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芝
(內蒙古興安盟扎賚特旗蒙醫醫院,137600)
淺談蒙醫脈診的臨床應用
劉靜芝
(內蒙古興安盟扎賚特旗蒙醫醫院,137600)
蒙醫脈診 臨床應用 診斷和治療
蒙醫脈診歷史悠久,一直以來在臨床上起著很重要的指導作用。早在18世紀蒙古族著名醫學家伊喜巴拉珠爾所著《四部甘露》,18世紀末著名蒙醫學家羅布桑蘇勒和木所著《脈診概要》,19世紀著名蒙醫學家羅布桑朝佩勒所著《蒙醫藥選編》,19世紀末著名蒙醫學家伊喜丹增旺扎拉所著《蒙醫藥簡編》等蒙醫經典著作中對蒙醫脈診的診斷、治療疾病都有詳細的記載。蒙醫脈診[1]是診斷疾病的一種方法。有重要的臨床意義,根據脈象分析疾病的原因、判斷疾病所屬臟腑、辨別疾病的性質、判斷疾病的預后。隨著社會的發展,各種先進的醫療設備的發明使用,對疾病更直觀的診斷,推動了醫學的快速發展。但蒙醫脈診在臨床的應用仍然非常重要。筆者認為,蒙醫脈診有以下優點,在臨床上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1.應用蒙醫脈診診斷疾病。蒙醫學以陰陽五行、五元學說理論為指導,貫穿了人與自然的整體觀。內容包括三根、七素等物質基礎和辨證施治的基本方法。三根是赫依、希拉、巴達干的簡稱。七素為飲食精華、血、肉、脂肪、骨、骨髓及精液。蒙醫脈診是通過把脈,分析脈象來診斷疾病。蒙醫基礎疾病為赫依、希拉、巴達干、血液、黃水、粘蟲。把疾病的本質歸納為寒熱兩種,把發病部位歸納為臟腑、黑脈、白脈、五官等。蒙醫脈診脈象分總脈和分脈。總脈歸納為寒熱兩大類共有12種。分脈也歸納為寒熱兩大類,分為單一癥 、聚合癥。單一癥脈象共6種,即赫依性疾病脈象,脈管充滿氣體、粗大而空虛,有時出現間歇;希拉性疾病的脈象細、緊而數;巴達干性疾病的脈象為沉弱而緩;血癥脈象搏動高突而滑利;黃水病的脈象為震顫而有血行艱難之感;粘蟲病脈象猶如被扭曲作扁平狀向兩側跳動;合并癥脈象共3種,即赫依、希拉合并癥,脈虛而數;巴達干、希拉合并癥脈象沉而緊;巴達干、赫依合并癥脈虛而緩。聚合癥脈象只有一種,搏動粗壯滿實而關部微。具體把脈及三部對應臟腑如下:診脈時在前臂腕內橫紋上一寸橈骨頸突內,將橈動脈分成食指下寸、中指下關、無名指下尺三部。每部又分寸浮(取皮)、關中(取肌)、尺沉(取骨)的壓力進行診脈。患者左手(醫生用右手)寸下診心臟、小腸,關下診脾、胃,尺下診左腎。患者右手(醫生用左手)寸下診肺、大腸,關下診肝、膽,尺下診右腎、膀胱。女性患者寸下的診脈法,與男子相反,即女子右手寸下診心臟、小腸,左手寸下診肺、大腸。通過把脈得到的脈象綜合地看是屬于六基病的哪一個、合并癥或聚合癥。疾病所屬哪個臟腑而具體分析診斷疾病[2]。
2.根據蒙醫脈診辨證施治疾病。蒙醫的辨證方法主要有病因辨證、病位辨證及論病辨證等。施治的主要內容包括立法、處方、手術等。赫依屬中性,助陽則陽盛,助陰則陰盛,巴達干屬寒性 。蒙醫師把脈得出的脈象通過分析根據赫依、希拉、巴達干哪個偏盛、偏衰調節用藥。即使同樣的癥狀把脈后根據病情病因不同其用藥也是不同的。赫依屬中性,助陽則陽盛,助陰則陰盛;希拉屬熱性;巴達干屬寒性。根據疾病的性質調節用藥。所以蒙醫辨證施治是非常重要的。
3.根據蒙醫脈診治未病。蒙醫理論認為發病本身的內在條件是指三根七素。在正常情況下,三根七素各有特點,自具其能,密切聯系,共同擔負著人體正常生理功能活動,保持對立統一的相對平衡狀態。蒙醫更重視人與自然環境,生活習俗與疾病的關系。在外界因素的影響下,人體內三根出現偏盛偏衰等反常狀態而失去平衡時,就產生疾病,這是病理活動的基本原因。蒙醫認為,人體的生命現象,是一個綜合性的復雜的活動過程,人體的各種生命活動必須在三根七素的作用下,臟腑之間、臟腑與體表之間的生命活動彼此協調,相互制約,才能維持人體內環境的相對平衡,如某一部分發生病變,就會影響到其他部分以至整體,引起平衡失調,功能障礙,出現一系列癥狀。在正常的情況下,通過人體內部三根的調節,使之與自然環境的變化相適應,若七素之間的平衡失調,相互為害;或由于某種外因,人體內外環境的相對平衡狀態遭受破壞,就會發生疾病。所以通過把脈正確地分析可以了解到三根七素的盛衰,根據脈象調節三根七素起到防范疾病的作用。
4.根據蒙醫脈診診斷結果有目的地做相關檢查。通過診脈可以診斷疾病、確定病因病位、分析疾病的發生發展規律治療轉歸等,說服患者做必要的檢查。有目標的檢查能減輕患者經濟負擔。也能診斷儀器設備檢查不出來的功能性疾病。
5.蒙醫脈診診斷結果能有效地促進醫患溝通。現今醫患關系緊張,通過診脈能診斷疾病、能定病因、病位,所以在診脈后對疾病的了解更深刻,對患者的解釋更具體,能讓患者更了解自己的病情,懂得配合醫生做檢查或治療的必要性,通過診脈能制定適宜的治療計劃,達到治療目的,所以能促進醫患溝通,建立和諧的醫患關系。
蒙醫脈診有上述優點,所以廣大蒙醫工作者認真學習蒙醫脈診理論,勤于結合實踐,不斷學習提高診脈水平,給予患者正確地診斷,辨證施治,治未病,有目的性地輔助檢查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與患者進一步溝通,使患者相信蒙醫。但疾病的發生、發展和變化是復雜的,在脈象上的反應也必然是多方面的,在臨床上單一脈象少見,在一個病人身上見到的脈象多為兩種或兩種以上,所以需要我們蒙醫工作者認真學習,勤于實踐,不斷總結經驗,向蒙醫各位老前輩虛心求教,不斷提高技術水平,為蒙醫事業的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
[1]納順達來,格日勒,吉格木德 .蒙醫脈診淵源考[J].中國民族醫藥雜志,2010,10:79.
[2]白清云.中國醫學百科全書·蒙醫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2:92.
2013-05-27)
單方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