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偉芝
(河南財政稅務高等專科學校,河南 鄭州 451464)
2013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將達到699萬,比2012年增加19萬人,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大學畢業生最多的一年。河南作為全國第一人口大省,也是畢業生大省。目前全省高等教育總規模236.49萬人,其中70所高職高專院校共有在校生74.13萬人,高職高專畢業生就業形勢更加復雜嚴峻,工作任務更加艱巨繁重。
根據問卷調查和實際走訪了解的情況,目前河南省高職高專畢業生就業情況有如下特點。
1.就業市場對不同專業的吸納能力差別較大
從省人才交流中心了解到,目前河南高職高專畢業生中,不同的技術專業的市場供需情況差別很大。數控機床操作、生產線設備維護、生產線操作等專業畢業生市場比較緊缺,畢業生在招聘會上倍受青睞。相反,法律文秘、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國際金融、工商管理、電子商務等專業的畢業生失業量較大,就業率低,且薪資較低。
2.畢業生就業形式趨于多樣化,更加靈活
河南高職高專畢業生畢業時除正常簽訂就業協議外,簽訂勞動合同和用工協議逐年增多,不少回到生源地的畢業生在有關部門辦理就業代理或人事代理后,到經濟發達的城市和地區務工,而選擇升學、自主創業和出國深造的畢業生數量也繼續增多。
3.鄭州和產業集聚區是畢業生集聚的地方
省會鄭州由于經濟和科技發達,各類資源相對集中,總體來看有更多的發展機會,而成為河南省高職高專畢業生的首選。圍繞中原區核心增長區建設,省會城市充分發揮投資、重大項目建設和產業規劃對就業的帶動作用,建立健全投資帶動就業增長的機制,促進了產業發展,吸納高職高專畢業生的就業崗位增長迅速。鄭州也正把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承接產業轉移和優化結構升級作為新的就業增長點,圍繞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和產業集聚區的發展,不斷提高就業承載能力。
4.中小企業是河南高職高專畢業生就業的主渠道
由于國家推出一系列鼓勵中小企業吸納高校畢業生的政策和措施,河南省中小企業已經成為吸納本省高職高專畢業生就業的主要渠道。
1.學校方面:專業設置不合理,不同專業畢業生就業不平衡性加劇
很多高職高專院校在專業設置上缺乏深入的市場調查和嚴格的科學論證,對市場需要人才的數量、規格、發展趨勢的分析缺乏前瞻性,盲目地開設所謂的“熱門專業”,到了學生畢業就業時,專業人才供給與社會需求失衡,導致高職高專院校學生的同行業就業競爭加劇。同時,一些高職高專院校開設專業呈現多而全的特點,課程設置又拘泥于傳統,與職業崗位實際需要脫節。調查顯示,有些高職高專學校盲目開設餐飲、旅游、貿易、商務等專業,致使供大于求;而社會急需的電子、機械、制造等第二產業類專業倒是日見萎縮。目前看,高職高專畢業生不是沒有市場,而是他們所學專業不適合市場。
2.個人方面:缺乏正確的擇業觀。高職高專教育已進入大眾化階段,精英教育的時代己經結束了。高職高專畢業生成為有知識、有技能、有文化的普通勞動者這一觀念,社會、家長、畢業生還沒有完全認識,大眾化就業的觀念還沒有形成。許多高職高專畢業生還不能充分適應中小企業提供的崗位,除了操作時間長、工作強度強等外部因素,心理上的落差是主要原因。
3.政府方面:我國勞動就業準入制度尚未完全確立,高職高專畢業生競爭優勢不能有效發揮。一些中小企業從短期效益出發,為了節省成本而大量雇用沒有經過職業教育和培訓的農民工,使得高職高專院校的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更加突出。同時,政府勞動人事部門在高職高專人才供需信息管理、高職人才的行業及區域流動上調控、引導不到位。而且,在鼓勵高職高專學生自主創業、就業前再培訓、短期失業救濟方面的政策還有待完善。
4.企業方面:人才使用不當,“用廉不用優”或“用高不用低”的現象仍然存在。當前,用人單位自行制定的錄用標準和條件不切合高職高專畢業生實際的現象比較普遍。事實上,不少用人單位不是從崗位的實際需要選配人才,而是盲目“攀高”,本來專科生可以勝任的崗位,卻非要招聘本科以上畢業生。有些企業特別是鄉鎮企業、私人企業則不是從企業的長遠發展吸納人才,而是目光短淺,急功近利,或招聘一些離退休技術人員,或廉價雇用一些農民工。這樣一來,高職高專畢業生難免遭冷落。這些因素都直接或間接地造成了高職高專畢業生就業難的狀況。
1.拓寬就業渠道,引導高職高專畢業生多形式就業創業
圍繞中原經濟區建設,拓展高職高專畢業生就業新領域。在推進中原經濟區建設、轉變發展方式、承接產業轉移、新“三化”建設及加快發展服務業過程中,開發更多適合高職高專畢業生的就業崗位;在加速新興產業發展、推進信息網絡技術應用和發展現代信息技術產業體系過程中,為高職高專畢業生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探索建立就業狀況對高等教育的反饋機制,促進人才培養更好地與社會需求和就業市場相匹配。在拓展就業渠道方面,一要全面落實鼓勵中小企業吸納高職高專畢業生就業的稅收、金融、社保補貼等扶持政策,探索制定小型微型企業新招用高職高專畢業生給予培訓補貼和社會保險補貼的操作辦法,積極會同有關部門研究進一步減輕中小企業負擔的政策,改善高職高專畢業生到中小企業就業的環境,鼓勵高職高專畢業生到中小企業就業;二要不斷開發城鄉基層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崗位,吸納高職高專畢業生就業,三是要繼續堅定不移地把創業帶動就業作為高職高專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重要內容抓實抓好,大力扶持更多畢業生自主創業。
