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春艷
(揚州職業大學,江蘇 揚州 225000)
教師是教育的靈魂。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師資水平的高低不僅決定一個學校辦學水平的高低,更決定培養出的學生質量的優劣。高職院校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扮演著多重角色:他們是具有豐富職業教育經驗的實踐者,是有效的交流者,是課程與教材的發展者,同時也是學生的管理者、顧問和評估人,是教育改革的推動者。高職藥學類專業現代化教學,需要教師具有一定的專業理論水平和較強的實踐能力的同時,必須具備較強的管理能力和熟練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能力,對所屬行業發展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和分析力,只有這樣才能夠將專業教學與行業發展和現代化教學手段有機結合起來,以就業為導向,培養適應社會發展與行業需要的專業人才。本文針對目前高職藥學類專業師資隊伍存在的問題,借鑒國外高職院校優化師資隊伍的經驗[1],就如何提高我國高職院校藥學類專業師資水平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溫家寶總理曾說:“教育是心靈與心靈的溝通,靈魂與靈魂的交融,人格與人格的對話。教師的日常工作既平凡又不平凡,教師不是雕塑家,卻塑造著世界上最珍貴的藝術品。”因此,必須加強師德師風教育。教師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自覺履行《教師法》規定的義務;增強職業榮譽感、教書育人的責任感與使命感,把個人的成長與學校的發展、專業的發展緊密結合起來,自覺地投入到教學和科研工作中,遵守職業道德規范,愛校愛生,嚴謹篤學,淡泊名利,自勵自省,以淵博的學識和人格魅力教育、感染學生,做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學校應建立獎罰機制,對師德優秀的教師進行表彰和獎勵,增強其榮譽感,同時堅持師德師風考核與業務業績考核并重,在教師聘用、專業技術職務評聘等方面實行“師德一票否決制”;建立師德師風培訓制度,對新教師、輔導員與班主任等德育工作人員進行師德師風專題培訓;建立學術道德承諾制度,晉升專業技術職務或申報科研獎勵時,要書面公開承諾恪守學術道德,堅守學術誠信;設立師德師風信箱,鼓勵學生及其家長對師德師風進行評價,創設師德師風形成的良好校園環境和社會環境。
(1)加強專業負責人和課程負責人培養。建立專業負責人和課程負責人制度,強化專業負責人和課程負責人對教育教學管理理論的學習與應用,有計劃地安排專業負責人和課程負責人參加各級教學管理培訓和專業、課程研討會。支持專業負責人和課程負責人進入專業指導委員會和課程指導委員會,進行專業建設和課程建設的實踐培養。
(2)加強專業知識培訓。根據藥學類專業課程建設的需要,做好每門課程2人以上、每人2~3門課程的教師課程定向工作,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安排教師進行專業課程進修及脫產培訓。
(3)支持教師獲取學歷學位。支持教師報考碩士研究生及在職博士研究生,按照藥學類各專業發展需要和培養計劃加強教師培養,并鼓勵教師畢業后回校工作,以不斷優化師資隊伍學歷和職稱結構。
(4)加強“校本培養”。充分發揮老教師的傳幫帶作用,完善指導青年教師的“導師制”;落實教師新開課審批制度;舉辦多種形式的專題講座、教學論壇,廣泛進行學術交流;開展豐富多彩的教研活動,通過說課評課、相互聽課、教學競賽、專題研討和教學對象研究等形式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和教育教學能力。倡導教師終身學習,加強在職培訓[2]。
(5)進行專業實踐。未經過藥廠、藥房等實際工作崗位鍛煉的青年教師,應在藥廠生產第一線參加為期半年以上的專業實踐。鼓勵教師在不影響學校正常教學的前提下,擔任社會職務。通過掛職鍛煉、頂崗實訓等方式強化教師的實踐能力,使其既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和較高的教學水平,又具有較強的專業實踐能力和豐富的實際工作經驗。
規范引進標準,嚴格錄用程序,優先從重點大學錄用優秀畢業生,同時注意改善學緣結構,提高青年教師整體素質。加大引進高層次優秀人才的力度。根據藥學類專業建設需要,采取優惠政策,積極引進高學歷、高職稱、高技能人才來校工作,并為他們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
