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戰友
(山東管理學院,山東濟南250100)
高職院校與本科院校電子商務專業課程體系比較研究
王戰友
(山東管理學院,山東濟南250100)
伴隨著電子商務持續快速發展,我國電子商務專業教育經歷了起步、規范和蓬勃發展三個階段,但是電子商務人才的供給與需求出現了不吻合現象。高職高專與普通本科院校的電子商務專業在課程體系建設過程中要根據各自辦學目標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加大引企入校、校企合作的力度;準確把握電子商務專業內涵;完善實踐教學體系。
電子商務;高職院校課程體系建設;本科院校課程體系建設
伴隨著電子商務持續快速發展,我國電子商務專業教育經歷了起步、規范和蓬勃發展三個階段。由于電子商務是基于經濟、計算機通信、管理等多種學科的新專業,沒有成熟的培養模式及成功經驗可借鑒,許多高等院校在人才培養定位、課程體系規劃等方面都處于探索階段。筆者以山東省工會管理干部學院為研究樣本,比較高職院校與本科院校電子商務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的異同。該校已被教育部批準改建為本科院校,如果不能正確區分、識別高職院校與本科院校在人才培養方案、培養目標的定位,將會成為制約學校發展的一個重要瓶頸,不利于學校綜合實力、社會聲譽的提升,也不能為社會培養合格人才。
高職院校既要重視理論知識的傳授,更要注重專業技能的培養,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既要了解電子商務的基本知識、運作理念,又要掌握電子商務實際運作的流程、環節。由于專科學生畢業后更傾向于就業,這就要求學生在校期間必須掌握一技之長,提高自身就業能力,從而成為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山東省工會管理干部學院電子商務專科課程體系嚴格按照國家教育部的相關要求,既重視電子商務知識的灌輸與傳授,又基于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國內知名企業(如阿里巴巴)共建人才培養基地、創業實踐基地,通過仿真模擬企業的工作環境,提高學生的創業實踐操作能力,以更好地滿足市場人才需求。在上述培養目標指導下,該校電子商務專業的核心基礎課程體系(主要指課程內容)規劃如下表所示。

表1專業核心基礎課程體系
其中,客戶服務與管理、商品學、電子商務概論及計算機文化基礎作為專業基礎模塊群在大學一年級開設。
基于學生的不同興趣愛好及自身知識積累程度,再結合專業就業前景,從大學二年級開始將學生分為技術支持和網店運營兩個方向,前一個方向主要包括數據庫原理及設計、搜索引擎優化、ASP等課程,后一個方向主要包括網絡品牌管理、網絡廣告等課程。
為進一步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學院采用2+ 1人才培養模式,在大學三年級,統一安排學生去相關企業實習,學校與企業共同開設相關課程,安排專職老師對學生的實習情況進行跟蹤,及時了解、掌握學生實習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并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法,使學生盡快地融入到新工作中去,為快速成長為一名合格的工作人員奠定基礎。
本科院校與高職院校相比,對學生理論知識的理解、掌握能力要求較高,由于一部分本科畢業生選擇考研深造,這就要求學生既要具備扎實的理論功底,又要具有敏銳的觀察力,愛好學習、主動學習,這樣才能為社會培養大批高素質合格人才,因此,本科生與專科生在專業相同的前提下,培養目標、培養模式、課程體系規劃等各方面有很大區別。
筆者以山東省某本科院校為研究樣本,在考慮學科特點、市場需求、核心知識體系、多媒體信息技術影響等多種因素的同時,還需準確把握電子商務專業內涵,在突出專業特色的基礎上,構建合理的課程體系,這樣才能使電子商務專業的課程體系設置既有穩定性,又能滿足市場的需求,體現出與時俱進的特色。該校針對電子商務專業的核心基礎課程體系(主要指課程內容)規劃如下表所示。

表2專業核心基礎課程體
該課程體系主要包含公共基礎課程模塊、通識教育模塊、學科和專業類課程模塊三個部分構成,其中通識教育模塊又分為院系通識教育和全校通識教育。學科和專業類課程模塊分為學科類通修課程和學科類方向性課程。前兩個模塊的學習主要集中在大學一年級、二年級上半學期,而學科和專業類課程主要集中在大學二年級下半學期和三、四年級。
通過對高職院校與本科院校電子商務專業課程體系的現狀研究,可以發現,無論是高職院校還是本科院校均存在課程建設目標不明確、脫離市場實際需求、專業實踐課程偏少、課程設置來源于多個學科簡單拼湊等多種問題。但是,由于本科教育與高職教育在人才培養目標及培養方案等方面有很大的區別,因此,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應采取不同的措施進行解決。
(一)高職院校電子商務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策略
一是明確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加大引企入校、校企合作的力度,努力打造以“仿真”項目為主導的任務驅動型實踐教學課程體系,進一步凸顯高職院校辦學特色,提高教學質量。
二是基于學校與企業搭建的人才培養基地及學校建設的仿真實驗室,注重實踐性教學,讓學生在操作中理解、領悟知識,提高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并通過開設、參加多種競賽鍛煉,提高學生識別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培養創新應用型人才。
三是基于學生自身的興趣愛好及不同行業對電子商務專業人才的需求,按不同的專業方向開設多門課程,將普通高等教育與個性化教育相結合,通過建立靈活的聽課制度改變傳統授課班級的設置方式,以增強學生就業能力。
(二)本科院校電子商務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策略
一是準確把握電子商務專業內涵,從電子商務專業涉及眾多的學科領域,選擇既能體現學科前沿、又能體現院校特色的課程,為培養學生創新與創業能力、適應社會需求的人才提供強有力的基礎。
二是進一步加大專業型、復合型等“雙師型”人才的引入,為特色課程體系的構建提供充足的人才資源。
三是進一步完善實踐教學體系。基于學校建設的軟件、硬件設施,將理論教學、案例教學、項目實施、應用技能的培養分階段地融入到實踐教學過程中。在“寬”與“專”相互結合的前提下,建立起符合市場需求的實踐教學體系。
[1]趙凌冰.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電子商務專業特色建設的探討[J].吉林工商學院學報,2008,24,(4):108-110.
[2]黃嘉.一般本科院校、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及其定位的研究[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7,9,(7):192-195.
[3]王霞,劉嵐.財經類院校電子商務本科專業課程體系的設計與實踐[J].價值工程,2012:274-275.
(責任編輯:趙揚)
G642.4
A
1008—6153(2013)04—0153—02
2013-05-12
王戰友(1982-),男,山東菏澤人,工學碩士,山東管理學院工商學院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