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俊榮
一、正確理解信息技術課程的內涵
高中信息技術課程以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為根本目的。信息技術課程不僅要使學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術技能,形成個性化發展,還要使學生學會運用信息技術促進交流與合作,拓展視野,勇于創新,提高思考與決策水平,形成解決實際問題和終身學習的能力。
二、搞好信息技術教學資源建設
信息技術不同于其它學科,對教學資源要求很高。在教學資源上我們可多搜集一些資料、案例、圖片、視頻、同時教師要精心制作課件,培養他們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同一市區各校信息技術教師要同心合力,建備課資源庫,做到資源共享。
三、合理處理教材內容
1.立足教學目標,增加斷層知識,做好銜接工作
前面我們分析了由于課程設置的時間斷層和學生能力的斷層導致學生對于學過的知識技能沒有很好的鞏固和掌握,遺忘率較高。如果一概而論,從零起點教,一方面沒有那么多課時,另一方面則委屈了那些程度好的同學,打擊他們的學習積極性。盡可能照顧到班級的整體需求來增加斷層知識,要做好銜接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2.增加結合學生學習和生活實際的實踐體驗,化難為易
教材上介紹的內容不一定是學生感興趣的,所以很難讓所有的學生都認真高效率掌握。但是如果是涉及他們感興趣的內容,那肯定是注意力和積極性成倍上升。就好像癡迷足球的學生不一定記得住書上的英文單詞,但是你讓他報出球星的英文名字,估計就是滾瓜爛熟了。我們當然要考慮書上知識點的落實,也要考慮盡量用他們平時接觸過的話題來幫助理解和記憶。一句話,不可能完全照顧到學生的興趣,但至少要讓他們知道這個內容跟我們平時生活是可以聯系的。
3.增加學生感興趣的內容,拓展他們的視野
不管是基礎較薄弱的學生還是程度較好的學生,對于感興趣的知識都或多或少有一種學習的渴望。通常而言,增加技術層面學生感興趣的內容是較普遍的做法,對于理論層面的內容,其實適當的增加也是很有必要的。
4.用“減法”減少教材的贅述,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
教材中有學生感興趣和想學的內容,自然就有學生不感興趣和不想學的內容。如果我們一味按照教學大綱的規定制定教學內容,只關心“這堂課要教哪些給學生”,而不去考慮“學生到底能學到些什么”,其課堂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1)刪減復雜化了的內容,化繁為簡
教材中所包含的全部內容比一個學期能教的當然是要多很多。所以我們需要根據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對于較復雜的內容進行梳理。
(2)整合重復和可相結合的內容,提高實效
增加斷層知識、實踐體驗和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勢必要增加計劃外的課時,而總課時是有限,因此需要對部分教材進行整合。如在必修模塊第一章的“信息與信息技術”中介紹了古代、近代和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歷程,在第二章“信息獲取的方法”章節又提供了一系列資料安排討論不同歷史時期信息獲取方法的實踐體驗。事實上信息技術本身就是獲取信息的一種手段,兩者完全可以合在一起,讓學生討論古代、近代、現代分別是利用怎樣的技術來獲取和傳遞信息的。
四、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實施
1.創設最佳情境導入,激發學生探究興趣。
2.設置合理的課題,讓學生在實踐中親身體驗。
3.教學在于課堂上有激情,在于把死的知識變為活的知識,在于把有限的時間變為思索的時間,在于在平淡的知識中挖掘潛力挖掘思想,還要能將這些知識放到大的背景下去發揮,我們的課堂教學才有魅力。
4.注重理論聯系實際。
5.多運用課件,借助多媒體進行教學。
由于信息技術課時緊張,完全用傳統的黑板粉筆的教學模式已不能完成教學任務了,只有運用多媒體教學,提高教學容量。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可把更多的信息傳遞給學生。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能使知識形象化、直觀化,可以利用多媒體從視覺、聽覺等方面給學生以感官的沖擊,
6.在教學過程中,注意自身角度的轉變。
從傳授者變參與者,從主動者變引導者,與學生積極互動,激發學生求知欲,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探究,在實踐中學習。運用師生互動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更容易地進行記憶,讓學生發揮想象力親自實踐,真正學有所得,體現學中樂、趣中學,也體現新課改的發展性、創造性的理念。
7.在教學過程中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
在教學中充分了解學生已有的技術學習水平,關注學生的學習特點、個性發展需求等方面的差異,靈活設計與組織教學。通過設立多級學習目標和多樣的學習方式,讓不同的學生都能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選擇到合適的內容;還應給學生提供多樣化的自主探索空間,鼓勵不同意見和創造性思路的進發,鼓勵多樣化的問題解決方式和方法。
五、信息技術課程評價與考核
1.建立適當有效評價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評價,用來鼓勵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評價中,注意評價主體的多元性和評價方法的多元性。
2.建立適當的學分認定:平時成績(含出勤率,課堂提問,課堂紀律,作業,作品)占40%,模塊測試統一改卷定分,占60%。
總之,教學是一門藝術,信息技術課的教學也是如此。有效的教學,要求教師要不斷地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還要結合自己和學生的特點,在教學實踐中形成自己有特色的教學風格;要靈活利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用最少的時間能獲取最大化的知識與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