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晶 劉丹 于杰
摘 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提出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導向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體內容,進而構建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視域中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具體做法是: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深入開展社會實踐、注重校園文化的建設、打造網絡教育平臺,這些方法有效地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從而為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重要保證。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03-0247-02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行動指南。結合高校“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教育理念,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也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迫切需要。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視域中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義
胡錦濤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我們要通過大力發展教育事業,在全社會特別是青少年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進一步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規范,培育文明風尚,增強民族凝聚力,打牢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思想道德基礎,不斷促進社會和諧。”[1]高校作為思想文化建設的重要場所,擔負著文化傳承、文化發展、文化創新的重要任務,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重要陣地。由此可見,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全面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實現全面建設小康、和諧社會,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重大而深刻的戰略意義。
(一)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要求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明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內容,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發展方向和目標。為此,《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中明確指出:“立德樹人,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把德育滲透于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2]因此,高校必須充分發揮環境、課堂、實踐和文化等因素的作用,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為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提供重要的思想保證。
(二)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是引領社會思潮、建設和諧社會的客觀要求
胡錦濤指出:“大學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國的未來。……他們是未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中堅力量……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狀況、道德品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如何,不僅直接關系現階段中華民族的素質,而且直接關系未來中華民族的素質。特別是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如何,更是直接關系到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3]由此可見,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關系到國家的興衰成敗,必須加以善誘。而當前是一個思想活躍、觀念碰撞、文化交融的時代,同時,先進文化與落后文化、健康文化與腐朽文化并存,一些不良的社會思潮借機涌入校園,毒害大學生的精神世界,擾亂大學生的政治信仰和價值觀念,干擾社會主義和諧校園的文化建設。在這樣的情況下,必須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指導,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這為大學生抵御各種不正確的社會思潮提供強有力的思想武器,從而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視域中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體內容
(一)堅持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地位,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導向性
馬克思主義是我黨的根本指導思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靈魂[4]。高校作為思想文化傳播的重要陣地,必須堅持以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武裝和教育大學生,使大學生善于把握主流與支流,在錯綜復雜的社會現象中明辨方向,健康成長。
(二)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標性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題[5],是國家和民族奮勇前進的精神動力,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共同愿景。高校要通過理想教育,使大學生自覺認同共同理想,實現自身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從而樹立為之努力奮斗的信念。
(三)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藝術性
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勇于創新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這為民族傳統精神注入新的活力,升華時代精神,從而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感召力與凝聚力。高校要把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使大學生成為奮發有為的一代新人。
(四)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
大學是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在復雜的社會環境和重大的人生課題面前,容易產生政治信仰模糊、功利意識嚴重、價值取向扭曲、自我意識強烈、社會責任感缺乏等問題,嚴重影響著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因此,加強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顯得尤為重要。通過“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使大學生分清是非榮辱、明辨善惡美丑,形成正確的價值判斷,提高思想道德素質。
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導向,引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徑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豐富和深化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系統的學習、認識和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有效地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導向作用、激勵作用和滲透作用,對于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對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從結構模式、方法、原則等方面實現創新,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另一方面,多采取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和手段,充分調動大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他們在經歷中體驗生活、磨煉品質、感悟人生,實現知、情、意、信、行的和諧發展。
(二)深入開展社會實踐
社會實踐是大學生認識社會、鍛煉能力和提高素質的重要途徑。高校應根據大學生各類社會實踐活動的特點,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反映、滲透到其中,組織學生參與社會實踐,使大學生走入社會,接觸社會,了解國情,在具體的社會實踐活動中,深入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充分感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理論的真理力量,提高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同,促進價值觀的形成。
(三)注重校園文化建設
和諧的校園文化是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有效載體,蘊藏著潛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對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化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識具有重要作用。為此,應做到以下幾點:一是打造輿論強勢,加大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宣傳力度。二是弘揚社會正氣,建立優良的校風、教風、學風;加強英雄人物及典型事跡的宣傳工作,激發學生形成高尚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三是寓教于樂,以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各種文化活動,切實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滲透到高校的校園文化建設之中,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中增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同感。
(四)打造網絡教育平臺
要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必須建立高校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陣地,開展和加強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為大學生在網絡條件下健康成長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思想保證[6]。通過E-mail、QQ、BBS等方式加強與學生平等地交流和對話,及時了解和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有針對性地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增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為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提供堅實的平臺。
總之,新時期,要加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并取得實效,應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滲透到思想政治工作之中,讓思想政治工作貼近生活,增強思想政治工作內容的時代性、載體的多樣性,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效果,為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有力保證。
參考文獻:
[1]胡錦濤.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0-09-09.
[2]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6-17.
[3]劉云山.更加自覺主動地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N].人民日報,2007-10-29.
[4]王素,張中仁,劉積高.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靈魂[J].中共四川省委黨校學報,2007,(4):17-20.
[5]田永靜,鮑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指導切實推進大學生價值觀教育[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2(4):13-14.
[6]王青耀,周瑛.增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有效性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0,31(7):87-91.
(責任編輯:石 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