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清虎 馬 進
(冀中職業學院,河北定州 073000)
核心能力通俗的講就是人們職業生涯中除崗位專業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它適用于各種職業,是體現職業主題終身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當今是一個知識經濟迅猛發展的社會,高職教育應首先明確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樹立 “能立本位”的培養觀念和指導思想。高職教育即屬于職業教育,又從屬于高等教育。其中教育思想、教學理念、培養目標是藝術設計教育專業課程體系的骨骼,課程體系、教學方法則是藝術設計教育的肌體。藝術設計類專業包含設計美學、心理學、社會學、消費行為學、人體工程學、材料工藝學等方面的內容,涵括藝術與科學范疇,具有復合特征。如室內設計專業的學生即要求懂得設計、又要求懂得裝飾的材料、工藝,甚至一些建筑常識,廣告專業學生出來設計之外還要了解印刷工藝、制版工藝。對于從業者提出了多領域和多技能綜合的要求,這一要求應該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體現出來。課程體系則應更貼近崗位需求,培養學生自我發展、可持續發展能力。
高職教育的性質和人才培養目標決定了我們既要強調實踐教學,又不能忽視理論教學;即強調技能課程專業性,又要強調知識的全面性;既要培養學生具有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又要培養他們具備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是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體系的培養方向,它為專業人才培養制定了發展方向。各專業都應根據就業崗位對專業技能的需求和自身優勢的不同確定專業培養目標,以形成自己的專業特色。但在有限的課時內不可能覆蓋所有的領域,只能根據職業崗位的需求,選擇課程。我們的課程體系整體規劃緊緊的圍繞自身的培養目標,首先著眼于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把學生培養成具有綜合設計能力的設計人才。
從包豪斯采用工學結合與學徒的教學模式,可以看出包豪斯已經沖破了藝術教育的個人化、漫不經心的自由化和非標準化。經過短時間的基礎訓練后,進入車間學習各種實際技能,每個環節采取的認知學徒制。完整的將理論和實踐穿插在一起,教學過程通過在做一個項目的過程中穿插相關理論知識來完成。教師是項目的引導者,學生有較強的主動性和自我發揮的余地。要使創新設計轉化為某種現實的物質產品和實際生產相結合結合,最終通過一系列工藝流程操作來實現。這就必須要了解其中工藝技術、材料性能甚至成本與管理方式等多方面的要素。所以應清醒的意識到設計教學僅僅在課堂上是紙上談兵,無法培養出優秀的藝術設計人才。這一點是我們高職教育現在在好多方面都無法企及的。在當今過于片面強調專業技能忽視其基本素質的做法和學科教育的課程設置模式都是不符合高等職業教育的要求的。因此在課程設置上既要強調專業技能課程,又不能忽視基本素質類課程。
緊密結合國家職業資格標準與相關行業企業共同制定具有區域特色的人才培養方案,確定教學計劃中的課程,制定相應的課程標準、教學標準,增強學生的職業適應性。進而提升學生的核心競爭力。
1、課程結構應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首先應該完成一個藝術設計人員的從業基本技能培訓,學生了解藝術設計的原理、設計流程、設計基本技能,使學生擁有設計行業人員的基本素質。其次,培養學生對于設計本質的思考習慣,讓學生開展設計理念、設計技巧、設計綜合評述方面的探討,使學生能夠在畢業后的職業生涯中不斷自我完善和自我發展。使學生認識到文化修養對設計的作用,促使學生主動地豐富自己。合理安排職業素質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設計要建立在文化的基礎上,沒有深厚的文化底蘊的設計不會走得很遠。以冀中職業學院為例:藝術設計類專業公共課時為594學時,專業課約1200學時,專業核心課約350-400學時之間,公共課學時約占到總課時數的三分之一,這為合理安排職業素質課程提供時間保證。
