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5世紀,歐洲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明朝中后期(即15、16世紀)中國也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中西方資本主義萌芽出現的時間相差不大,但發展的結果卻明顯不同,歐洲資本主義萌芽自產生后發展迅速,16世紀英國資本主義興起,尼德蘭革命成功后出現了荷蘭共和國——世界上第一個資本主義國家。中國的資本主義萌芽卻發展十分緩慢,從明朝中后期資本主義萌芽出現到清朝前期,經歷了兩個世紀,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始終還處于萌芽狀態。為何發展結果如此不同呢?本文主要通過對中西方的對比來探究一下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緩慢的原因。
從政治上看,中世紀的歐洲,封建君主的權力受到來自各個方面的挑戰,如,天主教會和教皇對王權的制約、封建貴族領主對王權的制約、一些封建自治城市對王權的制約等,因此,歐洲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形成較晚,專制力量相對薄弱,資本主義萌芽有相對寬松的發展環境。中國自秦始皇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以來,歷代君主專制不斷強化,到了明清時期達到了頂峰,極大地束縛了社會的進步,資本主義萌芽受到嚴重阻礙。
從政策上看,西歐主要封建國家為了維護封建統治,增強國力,對內實行重商主義政策,鼓勵發展工商業,對外拓展海外貿易,實行殖民擴張,客觀上有利于資本主義萌芽發展。而中國的封建統治者特別是明清統治者對內實行重農抑商政策,如,設立眾多關卡,對商品征收重稅,嚴格限制手工業生產的規模等,對外實行閉關鎖國政策,禁止或限制海外貿易,嚴重摧殘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
從資金上看,歐洲資本主義萌芽產生后,經歷了一個較長的資本原始積累的過程,如,英國通過海外貿易、奴隸貿易、圈地運動等方式,為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積累了雄厚的資本。而中國的地主和商人將賺來的錢多用來買房置地,很少把資金投入到生產領域,嚴重影響手工業的擴大再生產,使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缺少必要
的資金。
從市場看,在歐洲,政府對內通過一系列措施,積極建立和拓展國內市場,如,英國通過圈地運動為資本主義發展開辟了廣闊的國內市場,對外通過殖民擴張,進一步擴大海外市場,因此,歐洲資本主義萌芽發展所需要的國內外市場十分廣闊。在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一直占統治地位,這使得國內市場非常狹窄。封建地租沉重造成農民極端貧困,無力從市場上購買手工業品,限制著市場的規模。明朝中后期開始的閉關鎖國政策又使海外市場喪失,因此,資本主義萌芽發展所需要的國內外市場十分狹小。
從勞動力看,在歐洲通過剝奪農民土地形成大批有人身自由的勞動力,最典型的是英國的圈地運動,把農民從土地上趕走,而政府又頒布法令不準農民到處流浪,從而為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提供了大量有人身自由的勞動力。在中國,由于重農抑商政策,農民大都被束縛在土地上,這就使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缺少必要的有人身自由的勞動力。
從技術上看,在歐洲,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解放了人們的思想,近代自然科學產生并發展起來,從而為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持。在中國,自然經濟占統治地位,不能對發展科學技術提出迫切要求和提供推動力,中國封建統治者加強思想文化專制,束縛了人們的思想,阻礙了科技的發展,再加上閉關鎖國政策又使中國失去了吸收外來先進科技文化的機會,因此,中國近代科技落后,不能為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
總之,上述原因都是由腐朽的封建制度帶來的,腐朽的封建制度嚴重地阻礙了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
(作者單位 湖北省宜昌市第十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