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民權
【摘要】提起文學素養,一部分語文教師總會茫然:什么是文學素養?我們究竟要具備那些文學素養?有的教師甚至會提出疑問,教師為什么就必須有文學素養哪?教學實踐證明,教師只有具備一定的文學素養,才能領會教材的編排意圖,充分挖掘教材深含著的意蘊,理解不同體裁的文章在表達方式上的不同特點,從而真正走進文本,與作品之間建立起一種人與人之間的精神聯系,為學生與文本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梁。
【關鍵詞】中學;語文;教師;文學素養
一、文學素養對于教師發展的意義
1.可以使教師從文學角度把握語文教材
語文是文化的載體。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很大的部分,學生要通過語文這一載體來認識、吸收。現行中小學語文教材的自主性、開放性、人文性大大加強,特別是教材的選文,包括了豐富的人文內涵,包括了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導向。從文學的角度把握教材,即教師要憑借自己對文本、對語言文字敏銳的感悟,捕捉到其間蘊涵的文學內涵,幫助學生一起走進文本,體會內蘊。
2.可以使教師課堂教學更具語文學科特色
傳統語文教學在繁瑣分析、感性抽象、知識本位的教學思路與模式下,語文學科的語言魅力和人文精神也因此弱化和退隱。語文學科是一門飛揚著作者靈性的由特殊教學內容而形成的具有濃郁人文特色的課程,語文的教學要求教師不僅要有較強的課堂組織調控能力,還應有靈敏的嗅覺,壑智的雙眼。要注重對語言的品味,講究如何讓學生全身心浸染于語境之中。文學素養較高的老師,懂得把握恰當的教學時機,知道何時該讓學生“圈點批注、摘抄書作”,何時該讓學生“品詞品句、咬文嚼字”,何時該讓學生“動情誦讀”來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何時該讓學生“靜心默讀”以拉長學生的體驗過程。此外,還要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情感的熏陶、價值的引領,培養學生對文本的親近感、認同感。從而造就感染人、有活力的課堂。
3.可以使美育滲透教師教學過程
語文課程充滿著文學藝術,即使以單調乏味的識字教學為內容,也不缺美的因素。如生字教學組成詞串:“春天,春風,春雨/柳樹,小草,嫩芽。”使孩子在識字的過程中,領略到了押韻的美,音樂的節奏美。文學素養高的老師,對語言的感知能力強,不僅能從教材中挖掘出美的東西,還善于從生活中去發現美,并及時地滲透給予學生,在文學教育中滲透美育。
二、目前語文教師文學素養現狀不容樂觀
反思近年來中小學語文教師在實施素質教育進程中的角色扮演與角色成長,文學素養的提高似乎遠離了教師的素質教育以外。各類考試與教師職業評價指標中,教師的人文素質教育比較起學科教育、法制教育等退居到了無從說起的地位。許多語文教師不擅長語文,不喜歡語文,教學只能照本宣科,有好多語文教師甚至多年沒寫過文章。語文教師的辦公桌上,只有課本、教參和試卷,真正的文學連個影都沒有。語文教師沒時間也沒興趣閱讀文學作品,更不用說創作文學作品。在當前語文大環境缺失的情況下,缺乏文學素養的語文教師比比皆是,沒有詩意和靈氣的語文課堂猶如一溝絕望的死水。語文教師不具備應有的文學素質,就不能從根本上提升語文教育的境界。
三、提升語文教師文學素養之我見
1.轉變觀念
提升語文教師的文學素養,首先要轉變教師的文學觀念。我國過去比較封閉的國情,致使教師文學觀念一直滯后,無法理解豐富多彩的文學作品,無法培養情感、實現文學教育的綜合功能。我們過去的文學觀念,比較多的是以世界和作者為中心。后來,文學觀念轉向,逐漸轉向以文本為中心,即接受美學理論。而現在,我們認為世界、作家、作品、讀者都很重要,我們需要的是多元的、開放的文學觀念,這才符合中小學語文教育的需要。
2.加強閱讀
教師的職業特性,要求教師的角色是一個終身學習的角色。作家毛志誠說:“教師要多讀書,讀課外的書,讀立體的書,要具有文化細胞。”厚積才能薄發,一個語文教師自身人文素質的提升,必將有賴于永不滿足的讀書實踐。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倡導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閱讀是學生學習語文最基本的學習行為,也是挖掘學生學習語文潛能和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最好切入口。倡導學生的閱讀,我們語文教師首先應該自覺地投入到積極的閱讀活動中去。教師的閱讀同樣需要從課內讀到課外,不斷地擴大自己的閱讀面,自覺地多讀書,讀好書,豐富自己的讀書積累,提高自己的讀書品質,實現自身人文思想、人文精神、人文素養的不斷提升。
四、提升教師文學素養的具體措施
1.主動探索新教育背景下教師文學教育的有效實施途徑和形式,形成有針對性、有內容、有目標導向和科學評價的文學教育實施方案。
2.把教師的教學活動、科研活動與文學作品的閱讀與欣賞結合起來,力求以文學教育的“閱讀、欣賞、體驗、背誦、問、寫”環節為教師人文素質提高的基本環節,實現教師人文素質的提高和文學知識的豐富。
3.把提升教師文學素養同重視和加強教師人文素養的塑造、培養和熏陶結合起來,以增強教師的文化素養,完善教師的人文知識結構和精神世界,讓教師成為胸襟廣闊、精神和諧、趣味高尚、人格健全的新一代教育工作者。
4.把教師的文學教育具體細化為:教師的文學思想教育、教師的文學修養教育、教師的文學審美教育、教師的文學社會活動教育和學校人文環境的教育等。設置豐富多彩的文學活動來開展文學教育。
結論:總之,重視加強中小學教師的文學教育是中小學人文素質教育體系構建的一個核心組成部分。教師的整體素質提高,必須要以祖國傳統文學的優秀內容教育為引導,要以文學走進教師的素質教育的活動開展為新的思路與出路。教師文學素養的實質性的提高,又終將促進素質教育更深入的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