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反思是指“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為思考對象,對自己所做出的行為、決策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只有注重激發教師的自我提高動機,調動教師積極的自我反思與
實踐,使其以主體身份投入其中,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教育教學行為和能力才會有本質性的提高。
在高中階段,教師管理主要分為教學管理、師德管理、教研管理等幾個方面,尤其是在教學管理環節更要注重教師常規管理,在以往的常規管理中,我們忽視了教師教學設計中的教學反思環節,絕大多數教師也沒有形成寫教學反思的習慣,我們的教學常規管
理也缺少這一環節。我想,一個善于思考和總結教學經驗的教師絕對是一個優秀的教師。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所以本文主要就從教學反思這個方面談談自己的一些想法。
撰寫教學設計是教師的基本功。設計出科學合理的教學流程和內容是上好課的前提條件,青年教師尤其如此。教學設計不是將教材或教學參考書照搬,更不是隨意性設計。教材教學內容的可塑性很大,要求教師跳出教材的束縛,根據教師的自身素質、教學方式等對教材教學內容進行必要的重組,創新使用教材。讓學生學習起來輕松、快樂,體現數學知識的魅力。對教材中的重點、難點能夠以某種課堂教學模式進行化解。為什么現在課堂教學中會出現學生“一聽就懂,一做就錯”的現象?這說明我們教師在設計教學過程和內容時,沒有深入反思課堂教學效果和形式,比如說,在講高考數學附加題的時候,可以通過設計問題形式將題目進行分解,分解成若干個連貫的、難度低的小問題,讓學生在解決小問題的過程中逐漸接近問題的解決,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設計上下很大功夫。每次新的教學任務結束之后,及時反思這節課的優點和不足,善于總結得失,根據課堂教學效果,靈活多變地設計出符合學情、教情的教學案,這樣才能在教學過程中高效地將教學任務完成,學生也學得輕松、深入。
教學反思可以檢查是否達到教學目標,分析教學中的不足,記錄教學中的困惑,發現某種教育教學行為是否對學生有傷害,可以發現自己的教育教學方法是否適合學生等,所以說,寫教學反思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可以堅持寫教學日記、教學隨筆、教學感想等等,不需要拘泥于形式和格式,只有這樣,教師才能隨性隨意發揮,寫出屬于現實教學過程中的困惑或者感想,才能從根本上促進教師教學的自我監控,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
總之,教學反思是一種非常有益于教師專業成長和業務提升的思維過程和再學習活動。一個優秀的教師離不開“不斷的教學反思—分析總結—尋找對策—以利后行”這樣一個環節,不斷的“教然后知困,學然后知不足”。這樣教師的教學經驗才能上升到一個理論高度,才能對后續的教學行為產生積極的影響。
(作者單位 江蘇省阜寧中學左滌江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