2、從課程內容上來看,涉及內容非常廣泛,針對自身目標明確職業需求,以職業核心能力為根本,制定教學內容,使得教學內容符合培養具有較強的基礎理論知識、實踐能力、協作能力、創新能力和管理能力的高職藝術設計教學要求。編制具有區域特色的專業教材,“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 [2006]16號)“強化學生能力的培養、加強教材建設?!贝蚱平滩奈ㄒ坏慕虒W觀念,樹立材料式教材觀,把教材作為一種輔助材料和工具而非全部教學內容,在重點突出的情況下適當增減教學內容、調整編排順序、教學單元重新整合。面向社會調整方向,結合實際需求來進行教學。如包豪斯在設計教育中在培養“技術知識”的同時更加注重 “創作能力” 培養。
藝術設計的跨學科特點決定了它涉及的知識領域非常廣泛,課程內容要促進學生思考設計的本質,促進學生對設計理念、設計制作技巧、設計效果綜合評價深入討論學習。這些理論與知識不是一門課程可以解決的,應該滲透到課程體系的每一門課程中,在日常教學中有目的地引導學生養成主動思考的好習慣。正如靳埭強先生所說,“我們不一定要畫上京劇臉譜,穿上龍袍,讓人認出是中國人”。要在認識理解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外延其“意”,讓優秀的傳統文化在我們的現代藝術設計中得到體現和應用,甚至借助傳統文化的所特有的魅力。研究設計文化教育的內涵,對于課程和我們的校園深層次的文化不斷熏陶,這是我們實施藝術設計教育的關鍵所在。
目前高職院校在專業名稱、課程設置、教學方式非常接近,存在不同程度的培養模式雷同現象。正如德國卡塞爾大學藝術學院教授蓋爾哈特?馬提亞斯評論所說“中國的藝術和設計院校已經蛻變為一家盈利機構,其產品就是一批批從有缺陷的教育流水線上培訓出來的次品畢業生。”高職院校的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缺乏專業優勢和特色。因此對于高職藝術設計教育應當重新審視自己的人才定位和培養模式,深刻理解“高等職業教育必須面想地區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適應就業市場的實際需要,培養生產、服務、管理生產一線需要的實用人才?!钡木駜群?。高職院校的性質決定了其學科構建、人才定位、課程設置必須要強調職業性、實用性、和崗位針對性,改變只重視專業學習,輕視職業道德與敬業精神的教育方式,緊緊圍繞著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所需的應用性人才的培養目標,將職業道德職業人文類的課程融入到課程的每一個項目教學中。
其次,“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引入工作室模式,融‘教、學、做'為一體,強化學生能力的培養”改革實踐教學模式。在校內外建立更多的工作室環境,將項目引進校內,參與企業真實項目,實現學校與企業無縫對接。通過真實項目教學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引下完成一個項目的全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完成計劃內的教學內容。學生全部或部分獨立組織安排學習,培養學生解決遇到的困難培養興趣,實現以學生“學”為中心;加強與對口企業的聯系,實施深度合作企業人員是學校的兼職教師,校內教師是企業兼職工作人員,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拓寬項目來源,也可以在相關設計網站收集設計項目、參加招投標、設計大賽等。
思維方式和動手能力綜合訓練能培養出技能型專門人才,實踐證明,對于藝術設計類專業實施工學交替的人才培養模式,為教師和學生創造開放式的教學環境,才能使得當今實踐教學擁有更多的自主權和更廣泛的發展空間。
作為高職教育體系下的藝術設計類專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肩負著培養高技能、高素質的設計制作人才的使命,每位教師都應牢記使命以就業為導向打造精品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切實提高學生的核心競爭能力,探索具有鮮明時代特色和職業特色的課程體系。
[1]顧明智.包豪斯理念對當今藝術設計教學的啟示[J].美術大觀,遼寧美術出版社2012.8
[2]王受之.世界近現代設計史[M].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9.
[3]河北省高職高專指導委員會.河北省高職高專評估手冊[Z].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3.
[4]薛生輝.找準定位錯位競爭多元化培養社會需求的藝術設計人才[J].美術大觀,遼寧美術出版社,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