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圣桑是法國浪漫主義時期的重要音樂家,他的音樂作品在器樂和聲樂兩方面都碩果累累。主要針對圣桑的交響詩進行了簡單探討。
關鍵詞:圣桑;音樂家;交響詩
目前國內較具影響力的關于圣桑生平及其藝術作品的學術專著較國外相對匱乏,且多以圣桑的生平和社會活動為主線,概要性介紹作家的各類藝術作品。
一、圣桑——法國浪漫主義時期的杰出代表
圣桑在一生的藝術實踐中留給世人大量的藝術瑰寶,作品題材涉及范圍十分廣泛,號召人們追求自由、民主、平等、博愛的更為美好的社會。
圣桑的藝術作品作為現實生活的一面鏡子,在時代背景下,不斷出現新的藝術形式和新的內容,生動地反映了社會變遷,貫穿著反暴政、反侵略、追求自由、歌頌民族解放斗爭的主題。圣桑一共創作了四部交響詩,如第一部作品《奧姆法爾的紡車》,作品成功地描繪了英雄海格立斯在紡車前為女神奧姆法爾效勞的一幕,作者將這部作品呈現給歐美斯。創作者寫了法國統治下人民的現狀,由此聯系到中世紀法國的一個國王率領人民打敗摩爾人的歷史,表現了現實中法國人民繼承反侵略的光榮傳統,他們英勇不屈,頑強戰斗。作者細致地描寫在莫倫納山上,法國人民抗擊敵軍的情景,集中塑造了一個女英雄的形象。第二章作者回顧了法國大革命,想到了啟蒙主義思想家盧梭、伏爾泰、狄德羅,號召人民起來推翻封建暴政。
圣桑在《音樂回憶》中選取神話作背景體現了作品題材的重大性。以神話為代表的現實社會是不可理喻、充滿危險的世界,神話的變化無常、浪漫美好都是現實世界暴力的象征。神話的荒誕性和神秘性恰好在于,它可以給你偌大的禮物,讓你欣喜若狂;又可以讓你在勝利在望時,功虧一簣。神話代表的整個社會現實,整個世界完全凌駕于“人”之上,成了捉弄人的荒誕存在。人與現實世界斗爭的結果是殘酷的失敗、流血和無能為力。
二、圣桑作品的表現力
圣桑在表現作品時,是浪漫的,其可以是一個表情沉默、肅穆、具有西方古代風格的牧人,也可以是靜謐的風景、沉重的墓碑、深沉艱澀的文字、灰褐的色調,還可以讓人們產生惆悵。這種惆悵悲涼的氣氛達到了頂點,無疑給作品增添了一絲亮色,也可以是美好人生的象征,低頷垂首默默地聽著銘文,給人一種撫慰感。通過作品中的疑慮與撫慰、惆悵與哀思,圍繞著一個人生的哲理,讓人們陷入深深思索。
1.曲式結構
以《赫拉克勒斯的青年時代》為例,其以較快速度,使得音樂作品充滿動力,賦予作品戲劇性,融樂觀、熱情、積極的情緒于一體。另外,通過對生活中的矛盾、對立斗爭形象地描寫,感受音樂是建立在主題對比發展上的。
2.和聲色彩
如交響詩《死神之舞》,作品以木琴的干枯音色,描繪了骷髏在跳舞中的互相碰撞聲,同時,作品把小提琴定弦設置在GDAbE上,而空弦設置在AbE,形象地刻畫出骸骨的擊碰聲,奏出墳墓主題,賦予整部作品神秘、恐怖的特色。
另外,圣桑交響詩作品還通過其高超的配器技巧來突顯作品特色,將交響詩中的樂器音色直接參與形象塑造,推動戲劇的發展。交響詩《死神之舞》中,作曲家巧妙地運用一些樂器的特殊演奏法和木琴等打擊樂器來探索音響、音色的變化和組織。
交響詩在浪漫主義時期眾多新穎的音樂體裁中獨樹一幟,李斯特首先提出并創作之后,涌現出了一大批優秀作曲家加入交響詩的創作潮流。在浪漫主義時期瓦格納“綜合藝術”概念的提出及此后“標題音樂”體裁形式的繁榮,共同成為引導交響詩誕生并逐步成熟的基石。
參考文獻:
錢雪蓮.爭鳴時代的死亡交響:淺析孕育三首交響詩的時代必然[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03).
(作者單位 華東師范大學藝術學院音樂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