2.高職高專院校要完善相關措施,積極開展就業服務
首先,高職高專院校要組織開展各類專場招聘活動。一是組織開展“產業集聚區企業與高職高專畢業生專場招聘會”、“高職高專畢業生就業服務月”等專場招聘活動。廣泛收集各級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機構名稱、及時發布適合高職高專畢業生就業的崗位信息,搭建高職高專畢業生與用人單位求職平臺。針對本校畢業生的不同就業需求,多舉辦專業性、小型化、多場次的招聘活動,增強活動的實效性。擴大校級合作,開展高職高專兄弟院校聯合招聘活動。二是高職高專院校應鼓勵畢業生借助網絡來促進就業。各高職高專院校應進一步完善網絡招聘的崗位信息收集、發布、查詢和更新功能,提高信息質量,并努力實現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網與本校校園網相互鏈接;充分利用手機、互聯網等平臺發布就業政策、招聘活動和就業崗位各類信息,擴大就業信息服務覆蓋面;組織開展畢業生就業服務網絡招聘月活動;配合有關部門做好全國高職高專畢業生就業網絡聯盟聯合招聘周、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高職高專畢業生網絡招聘會等活動。
其次,學校大力推進職業培訓進校園活動。就業技能培訓是提高高職高專畢業生就業競爭力的重要渠道。高職高專院校應認真制定教學方案,不斷優化人才培養模式,應認識到職業規劃和就業創業教育的重要性,從大一新生開始,深入各班宣傳就業技能培訓信息和優惠政策,鼓勵學生在校期間掌握一門技術,取得職業資格證書;大力推行與就業緊密聯系的培訓模式,強化技能訓練的同時,加強日常辦公應用軟件操作等基本技能培訓,滿足初次上崗工作需求,縮短就業適應期;落實好就業培訓補貼和技能鑒定補貼政策,發揮政策引導效應。
最后,高職高專院校應加強對就業指導人員的培訓。高校就業指導人員在幫助學生了解運用就業政策、樹立正確就業觀方面具有關鍵作用,高職高專院校除了應提高就業指導課教師的準入門檻外,更應通過加強培訓使其深入了解就業形勢、就業政策、職場規則,增強就業指導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高職高專院校應加強就業創業指導人員與用人單位的聯系,建立定期座談制度,了解掌握市場需求,及時調整培養方案。此外,高職高專院校可結合實際,探索組織就業指導人員到企業進行短期鍛煉,幫助其加深對真實就業環境的體驗,提升就業指導能力。
3.加強思想教育,用理想信念指引高職高專畢業生就業
各高職高專院校應采取多種手段,一方面大力宣傳高職高專畢業生就業政策、就業信息、應聘技巧、面試禮儀等知識,幫助畢業生及時準確了解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了解就業市場供需現狀,提升自身學習的針對性、方向性和目標性,從而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另一方面,各高職高專院校應高度重視加強對畢業生的思想教育。當前高校正在深入開展“我的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中國夢”教育活動要與青年的就業創業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對高職高專畢業生而言,“中國夢”就是“就業夢”、“成才夢”。各高職高專院校應引導畢業生進一步轉變就業觀念,把個人成長融入國家需要,主動到城鄉基層和中西部地區建功立業。要深入挖掘和弘揚畢業生到城鄉基層、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企業、中西部地區和艱苦邊遠地區就業的先進典型,倡導愛崗敬業、腳踏實地的良好作風,引導畢業生立足基層、立足一線、立足崗位成長成才。
客觀地看,當前,河南高職高專畢業生就業既有挑戰也有機遇。未來10年,伴隨著中原經濟區和鄭州航空港綜合實驗區建設的進程,河南省的經濟仍將保持持續健康增長趨勢。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每年將釋放出大量新增就業崗位,將為高職高專院畢業生提供巨大的就業空間。高職高專教育發展中的遇到的困難必須通過發展來解決,中原經濟區和鄭州航空港綜合試驗區的建設將為全省高職高專院校畢業生提供廣闊的就業前景。
[1]趙海軍.淺談高職高專學生就業的問題與對策[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0(08)
[2]干旭,程靜,李雪蓮,陳向華,楊虎.構建良好溝通渠道探索高職高專就業指導的對策[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7(15)
[3]羅婭,劉曉東.提高高職高專學生就業能力的研究[J].當代職業教育.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