學生學習壓力極大,閉門造車是不可取的辦法,要想學習高效,就得幫助學生尋找互相支撐的力量——小組合作。合作學習是最優化的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對老師的挑戰是極大的,教師在小組建設上就得下很大的功夫,所以,高中歷史教師一定要全面考慮學生的各種因素,進行合理的小組建設,這樣才能使學生自主合作學習不流于形式,從而更好地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新的時代要求呼喚學生主體地位的回歸,當然,要真正實現這一點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只要我們認真做了,我們的教育前景就會一片光明。
(作者單位 內蒙古自治區鄂倫春旗大楊樹鎮第二
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