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代信息技術越來越多地進入數學課堂,這種新的教學方式相比傳統的教學方式有著很大的優勢,但在使用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主要分析了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利與弊。
關鍵詞:信息技術;數學教學;優勢;問題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數學教育的價值、目標、內容以及學與教的方式產生了重大影響。數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重視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因此,大部分數學教師會在課堂教學中使用信息技術。這種教學方式給教學實踐帶來了很大的便利,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問題。
一、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優勢
1.信息技術功能強大
在大多數學生的印象中,數學枯燥乏味,非常難學。通過現代信息技術的強大功能,將形象的聲音、優美的文字、生動的圖像、逼真的動畫等直觀地展現出來,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喜歡學數學。
2.利用信息技術能提高教學效率
一堂數學課往往包含了很多概念、定理、例題以及圖像。利用PPT演示一部分原本需要板書的內容,可以節省時間。利用超鏈結等功能,可以靈活安排教學內容,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利用信息技術能體現傳統方式難以呈現的內容
一些數學術語,比如“任意”“有且只有”“無窮多”等,非常抽象,傳統的教學手段很難呈現其含義,學生不容易真正理解。借助多媒體軟件,能夠將它們直觀地展現出來。比如,《平面向量基本定理》這一課,教師在幾何畫板中將一個向量分解成兩個不共線向量之
和,再通過拖拽的方式,改變原向量的大小和方向,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觀察:它始終可表示為兩個不共線向量之和。通過這種直觀的呈現方式,學生容易理解:平面內任意一個向量可用兩個不共線向量來表示。“任意性”通過信息技術體現出來了,而傳統的板書很難達到這種效果。
相比傳統的數學教學方式,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有很多優勢,但是在使用中也出現了很多問題。
二、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不足
1.PPT呈現內容過多,不利于學生掌握知識點
很多數學教師在使用多媒體教學時,會把一堂課所有的概念、定理及其推導過程、例題包括其詳細的解答過程全部制作成幻燈
片。這樣的做法會帶來很多不利的后果:(1)幻燈片的內容太多,不能很好地體現這節課的重點和難點;(2)幻燈片頁數太多,課堂全部時間幾乎都用來放映幻燈片,教師沒有時間發揮主導作用,學習內容由多媒體技術灌輸給學生;(3)幻燈片快速翻過,學生來不及理解和消化就要看下一頁,學習效果不理想。
2.PPT預設了整堂課的進程,不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新課程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但是一些教師在使用多媒體技術時往往忽視了這一點,自己提前預設整堂課的進程。比如,有位數學教師在講到等角定理的證明時,先簡單口頭分析了一下證明思路,然后就用PPT逐步呈現證明過程,筆者認為不妥。數學主要是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讓學生學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個定理的證明過程雖然并不是本堂課的教學重點,但其中涉及的幾個問題以及每個問題的思維過程
和解決方法是今后立體幾何部分的一些常用方法。筆者認為,僅用幻燈片展示定理內容就可以了,其余的問題應該由教師和學生在黑板上一起分析,一起作圖,一起解決。這樣的教學過程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教師與學生共同討論,盡可能地讓學生參與到問題的分析和解決中來,在師生的互動中,學生充分體驗,充分感受,提升自己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3.PPT演示代替板演作圖,學生動手能力得不到提高
有些教師過分追求在數學課上使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忽視學生的認知特點。例如,筆者曾聽過一堂立體幾何中的《直觀圖畫法》課,教師用PPT演示了正三角形的直觀圖畫法,然后總結了直觀圖畫法的規則,最后讓學生自己畫正方形和直角梯形的直觀圖。結果很多學生都不會畫,顯然這堂課的教學目的沒有達到。立體幾何這部分內容對學生的作圖能力有較高的要求,而學生在這方面相對薄弱。教師在這部分教學時,應該先板演,同時要求學生在下面一起動手作圖,讓學生參與其中。學生親身體驗作圖過程,體會作圖技巧。最后,教師以提問的方式,由學生小組討論歸納得出直觀圖作圖的規則。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發生、發展的全過程,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
4.教師過度依賴課件,機械操作代替了教學藝術
有些數學教師課前將精力過多地放在了如何將課件背景制作得更加美觀、如何將動畫制作得更加吸引學生注意力等方面。學生上課的時候就關注了這些外在的東西,沒有將注意力放在對內
容的理解上,導致重點、難點得不到掌握。而此時教師一直忙于操作多媒體課件,很少與學生交流,不能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更談不上走到學生中去指導了。這樣的一堂課下來,教學效果可想而
知。數學的教學不僅要傳授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傳授給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如果機械地點擊鼠標,用抑揚頓挫的語調介紹知識點,是達不到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這個目標的。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反應,適當地調整課堂的發展,在講解時恰當運用傳統的板書達到啟迪學生思維的目的,適時走下講臺檢驗反饋,指導個別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真正體現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
因此,數學教師在使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的同時,應充分實現信息技術與課程內容的有機整合,與傳統教學手段相輔相成,使學生樂意投入到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
(作者單位 蘇州高等幼兒師范學校理科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