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紅麗
摘 要:合作學習是一種以小組為單位的創新教學方式,科學運用合作教學法能夠大大提高教學效率。本文結合新課標下對高中生物教學的基本要求,綜合生物教學的基本特征,探討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合理運用合作教學法,提高生物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合作教學法 高中 生物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3(c)-0036-01
《生物課程標準》對當前的生物教學提出了新的參照標準,新課標下對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以及創新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師通過教學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同時,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識,同時,通過自主探索和發現,獲得廣泛的生物學習經驗。合作教學法目前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本文便基于合作教學法探討合作教學法在高中生物中實施的必要性與可行性,結合新課標對學生的新要求提出合作教學法在高中生物教學的措施。
1 合作教學法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應用的必要性
1.1 素質教育的要求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進一步推行,素質教育成為當前中學教育的重要方向,高中生物教育也在素質教育的影響下不斷變革,但是從目前大多數高中生物教學的現狀來看,素質教育的推行情況并不樂觀。教學理念和教學過程依然采用的是傳統生物教學的方式,主要是教師講課,學生單向接受知識,整個過程學生與學生的互動交流,老師和學生的交流不夠,整個課堂的氛圍較為枯燥乏味,學生難以集中精力。此外,這種以傳授理論生物知識為主的教學方式,大大限制了學生的思維,不利于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提高,也不利于挖掘學生潛力,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1.2 生物課程實踐性和理論性的客觀要求
生物學是一門理論與實際聯系非常緊密的學科,學習的內容和實際生活具有極大的關聯性,尤其是在教學中,教師大可以通過讓學生聯系實際,提升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同時也能夠活躍課堂氣氛。合作教學法能夠為學生提供一個廣闊的交流空間,讓學生更好的表達自己,并且有利于學生將所學知識與現實聯系起來,通過發揮小組協作的效力,通過合作學習,挖掘學生潛力,培養學生協作精神和能力。
1.3 生物學科的綜合性
生物學科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高中生物中的內容涉及到了化學、數學、物理等多門學科的知識,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能夠讓學生的小組內學會分享,實現彼此的優勢互補。合作學習為學生搭建了整合資源、分享資源并且討論分析問題的平臺,在組內學生能夠通過討論交流提升知識積累,同時綜合各方面能力和知識。
2 合作教學法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
在生物教學中運用合作教學法需要與當前新課標的基本要求結合,以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為主線,結合生物學科的特征,從學生的個體發展角度出發,運用生物學科合作教學的理念,采用異質分組、促進交流、小組自評等原則,制定具體的教學實踐方法和手段,讓學生更加主動地參與到生物課堂中去,學會交際和合作,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教師通過引導小組互動合作,讓學生在掌握生物知識的同時,學生彼此交流和互動,在互動中培養團體合作意識,通過提升綜合素質來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
2.1 合理科學分組
合作學習中的重要一步便是對學生合理分組,合作學習的分組一般采用的是異質分組,即在小組中要考慮不同成員的特征,通過不同的性別搭配、學習成績搭配、生物知識量的差異以及生物實踐操作技能上的差異,同時,還應該考慮學生的性格、脾氣方面的不同。通過異質分組,來讓組員通過互補彼此分享,彼此之間增進交流,增強信任感和對彼此的了解,學會欣賞他人,長期的合作能夠增強組員的合作能力,促使團隊精神更好的形成。另外,小組內要有明確的分工,因為彼此的差異性,可以更好地分工合作,刺激學生積極進取,優勢互補。
2.2 教師角色的重新定位
傳統的教學方法下,教師充當著課堂的領導者角色,在教學中教師占有絕對的主體性地位,與學生的溝通交流較少,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性地位沒有得到充分的體現,因此,要在生物教學中貫徹合作教學法,教師就需要重新定位自身的角色,要從一個絕對領導者的角色轉變為參與者。指導者和監控者以及幫助者,并且要切實注重自身的方法和效果,及時做出調整。在合作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首先是作為一個課堂的引導者,其引導的作用主要包括了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引導合作學習的小組如何圍繞生物課程的內容分配學習任務,如何在組內做好分工合作,合作解決生物課堂上的問題;其次,引導合作小組成員做好溝通交流,讓學生學會傾聽也要善于向同伴分享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再次,當合作小組內出現意見和分歧時,教師應該給予其引導,引導成員協調分歧,學會接納不同的觀點,合理解決矛盾;另外,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循序漸進的針對問題進行分析,最終討論出合理的解決辦法,在理論聯系實際的基礎上,回歸教材,掌握生物知識。在合作教學的課堂上,教師的角色是不斷變化的,當教師參與學生的討論時,教師是一個參與者,而當教師組織和幫助解決組內分歧時,教師又是一個引導者和幫助者。作為高中生物教師,應該從學生主體性的地位出發,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營造相對開放的生物合作教學課堂氛圍。
2.3 促進研究性合作學習
生物課程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實際性,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做好理論聯系實際的工作,切實從實際出發,有針對性的開展教學。生物課程中涉及到大量的實驗,在實驗課程上實施合作教學法,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點便是要促進學生研究性的合作學習。傳統的生物實驗教學方法主要采用教師為主的引導性和模擬性的實驗教學,學生主要通過模擬教師的試驗方法來完成實驗,整個實驗過程缺乏了自我探索的過程。此外高中實驗課程由于受到時間限制和傳統實驗觀念的限制,大多數實驗活動都是學生獨立完成的,小組性的合作實驗模式極少。在合作教學模式下,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創造性思維為目的,提升學生的整體思維能力,通過合作探究的方式加強對生物知識的理解和學習,通過合作實驗,探究不同的實驗方法和效果,不同的分工合作,最終促成實驗的完成,一方面提高了實驗效率;另一方面又加強了學生的交流合作。教師在最后對學生的合作探究下的實驗情況進行總結和講解,加深學生印象。
3 結語
綜上所述,合作教學法是與當前的生物新課標的要求相吻合的,是與我國素質教育的發展方向相一致的,合作教學法在培養創新人才以及創造性人才方面具有重要意義。高中生物合作教學的推廣雖然還面臨較大的挑戰,但是從總體發展趨勢來看,合作教學法的科學合理運用對于提升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團隊合作精神,提高參與生物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學會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王坦.合作學習—— 原理與策略[M].北京:學苑出版社,2001,10.
[2] 王克堂,王大偉.合作學習,一種全新取向的教學策略[J].山東教育,2002(34):19-20.
[3] 楊虹.學習者自主與教材建構[J].外語界,2009(2):79-85.
[4] 馮玉群,“自主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運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2(24):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