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繼東
(重慶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重慶401331)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視野下的就業指導方法初探
孟繼東
(重慶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重慶401331)
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體系是一個系統工程,職業生涯規劃是就業指導課程體系的基礎.強化職業生涯規劃在課程中的地位、合理調整課程結構、提升師資力量與就業指導課程的創新性發展密切相關.
職業生涯規劃;就業指導課程;就業指導方法
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體系是高等教育重要的組成部分,是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的核心,是引導大學生成長的航標.目前對大學生實施全程化的專業化的科學的輔導課程體系正逐步形成,本文在職業生涯規劃課程視野下加強構建大學生就業輔導體系,力求形成全方位的培養工程.
國務院1989年批轉國家教委、國家計委和財政部提出的《高等學校畢業生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其中提出“各地方、各有關部門和高等學校應建立畢業生就業指導機構”.畢業生就業指導機構作為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具體落實機構,起著學生與就業市場相互接洽的橋梁作用.特別是高校擴招以后,畢業生就業人數持續遞增,就業指導機構擔負著提升學生就業力提高就業率的重任,高校就業指導機構逐步開始為畢業生開設相關就業的課程.《高等教育法》也明確規定高校應該為畢業生提供就業指導與服務.就業指導不僅僅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高校的責任與義務.因此如何高效的做好就業輔導工作顯得至關重要.
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應貫穿整個學生培養體系,以提高學生的生存能力和基本素質為根本目標.職業生涯規劃是就業指導的前奏曲,職業素養提升是就業指導的進行曲.課程體系切實幫助學生進行職業規劃的設計和輔導,注重學生就業前實用職業能力和綜合素質培訓,真正能夠把大學生職業輔導體系作為一個系統工程來做,要求形成一批專兼職結合的教師組成課程教學團隊,制訂教學計劃和大綱、研究編寫教材、開展個性化的生涯輔導和就業咨詢服務、舉辦就業指導專題講座、開展跟蹤調查和就業市場分析及預測、開展專題研究與課題申報等工作,逐步使課程建設走上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的發展道路.新型課程體系的構建打造必將為大學生就業指導開辟新的著力點.
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是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體系的前奏,在學生的整個就業指導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從目前的發展來看,職業規劃在就業指導課程體系中的重要性、有效性、普遍性、發展性等方面存在一系列的問題.
2.1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新型,滯后就業指導.
大學生就業指導在高校開展的如火如荼,多數學校把就業指導列入畢業生前期就業教育的核心組成部分,以就業信息、技巧、政策等方面為重要內容,作為就業力提升的重要舉措.教育部2008年要求全國高校積極組織實施自己學校的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建設和教學活動,促進畢業生就業,有效促進了高校以課程體系為核心的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體系的建立.就業指導課程的內容開始豐富,不是由單一的簡歷制作、面試技巧等組成.高校開始著手開展相關的學習實踐和研究,開始設置綜合素養提升以及職業生涯規劃等課程,可以說我國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相對其他發達國家起步較晚,沒有形成成熟的課程結構框架,沒有成為就業指導的基礎.同時教育部門沒有專門的相關職業生涯教育的法規來提供必要的支撐.
2.2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淡薄,錯位就業指導
在入學前選擇專業,在畢業季選擇職業,更多的學生習慣遵循父母、親友、老師的建議,沒有根據自己的特長、愛好做職業定位.很多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淡薄,沒有根本轉移到職業興趣發展規劃上.自我認識是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核心內容.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就是讓大學生進入大學以后能夠在認識自己的職業興趣、性格、能力、價值觀等特征的基礎上,認清自身所處的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讓學生真正為自己做選擇,做決定,真正能夠對將來自己意愿從事的工作做方向性的實施方案.據一項統計顯示高校學生對自己的興趣和性格了解不多,不清楚自己真正喜歡什么,大學的學習成為一種盲從跟進.學生不能為自己的興趣愛好而專注于專業學習.由此可見,大學生缺乏對自己的客觀認識和全面了解.目前大學生認識自我不夠,認識外部環境不科學,導致學生對學校的就業指導課程缺乏針對性的學習、嘗試.最終導致就業指導課程錯位,不能有效的、全方位的為學生成長成才服務.
2.3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育師資緊缺,制約就業指導
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課程教師隊伍不專業,缺乏專業職業生涯規劃教師,大學生職業生涯課程教學任務,不是由成立的專門教研室,專職的教師完成,而是由從事就業工作的行政人員、學生工作的輔導員等兼職完成.這些非專業的“兼職”生涯規劃教師主要是通過參加一些培訓學習便開始進行探索式的教學,相對來說缺乏對職業生涯教育專業知識和教學方法的全面了解和掌握,不能夠有效的、有方法的、科學的開展職業規劃指導.無法系統全面地做好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更無法提供針對性、個性化、有效的職業規劃指導.
