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聽到一些學生反映:有些教師包括我自己在內,這節課聽懂了但作業不會做,特別是年青教師的課,這種情況較為嚴重。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當然這與某些學生本人的接受能力有關,不過其實這是比較普遍的現象,根據本人二十多年的教學經驗,我認真分析后認為,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有些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備課的側重點沒抓好。
備課的側重點到底是什么?應該是課后作業!
課后作業是教師和學生一節課后最首先面對的問題,學生要做作業,教師要批改作業。課后學生要在一定的時間內完成作業,是這節課學生學習效果最直接的反映。教師也要在第一時間內批改作業,是檢查這節課教學效果最直接的方式。我們的學生面對的是高考,主要是做題和解題,而課后作業教師的選題和學生的解題是教學的主旋律。
一、分析目前備課中存在的問題
1.目前大多數教師備課普遍有兩種方式:傳統式、多媒體式。傳統式備教材、備教法、備學生。一般備課就是查閱資料,撰寫教案和學案,謄寫講稿,準備教具或實驗。教學過程以學生填寫學案為主。多媒體式教學中的備課,是用網絡和多媒體資源中心的資源進行設計、復制、編排、加工,形成電子教案和課件,課堂以展示課件為主。大多數教師都是生搬硬套別人的教案和課件或重復自己多年的教案和課件。學生在變,教師卻不變,教學方式方法也不變。我曾經參加過一次教學大賽,一位教師一節課下來三十多張幻燈片,一個黑板字沒寫,學生筆記本空白,教師平均一分多鐘一張幻燈片,講的是“天花亂墜”,最后獲得一等獎?在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備課我認為是不能這樣下去的,教學課不是幻燈片展示課,也不應該是傳統的填寫學案的填鴨式課。我認為一節課是一節課的事,教學方式應該多樣化,有時要學案式,有時多媒體式,有時探究式,有時網絡化式,有時……但不管采用什么方式教學,備課的側重點都要放在課后作業上,教學設計都需要圍繞課后作業來備課,來提高針對性和實效性,后面我再詳細說明。
2.新教師的備課問題更大,他們將側重點都放到教材上了。很多青年教師認為,備課就是寫一份教案,而教案的主要內容也就是把教材分開講、分開抄上去,把教材內容講完了,一節課主要目標就算完成了。青年教師首先是經驗的欠缺,學生情況的不明,教學中主次不分。很多學生向我反映:大多數青年教師的上課都是對教材的按部就班、生搬硬套,真是沒有意思。后來我經常給一些青年教師提醒,備課前一定要把本節課的課后作業先做一遍,自然你就知道這節課的重、難點了,他們反映的確有良好的效果。
3.教師備課是教學的起始環節,是對教學的策劃工作,是教師將潛在教學能力轉化為現實教學能力的首要過程。這個過程當然包括備學生、備教材、備教法、備教具、備多媒體、備學案。但是我們最直接的結果是課后作業,不少教師上完一節課后一解作業才發現有的知識點、公式、實驗根本沒講過,學生錯誤百出,自己解得也心煩,其實這是自己的原因。現在學生學習壓力很大,各科作業很多,大多數學生反映課后時間完成不了所有作業,如果你這科作業老是這樣“為難”學生,自然而然就會讓學生產生抵觸心理,就會留到后面來做,這樣會對你的教學效果影響很大。所以備課的側重點放到課后作業上是非常現實和必要的!
二、怎樣抓好備課的側重點
1.一般書上都是這樣說的:“依據教材課標內容確定每次課的教學重點,結合學生實際,恰當安排教學內容。”我認為更應該結合課后作業實際,恰當安排教學內容和方式方法,這樣其針對性和實效性更高。現在大多是應用教輔資料,教師首先應該自己親手做一遍,結合課后作業和教材課標找到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再來設計教學方式方法,對難點應有適當的變式例題讓學生練習,以達到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訓練,只有這樣的教學實施才更有利于學生較順利地完成作業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然而高水平的教師總是“寓教于樂”,把目標放在了為學生學習提供豐富多彩的資源開發上,滿足了“受教于家”的客觀要求,時空局限降至最低水平。在無形的教學過程中使學生既享受“三維”教育的樂感,又能在課后及時順利地完成課后作業,這就是教師教學至高的境界。
2.“給學生一杯水,教師需有一桶水”,在對課后作業的選擇或編排中,最重要的是要做得經典和實用,而在批改過程中重要的是做到規范和一題多解。學生最喜歡教師的一題多解,總是那么引人入勝,有時會讓他們崇拜得“五體投地”。所以教師備課針對課后作業的巧解多解是非常重要的,對學生有強烈的吸收力。而現在不少教師,備課不是去認真鉆研課程標準要求和教材要點,不是去認真研究學生的學習實際,制訂相應的教學策略,不去認真解答課后作業準備教學實際,不是去鉆研一題多解,而是照搬照抄參考答案一題一解,不是自己鉆研課本寫出自己特色的教案,而是舍本逐末,通過購買《名師優秀教案選》或《教案》之類的書,把別人的教案一字不漏地照搬下來。檢查起來,既有“數量”,又有“質量”。其實教師每個人都是一個不同的個體,人家合適的你用就不一定合適!通過認真的備課后作業的方式方法能有效地克服這種“拿來主義”,能大大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
目前,大多教師還是本著以“課程標準”為綱,以“課本、教參”為本的教學觀念,“不敢越雷池半步”,視教科書、教參為權威,致使備課出現了千篇一律的現象。單純依賴教參,依靠學案,備課缺乏創意,使課堂教學缺少活力。教師工作缺乏創新性,很難適應課改的要求。如果每位教師上課前都能提前把今天的課后作業做一遍,相信每個人都會有自己不同的想法,因為每個教師教的學生不一樣,每個教師解題方法也可能不一樣,每個教師的教學理解不一樣,所以這節課上的肯定也不一樣。但是真正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每位教師都應該充分結合“三維目標”的設計達到學生學習效果最佳的狀態,這個不是本文主要的內容。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目前我國新課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不少學校取得了良好的成績,但是似乎缺少領袖型的教育家。我們期待著不久的將來中華大地必將誕生這樣的“大家”引領我們前進!
(作者單位 廣東省深圳市西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