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瓊, 黎榮華
(1.武漢工程大學 管理學院,湖北 武漢 430205;2.武漢工程大學 外語學院,湖北 武漢 430205)
“E+”模式的宗旨是通過實施“英語+其他專業”(簡稱為“E+”)雙專業一體化的人才培養模式,造就一批英語扎實,專業過硬,英語和另一專業都是強項的高素質復合型國際化人才。武漢工程大學從2006年9月開始招收“E+營銷”和“E+法學”專業學生,截至2011年12月,已有“E+營銷”“E+法學”“E+化工”“E+軟件”四個專業,在校學生412名,畢業生44名。要發揮英語和其他專業的合力,獲取“1+1>2”的協同效應,應首先明確雙專業學生的學習需求。本文作者從其他專業需求的角度,分別對雙專業學生對專業教師、學習環境、課程設置的具體需求進行了調研,為進一步完善專業教學計劃,提升師資隊伍水平,優化專業學習環境提供借鑒[1]。
本文作者在搜集相關文獻的基礎上,設計調研方案及問卷,然后實施調研,基于調研的結果,提出完善“E+”雙專業學生專業培養方案的建議。[2]
調研以隨機抽樣的方式,抽取樣本380個,主要采用問卷調查,在課堂上當堂發放,當堂回收,共發放問卷380份,回收376份,回收率98.9%。問卷分為“對專業教師的需求”、“對學習態度和方法的調研”、“對學習環境的需求”、“對專業課程設置現狀的評價”、“所開課程對學生是否有較大幫助”五個部分,采用李克特量表的形式,針對每一條陳述,共有5個選項(1-非常同意;3-無所謂;5-非常不同意)[3]。經過信度檢驗,問卷信度較高。
1.樣本基本情況描述。本次共調研樣本376個,女生占76.6%,來自英語+營銷、英語+化工、英語+法學、英語+軟件專業的樣本分別占35.4%、30.9%、27.9%、5.3%,隨著專業數目的增加,各專業招生規模的擴大,各年級樣本所占比例隨著年級的減少而增加。具體描述見表1。
2.對專業學習需求的調研結果。
1) 對專業教師的需求。從表2可以看出,針對雙專業學生對專業教師需求的9句陳述的平均值都顯著地小于3(P<0.001),說明雙專業學生對這9句陳述均持同意態度,其對專業教師的具體需求按照同意程度從大到小,依次是:應及時介紹專業前沿的發展動態、理論聯系實際、授課重點突出、教學手段多樣、注重與學生互動、雙語教學、注重學習方法的傳授、嚴格要求學生,雙專業學生對目前的專業教師滿意。

表1 樣本的人口統計指標(樣本數:376)
這一結果表明,雙專業學生不僅希望專業教師教學手段多樣,注重學習方法的傳授,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還希望教師的授課內容與該領域的實踐相結合,希望教師能關注學科發展前沿,并及時將學科領域里最新最權威的知識進行傳授。這對專業教師的業務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鞭策著教師將科研和教學有機結合,本著科研是源,教學是流的思想,實現教學科研相長。
2) 對學習態度和方法的調研結果。關于雙專業學生的學習態度和認可的學習方法,共有8句陳述[4]。從表3可以看出,前面7句陳述的平均值都顯著地小于3(P<0.05),說明雙專業學生對這7句陳述均持同意態度,按照同意程度的大小,依次是:對專業學習有興趣、注重學習方法的掌握、經常與同學進行溝通、經常利用圖書館和網絡查資料、進行專業學習的目標明確、了解所學專業、注重與專業課教師進行交流。由于最后一句陳述所對應t檢驗的P>0.05(P=0.117),不能顯著地認為雙專業學生有渠道了解所學專業。

表2 對專業教師的需求

表3 對學習態度和方法的調研結果
由此可見,在雙專業學生認可的學習態度和方法中,濃厚的學習興趣、良好的學習方法,以及明確的學習目的是前提,與此同時,通過與同學溝通,利用圖書館和網絡構筑起課外學習支持系統是關鍵。值得一提的是,關于雙專業學生有渠道了解所學專業,通過數據分析,不能顯著地認為雙專業學生有渠道了解所學專業,因此今后要以學院為主體,加大力度建立完善各種渠道,增進學生對所學專業的了解。
3)對學習環境的需求。從表4可以看出,關于雙專業學生對學習環境的需求,共有5句陳述,其中前4句陳述的平均值顯著地小于3(P<0.05),說明雙專業學生對這4句陳述均持同意態度,即其對學習環境的需求顯著表現在:有機會參加校內外各種比賽并得到專業指導和經費支持、在畢業前有機會學以致用、經??梢月牭綄I方面的講座等方面。不能認為雙專業學生對目前的專業學習環境顯著不滿意。
雙專業學生對最后一條陳述,即“我對目前的專業學習環境滿意”的平均分大于3(P>0.05),雖然不能認為雙專業學生對目前的專業學習環境顯著不滿意,但是我們在專業學習環境的營造上需要進一步反省和思考。對學生而言,能夠有機會參加校內外的各種比賽并得到經費和專業老師的指導,是他們最渴求的。因為通過比賽可以學以致用,用而知不足,繼而進一步完善自身知識和能力系統。因此一方面學校要針對學生的需求,精心組織相關比賽,另一方面,選送優秀的學生到校外去參賽。其次,雙專業學生也希望在畢業前有實習機會鍛煉自己,為今后正式踏入社會熱身。