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大學生職業生涯指導的本質要求,是就業指導課程的出發點也是著力點,是社會發展和進步的要求,加強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為學生的發展創造有力的條件.
3.1 構建全程化就業指導課程模式,樹立發展意識
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應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理應貫穿于大學教育的全過程.高校要從高等教育的新形勢、新要求、當代學生的新特點等方面去調查研究、深入探討課程的內容、形式等問題.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應該是一個系統工程,職業生涯規劃作為就業指導的前奏曲,就業力提升作為就業指導的進行曲,專題指導課程作為就業指導的協奏曲,形成一個為大學生成長成才保駕護航的樂譜.切實打破就業指導僅僅面向畢業生的局面,切實將就業指導教育貫穿和體現在高等教育和教學的全過程,全方位開展就業教育.合理地進行有系統、分層次地在大學各個階段對學生進行講授.能夠讓學生盡早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及早的奠定成長基礎.
3.2 深化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的系統認識,改進教育方式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一項有目的以引導個體進行自我規劃職業生涯為主線的綜合性的龐大的教育活動.這個活動是一項由學生、學校、家庭及社會組成的復雜的系統工程.但是目前對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的系統性認識不清晰,不能發揮各個要素在系統中的積極作用.對系統性的工作理解不到位,設想一個人、一個單位或者幾個人的力量是能夠處理好的.但實際做好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它需要調動校內外的所有力量,凡涉及和關心支持大學生就業工作和職業發展的人員都要參與其中,樹立就業教育的主體是全局性的觀念,理應改變教育觀,改進教育方式方法.
3.3 加強實踐指導教學,轉變課程教學觀念
作為一門實踐性和指導性很強的應用型學科,職業生涯結合就業指導課不能單純地進行理論講授,需要把參加社會實踐、參觀訪問、專業實習及科學實驗有機地結合統一起來.在職業規劃課程培養學生的行動力,我們不能簡簡單單的通過解釋說教的形式讓學生認識到決策力行動力,我們需要同學之間的相互鼓勵、相互作用,共同完成一項計劃性的目標性的工作來實現,讓學生在實際行動中體會到決策力與行動力.同時力求使大學生就業教育課的教學形式生動活潑,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能動性、主動性.合理的活動教學的開展有針對性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又可以幫助大學生正確認識就業形勢,強化危機意識,增強開拓意識,樹立成長發展意識.使學生能夠正視困難、正確對待就業.
3.4 強化大學生職業規劃意識,提高自我認知水平
教師要指導學生從自我認知剖析(主要包括喬哈里窗口、360度自我等等)或者借助測量工具(性格測試、技能測試等等)來了解自己,認識自我.大學生自我評估主要包括個人職業興趣、能力、價值觀、性格等.其中價值觀是核心,是冰山模型的最低層,也是我們自我認識的核心.同時要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職業環境分析(主要包括對社會環境、政治環境、經濟環境、組織環境等等)的分析.進行環境分析就是讓大學生能夠從宏觀的層面對需求、供給、競爭及其發展趨勢有一個較為清晰的認識.定期開展實際調研學習,把環境變化作為學生評估和分析環境的觀察點,使學生逐步認識職業環境條件的特點、發展與需求的變化趨勢.能夠處理好自己與職業環境的關系,這樣才能幫助大學生強化職業生涯教育意識、進行正確職業定位,從而確立職業奮斗的目標.這樣職業規劃課程的開展才更好的為就業指導課程奠定基礎,提升課程教育成效.
3.5 注重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師資建設,培養準專家團隊
教育部2002年18號文件指出:“要盡快提高就業指導教師隊伍的整體業務素質,把就業指導教師隊伍建設擺到整個高校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位置,努力提高就業指導隊伍的專業化和職業化水平.”職業生涯規劃作為課程中尤為重要的部分,師資力量更是關鍵.大學生職業規劃是一個系統工程,師資隊伍不僅僅要具備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相關素養,而且應該具備一定的教育學、管理學、統計學、社會學等相關知識.在培養中逐步培養具備心理咨詢技術、人才測評、良好溝通能力的專業人才.加強就業指導教師隊伍建設應該成為大學生學業規劃與指導體系建設的關鍵.經過一定的學習能夠成為相關職業領域的準專家,具備良好的職業前瞻性,準確把握職業發展變化,才能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解決生涯規劃中的實際困難.學校定期的開展教研教學討論會,積極探索合適的教學方式方法,組織相關的課題研究,不斷提升理論與教學水平.
〔1〕里爾登.職業生涯發展與規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黃新建,朱立新,趙明.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現狀分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育,2011(11).
〔3〕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機構及隊伍建設的幾點意見教學[2002](18號)[Z]. 2002.
〔4〕蔣志勇.論西部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服務體系的構建[J].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4).
G647
A
1673-260X(2013)06-024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