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個“民兵哨所的女哨員們”,各捧一份報紙,刻意展露著刊登“十八大新聞”的頭版作讀報狀,文字說明寫著:她們“正在學習黨的十八大會議精神”,被網友逐一指出“穿幫”之處。
如此明顯的擺拍鏡頭,如此虛假的新聞照片,竟出現在浙江某報頭版上,讓人瞠目結舌。難怪報紙甫出,網絡上便輿論大嘩,質疑譴責聲不絕于耳。
在全國新聞界鞭撻虛假新聞的行動一輪又一輪推進的今天,竟然還會有“客里空”這樣明目張膽出籠,堂而皇之地招搖過市。
或許虛假照片的炮制者是為“宣傳十八大”而“好意為之”,殊不知,且不說新聞工作的基本倫理、新聞真實性的鐵律,即便是宣傳,也務必遵循規范,力求誠信,絕不能因“特殊需要”而不擇手段。
我們受眾對形形色色“假大空”的深惡痛絕,凸顯當代國人崇尚真實的精神與新聞素養的提升,而個別傳媒工作者何以反而罔顧職業倫理,踐踏新聞生命,以損傷公信力的代價弄虛作假?
誠然,這樣假得離奇的照片,畢竟是極個別的傳媒所為,但問題的嚴重性并不僅僅在于違背新聞規律,還暴露了一種亟須謹防的傾向:以形式主義對待學習宣傳貫徹“十八大精神”。多少年來,一些人習慣于為“配合形勢”而裝門面、擺花架,且多年來習以為常、積習難改。而這恰恰有悖于求真務實的原則,敗壞文風、黨風、社會風氣,妨礙“十八大精神”的真正落實和踐行。
兩年多以前,曾讀到習近平同志就積極倡導、大力弘揚優良文風所發表的一次講話和一篇文章,印象很深。他指出:“現在以會議落實會議、以文件落實文件、以講話落實講話的現象依然存在,這對文風不正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他要求在“短、實、新”字上下功夫、見成效,“實,就是要講符合實際的話不講脫離實際的話,講管用的話不講虛話,講有感而發的話不講無病呻吟的話,講反映自己判斷的話不講照本宣科的話,講明白通俗的話不講故作高深的話”。
若我們以此指導當下的學習宣傳任務,那才是對“十八大精神”認真積極地貫徹;而傳媒也以此作為新聞報道的方針,才會有吸引力感染力和針對性實效性。
(摘自《新民晚報》 作者: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