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凱興斯泰納較早的研究主要見于民國時期。目前,國內關于凱興斯泰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四個方面,而國外有關凱興斯泰納的眾多研究主要有兩大類。
關鍵詞:凱興斯泰納;職業教育思想;價值評析
一、國內研究綜述
目前,國內關于凱興斯泰納原著的翻譯和出版,主要有《工作學校要義》(1935年)和《凱興斯泰納教育論著選》(1993年)等。
對凱興斯泰納較早的研究主要見于民國時期。凱興斯泰納的主要著作之一《工作學校要義》于1911年問世,很快,其著作中的教育理念就傳到中國。20世紀初,國內著名教育學者樊炳清、錢歌川、姜琦、劉鈞等就對他的教育理論做過介紹、研究和評說,有的還親赴德國向他學習。其中,比較詳細的相關研究見于民國時期姜琦所著的《現代西洋教育史》。
目前,國內關于凱興斯泰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個方面:
1.凱興斯泰納個人經歷和著作介紹
《教育學文集·教育目的》介紹了凱興斯泰納《公民教育的目的》,《世界教育名著通覽》介紹了凱興斯泰納的兩本主要著作《工作學校要義》和《德國青年的公民教育》。
2.凱興斯泰納總體思想內容介紹和價值評析
《外國教育管理史教程》中,作者在第五章近現代德國的教育管理中,從倡導公民教育、倡導勞作教育和創辦補習學校三個方面介紹了凱興斯泰納的辦學思想。《外國教育史教程》把凱興斯泰納視為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前期歐美新教育思潮的代表人物之一,介紹了其“公民教育”和“勞作學校”理論。在《德國基礎教育》中,作者將凱興斯泰納視為現代職業教育的開拓者,從三個方面著重介紹了凱興斯泰納在職業教育方面所作的貢獻。
3.凱興斯泰納勞作學校思想介紹
馬立志在《凱興斯泰納勞作教育思想及其現實意義》里闡述了凱興斯泰納勞作教育思想的理論來源、目的、任務和具體改革措施,挖掘出了其中滲透的“大職業教育觀”。在《外國教育實驗史》中,作者具體介紹了凱興斯泰納勞作學校實驗,并將凱興斯泰納勞作學校實驗與費斯泰洛齊教育實驗、杜威芝加哥教育實驗作了比較。
4.凱興斯泰納公民教育思想介紹
徐小洲在《論凱興斯泰納的公民教育思想》里介紹了凱興斯泰納公民教育思想的相關概念和實施公民教育的場所特點,最后評析了公民教育思想。李靜在《論凱興斯泰納的公民教育目的》中著重論述了凱興斯泰納公民教育思想與我國公民意識培養之間的聯系。
二、國外研究綜述
國外有關凱興斯泰納的眾多研究主要有兩大類:
1.介紹凱興斯泰納教育思想和改革實踐,并對其思想價值和改革影響進行評析
在由摩洛哥教育家Zaghloul Morsy主編的《世界著名教育思想家》(第二卷)中,作者結合凱興斯泰納的個人經歷,介紹了凱興斯泰納個人主張背后的實踐來源。ThomasAlexander 和Beryl Parker 所著The New Education in the German Republic中主要論述了他的公民教育和勞作教育思想。
2.結合作者所在國家和所處時代所遇到的職業教育發展中產生的問題,對凱興斯泰納的職業教育思想和改革實踐有選擇地進行了介紹
前蘇聯教育家克魯普斯卡雅在其主要著作之一《國民教育和民主主義》中,談到了凱興斯泰納用于國民教育的教學方法。Philipp Gonon在The quest for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 Georg Kersch-ensteiner between Dewey, Weber and Simmel中,把凱興斯泰納與杜威、韋伯、西美爾聯系起來,給普遍的教育思想和改革提出了一些新見解。
在上述論著中,大多學者梳理了凱興斯泰納的生平,介紹了凱興斯泰納的勞作教育思想,以及其思想在學校改革、公民培養方面的影響,但從學生、教師和課程這三個角度來研究分析凱興斯泰納的職業教育思想及其現實意義的文章、著作較少。
(作者單位 貴州省貴陽市貴州師范大學〈10級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