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冬
摘 要:當今社會,國家與社會發展需要具有獨立人格和創造能力的人才來推進,而人才的培養需要素質教育對學生進行創新能力的訓練,這也是化學學科在教學過程中一直堅持的教學核心。主要圍繞九年級化學教學,從學生興趣的激發、優化學生學習能力以及促進學生創新能力培養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關鍵詞:中學生;化學教學;創新能力
創新是保證國家與民族昌盛不衰的重要動力,而創新精神取決于人才培養的質量,人才的質量取決于素質教育的質量,所以在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要進行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筆者認為首先要教會學生提問題,提高學生的問題探究能力,這樣才能夠快速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創新能力
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創新能力主要來源于興趣,九年級的學生正處于精力旺盛、好奇心強的時期,教師要抓住這一特點進行因勢利導,將學生的興趣轉化為志趣,這樣學生才能夠維持學習動力。為了幫助學生激發學習興趣,教師首先要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可以輕松地互相交流,對于教師的教授可以提出自身的觀點以及質疑,學生之間在課堂上可以相互討論,消除傳統教學課堂上的嚴肅拘謹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除此之外,教師也要鼓勵學生勇敢的提出問題,對于出現的問題要主動地尋求解決辦法,這樣才能夠在日常學習中自然地培養出創新意識。其次教師要充分利用青少年的好奇心,運用具有針對性、啟發性的演示實驗幫助學生進行化學學習。教師要善于將化學知識中的難點知識進行分散,對重點知識進行突出解答,爭取做到針對不同的學生能力施以不同的教學方法,建立學生的自信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創設教學情境,提升問題探究能力
1.對有錯的實驗程序提出質疑的能力
化學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敢于質疑的精神和態度,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探究和創新能力。例如,在實驗室學習制取二氧化碳原理時,經過觀察學生就可能會產生類似于為什么制取二氧化碳一定要用稀硫酸進行反應而不能使用稀鹽酸等問題?對于學生提出的這些問題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分析討論,在此基礎之上幫助學生進行問題研究,通過對問題進行資料查詢以及實驗驗證,教授給學生處理問題的方式,讓學生獲得問題探究的能力。
2.對實驗結果異常的情況提出質疑
在化學實驗中,由于種種原因可能會造成實驗結果有別于教材上的實驗結果,這時教師就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找出其中的原因。例如,在進行氫氣可燃的實驗時,學生在進行實驗的過程中直接在普通的玻璃導管口點燃氫氣,這樣的實驗過程并不能夠得到教科書上所說的淺藍色火焰結果,這時教師就要引導學生提出質疑,是自身的操作過程有問題,還是前人的觀察結果有所失誤?同時鼓勵學生不要輕易地放棄,要在質疑的基礎上進一步進行研究,在反復的實驗之后學生就會發現,之所以會出現氫氣燃燒沒有出現淺藍色火焰的現象,是因為氫氣在玻璃導管口直接燃燒的緣故。
三、優化學生創新能力,促進學生創新精神培養
學生在培養創新能力之前首先要培養創新精神,只有具有創造性的思維能力才能夠創造出前所未有的成果,所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是關鍵環節。在教學當中,教師首先要利用科學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求知渴望,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當中積極地實施啟發式的教學模式,摒棄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
式,利用恰當的問題情境展示給學生一個順暢的問題探究過程。其次,教師還要注重對學生的集中思維以及發散思維進行培養,在傳統的教學觀念當中,培養集中思維一直是教學過程的核心部分,所以在新課改的要求下,教師不僅要繼承傳統的集中性思維,還要進一步挖掘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培養,讓學生在知識學習的過程中更加流暢。例如,教師在設計練習題時可以設置類似于列舉出制備氯化鎂這種物質的多種方法,這樣的問題可以幫助學生進行發散思維訓練。此外,直覺思維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也非常有幫助,學生在實踐當中可以培養自身的直覺思維,所以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實踐,對于出現的問題要進行大膽的假想和猜測,培養學生良好的直覺習慣。教師要注重樹立學生的自信心以及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要具有獨立的個性、堅韌的品德,這樣在解決問題時才不會迎難而退。通過對學生多方面的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可以更好地挖掘出來,創新能力也逐漸培養成形。
國家與民族的未來發展掌握在人才的手里,而人才的質量主要由素質教育質量決定,所以在素質教育中輸入創新思維培養的思想是現代教育的必要走向。創新思維在所有的思維模式中屬于最高的思維,所以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用新的創新思維培養觀念挖掘學生的創新能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習積極性,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升人才質量。
參考文獻:
[1]張軍瑾.讓創造成為一種理想[J].教育發展研究,2003(11).
[2]黃俊民.“雙師型”師資發展方向研究[J].教育發展研究,2003(10).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