表4 對學習環境的需求
4) 對專業課程設置的評價。從表5可看出,雙專業學生對有關專業課程設置的5條陳述的平均值均顯著小于3(P<0.05),即其顯著地認為專業課總學時偏少、實踐性教學學時偏少、專業課安排順序不恰當、專業課時間安排不合理,以及專業課主講教師配備合理。
由此可見,目前的專業課程設置還處于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陔p專業學生的反饋,主要的問題體現在,首先,實踐性教學學時偏少,學生缺乏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機會;其次,專業課安排時間及順序不合理,如對某一課程而言,本應是先修的課程放在了后面,在校最后一學年安排的專業課較多等。

表5 對專業課程設置的評價
5)對專業課程的需求。專業不同,專業課程也有所區別,具體如下:
(1)E+營銷。經過分析,“E+營銷”專業的學生對目前所開設的專業主干課和專業選修課的認可度顯著地低于3,即學生認為微觀經濟學、管理學原理、國際市場營銷、會計學原理、財務管理學、國際貿易與金融、進出口實務、國際商法、管理信息系統、市場調查與預測、SPSS軟件運用、營銷心理學、廣告學、國際商務談判、營銷策劃、銷售管理與人員推銷、服務市場營銷、管理溝通、商務英語聽說、商務英語閱讀等課程均對其有很大幫助。
(2)E+化工。經過分析,“E+化工”專業的學生不顯著地認為工程制圖對其有很大幫助,同時不顯著地認為電工學導論對其沒有很大幫助。對于目前所開設的其他專業主干課和專業選修課的認可度顯著地低于3,即學生認為基礎化學、基礎化學實驗、有機化學、有機化學實驗、儀器分析實驗、物理化學、物理化學實驗、化工原理、化工原理實驗、化工熱力學、化學反應工程、化工工藝學、化工CAD、專業實驗、化工分離工程、化工過程開發與設計、現代分離技術、化工環保技術、科技英語均對其有很大幫助。
除已經列出的課程之外,還有受調查學生非常不同意開設機械基礎課程(2)[注]括號中的數字代表樣本數或者百分比。,非常同意開設數據處理課程(1)。
(3)E+法學。經過分析,“E+法學”專業的學生對目前所開設的專業主干課和專業選修課的認可度顯著低于3,即學生認為法理學、憲法學、國際市場營銷、西方法律思想史、民法學、刑法學、法律英語閱讀、法律英語聽說、商法、經濟法、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國際法、知識產權法、行政法及行政訴訟法、國際經濟法、司法文書、國際私法、合同法等課程均對其有很大幫助。
除已經列出的課程之外,還有受調查學生非常同意開設婚姻法(2)[注]括號中的數字代表樣本數或者百分比。、海商法(2)、中國法律史(2)、中國近代史(1)、國際經濟法(1)、保險法(1)、物權法(1)、稅法(1)、票據法(1)。
1.結論。
1)進一步完善雙專業學生的培養計劃。首先,增加專業總學時和實踐性教學學時,學制五年為合適。其次,優化專業課開設順序,注意課程之間的銜接,避免重復。
2)進一步提升授課教師的業務水平。加大對授課教師的培訓和培養力度,引導授課教師在課堂上及時介紹專業前沿發展動態、理論聯系實際、授課重點突出、進行雙語教學。利用各種渠道激發學生對專業學習的興趣,設計各種教學實踐活動,鼓勵同學之間溝通協作,培養團隊協作精神[5]。
3)優化各種渠道,增進學生對所學專業的了解。學生越早了解所學專業,越容易消除盲目性,從而對其產生興趣。要注重大學開放日、招生宣傳、新生入學教育等傳統渠道,請有專業造詣的教師和優秀校友到現場直接與學生進行溝通,告知他們經過幾年的專業學習,能夠學到的知識、可以鍛煉的能力、畢業后的去向以及社會競爭力等等這些他們最關心的問題,從而盡早激發其學習興趣,明確努力方向。同時要發揮QQ群,校園論壇等網絡渠道的作用,授課教師、年級主任、班導師均可通過這些平臺及時了解學生的專業思想動態,從而進行有效引導。
4)搭建實踐平臺,使學生能夠學以致用,增強社會競爭力。鼓勵學生參加校內外各種比賽,并給予專業指導和經費支持。注重實踐環節的教學,可針對不同專業的特點,安排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加大投入,邀請專業領域、受學生歡迎的權威人士來校舉辦講座,同時也可以提供信息,組織學生走出去聽自己感興趣的講座。
5)優化課程設置。針對目前已開設課程之外的、學生感興趣的課程,可通過先開設選修課的方式滿足學生需求。對“E+化工”專業的學生而言,工程制圖和電工學導論是專業必修課,但學生的認可度不高,這兩門課的專業教師要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弄清其認可度不高的原因,讓其明確課程的重要性,并注重學習方法的掌握。
2.展望。由于“E+軟件”的樣本來自一個年級,總共20人,代表性不夠,導致“E+軟件”學生認為所開設課程對其的幫助這部分問卷信度不高,因此在后續研究中應加大樣本數量。還應對學生英語學習需求和專業學習需求的區別與聯系,以及他們對待英語和專業學習的態度進行研究。
[參 考 文 獻]
[1] 趙慶紅,雷蕾,張紅.學生英語學習需求視角下的大學英語教學[J].外語界,2009(4):14-22.
[2] 劉麗,劉梅華.大學生英語學習需求調查及其對英語教學的影響[J].外語研究,2008(6):68-73.
[3] 梁焱.新疆高校中亞留學生漢語學習需求調查研究[J].新疆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1):138-142.
[4] 楊祚會.基于大學生英語學習需求的任務類型探討[J].高教發展與評估,2009(3):111-116.
[5] 劉進.關于非英語專業研究生英語1+X課程模式的思考[J].教育研究與實驗,2010(10):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