(1)做好技術型教師的引進工作。可從大型醫藥企事業單位和醫藥研究院(所)的生產、科研一線引進具有碩士及以上學歷和技術專長的高素質人才充實教師隊伍,滿足培養應用型人才的辦學要求。
(2)做好“柔性引進”工作。按照“不求所有,唯求所用”的原則,加強人才柔性引進,以專業建設顧問、客座教授和兼職教師等形式,從其他高校、醫藥企事業單位和本校退休教師中,聘請一批學術水平高、教學和實踐經驗豐富的專家、教授指導或承擔科研、教學工作。
學習國外先進的管理經驗,以現代人力資源管理理念為支撐,探索建立科學化和人本化的管理運行機制,提高管理效率和透明度;尊重人才的特殊稟賦和個性,用其所長,營造尊重人才、滿足人才、激勵人才、開發人才的輿論氛圍和制度空間,使人才的個性得以張揚,潛能得以開發,需要得以滿足。
(1)創新教師聘用制度。推行淡化身份、強化崗位、低職高聘、高職低聘、轉崗聘任、不予聘任和“以崗定薪”、“優績優薪”的用人機制。建立“院聘教授、副教授”制度,根據藥學類專業建設和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設置院內教授、副教授崗位。建立教師退出制度,那些考核不合格、師德師風差、學生滿意度低等不符合高校教師崗位要求的教師應退出教師隊伍。
(2)創新教師考核制度。學校應賦予二級學院、重點專業或教學科研團隊負責人更大的考核評價權。建立以學生評價為主、同行教師和專家督導人員等共同參與的多元化教學質量評價機制,建立與高層次人才成長相適應的教學科研考核機制。定期公示評價高、考核優秀及學生滿意的教師,將評價、考核結果與教師的聘用、職稱評聘、利益分配掛鉤,對教學質量達不到要求的教師實行“教學工作一票否決制”[3]。
(3)建立教學名師、教學標兵、科研標兵評選制度。培養和選拔為人師表、敬業愛崗、治學嚴謹、成果突出的教師楷模,推動藥學類專業教書育人水平及學術水平不斷提高。
(4)建立教師服務期制度。引進的人才、培養的博士、晉升教授職務的教師,其服務期應不少于8年;晉升副教授職務的教師,其服務期應不少于5年;聘為專業帶頭人、教學骨干等享受特殊津貼的教師也應約定服務期,從而保障“骨干層”教師相對穩定。
(5)建立兼職教師管理制度。制定兼職教師準入制度,建立兼職教師數據庫,加強對兼職教師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的管理。
(1)營造良好氛圍。發揮校院兩級學術委員會在人才隊伍建設和藥學類專業建設中的決策咨詢作用和教授治學的作用。根據需要為高層次人才、專業帶頭人及重大項目負責人建立工作室,配備助手或秘書,使他們專心致志地從事教學科研工作。
(2)抓好組織保障工作。堅持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學校發展的“一號工程”,常抓不懈。學校要加強對教師隊伍建設的組織領導、統籌規劃和綜合協調,每學期要設置專題來研究教師隊伍建設工作。建立教師隊伍建設校院兩級責任制,學校和二級學院黨政主要負責人是教師隊伍建設的第一責任人。把培養、引進和發揮教師作用的任務完成情況作為考核各二級學院院長及領導班子工作的重要內容,確保教師隊伍建設工作落到實處。
市場經濟對高職教育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同時也提供了發展的契機。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質、相對穩定的師資隊伍,是培養藥學類專業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的必備條件,也是學校生存和發展的關鍵因素,這已成為各級領導和關心高職教育事業人士的共識[4]。
[1]李敏,李曉.我國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略[J].教育探索,2007(3):77-78.
[2]于貴波,陶鳳和,王書海.教學團隊的師資隊伍建設[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1(6):1.
[3]徐桂洪.論高職院校教師績效管理體系的構建[J].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2):65-67.
[4]國務院.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S].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