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部分學生進入高中以后,由于自己主觀因素和物理學科本身的特點,在上物理課時產生了逆反心理。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該及時引導和幫助他們自我調節,走出心理誤區,這將有助于學生提高成績和塑造健全的人格。
關鍵詞:高中學生;逆反心理;物理教學
一、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逆反心理的成因
1.青春期心理特點的影響
高中生剛剛進入青春期,他們面對緊張的學業、升學的壓力和難以處理的人際關系,逆反心理往往有比較突出的表現。進入青春期以后,由于活動領域的逐漸擴大和交際面的不斷拓寬,他們更愿意跟朋友在一起。他們感到自己已經長大成人了,強烈的成人感和獨立意識成為他們重要的心理傾向。往往嫌父母和老師管得太嚴、太啰嗦,對家長和老師的教育容易產生逆反心理。
2.學習物理缺乏堅韌的意志力
部分同學做物理題時,沒有鉆研習慣,遇到困難就放棄,這是缺乏堅韌意志力的表現。缺乏堅韌意志力是由多方面因素決定的。首先是高中生的年齡特點。一個十五六歲的學生,往往表現為意志薄弱。其次,意志力的養成與個人目的性認識有重大關聯。年齡特點和內心矛盾容易激發學生產生逆反心理。
3.沒有正確的物理學習方法
初高中階段的物理學習方法有很大的不同。初中物理學習習慣于依賴教師多講和細講,教師常為學生指出重難點,要求其記熟。由初中進入高中,研究對象已經從“實物”上升到“模型”,過程從單一到復雜,一定的物理過程對應一定的分析。不能掌握物理思維和方法,將很難學好物理。雖時間推移,學習情緒會波動,容易產生逆反心理。
4.高中教材特點的影響
初高中教材相比較,高中物理的內容具有較強的抽象性、邏輯性、嚴密性和實踐性,這種對教材不適應,會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
二、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逆反心理的對策
1.培養頑強毅力,增強學習意志
(1)培養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在教學中還要注意運用名人格言以及一些文學家、科學家、物理學家等在各自的學科上不畏艱險、勇于攀登,為真理而奮斗的獻身精神和取得成就的動人事例鼓勵學生,以他們為楷模,從而培養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并且以此增強學生的學習意志。
(2)引導學生對意志的自我鍛煉。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困難是不少的,老師應該鼓勵學生去思考、去探索,在疑難的地方進行點撥和指導,然后放手讓他們自己去研究,這樣能達到鍛煉學習意志的目的。
2.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1)認真的預習習慣。預習可以掃除課堂學習知識的障礙,提高聽課效果。預習時的思考是預習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在瀏覽課本上的知識時,將主要精力投入在對它的思考中,而非僅僅閱讀和記憶上,這樣對知識理解就會更加深刻。
(2)良好的聽課習慣。聽課是學習的最有效途徑。首先聽課時能時刻跟上老師的進度,積極思考,并且要有重點地聽老師講課。其次要會做筆記。做筆記要記錄老師講課的重點和難點以及自己在聽課時的思考。
(3)科學的復習習慣。復習是防止遺忘的最好手段。
3.幫助學生掌握物理方法
首先在物理教學過程中,必須重視啟發學生思考,自覺運用物理學的方法組織教學活動。物理學的認識方法必須通過學生的學習方法去反映,使物理教學過程成為啟發、引導學生運用物理學習方法提出問題、探索研究問題的過程。這樣,既教學生知識又教研究問題的方法,使學生感到學到知識的同時,還開了學習物理的“竅”。學習物理知識的目的在于應用。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教給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處理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其次在平時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在分析問題的方法上對學生進行指導,并且用物理學的思想觀點來指導。對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教師重視學科方法的訓練,包括對學科學習方法的指導,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效果,為學生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4.改進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在設計物理課堂教學時,努力創設物理情境,將學生引入一種與物理問題有關的情境中,造成一種懸念,使學生產生探索的欲望。這樣做能使物理學習更具有趣味性,也更能使學生的潛能得到開發。比如,在學習“圓周運動”一節時,可以設計“水流星”實驗,當水桶旋轉到倒懸在空中時,桶中的水并沒有像學生想象得那樣會流出來,這一現象與學生原有的認識不一致,因而產生了認知沖突,這使許多學生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激起了學生的探索欲望,調動了學生的潛在心智,從而投入學習研究中。另外,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還可以把教材中物理觀點轉化為問題,促使學生思考,逐步培養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成為知識的主動建構者。
5.尊重、信任、鼓勵學生,使學生有良好的學習心境
學習效果與一個人的情緒有一定關系。懷著愉快的心情,充滿希望和信心的心境去學習,其學習效果才會好。在物理教學中既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更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物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營造一種寬容的氣氛,對學生多鼓勵、關心并適當分層次教學,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收獲,人人都有成功感。在這種環境下學生的心境自然好,效果自然會體現出來。
綜上所述,在物理教學中,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讓學生會學習,同時充分利用學生的情感因素,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產生積極的、認真的求知活動。這樣學生上物理課就不容易產生逆反心理,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韓永昌.心理學.2版.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
[2]閻金鐸.中學教師物理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科學出版社,1999.
(作者單位 江蘇省淮安市楚州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