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彤
摘 要:高中化學教學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學生解題能力的高低亦是檢驗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手段。這里的解題能力,既包括解書本上習題的能力也包括解實際問題的能力。反觀當前高中化學課堂,部分學生“課上聽懂,課后不會做題”的現象頻現,針對這一現象,筆者深入分析了制約高中學生化學解題困難的成因,并提出相應的對策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學生 化學 解題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3(c)-0073-01
當前教學無論是素質教育還是應試教育,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是教育的核心目標,尤其作為應用性較強的化學學科,培養學生良好的解題能力顯得更為至關重要,針對當前教學中學生出現解題困難的原因,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掌握知識、運用知識處理問題的能力,這是當前教育界不斷研究、思索的重要問題,下面本文就筆者多年教學經驗,分析在高中化學課堂中學生解題瓶頸的表現因素,并總結一些自我在提高學生解題能力方面的經驗方法,與大家共同研究探討。
1 高中生常見解題困難成因
在高中化學的教學學習過程中,常見的學生解題思維困難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對于化學知識概念死記硬背,缺乏活學活用的精神,這類學生只會對于知識點相對應的題目能夠進行分析、解答,對于轉變題目類型,間接應用這一概念解題就缺乏一定的應用技巧。
(2)將知識點分離開來,不能夠綜合的掌握運用。如果一個問題中涉及到多個知識點了,那需要自己首先辨別,知識點的應用先后順序,然后注意運用到問題中,進行合理的解答,而往往有很多學生在面對化學中這類問題時表現出一臉茫然,不知該如何下手。
(3)思維容易陷入固有定勢之中,不能夠開拓創新。這類型學生對于較熟悉問題習慣套用老的解題思路和方法,而在面對新問題時,仍硬搬老套路去進行解決,使得自己陷入固有的思維定勢中,導致解題繁瑣費時,甚至無法解決問題,缺乏一定的創新精神。
(4)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耍小聰明者亦不乏其中,在這一點上我們在化學教學中經常遇到,很多學生其實頭腦很靈活,對于知識的接受能力和應用能力較強,但是就是怕苦,在面對較多的概念,化學符號等問題時,往往表現向后退縮,不愿意主動去復習鞏固這些知識點,經常只是表現在學完知識時,對于同類型問題解決處理的很好,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知識點逐步淡忘,同時,解題能力亦相應下降。
(5)看題、讀題過程疏忽,對于問題中的一些細致環境缺乏觀察力。我們都知道在解決化學問題時,一定要具備謹慎細致的態度,一個小的符號弄錯,都可能導致整個問題的解答失敗,這也是我們常說的“馬虎”這一通病,對于這一問題,很多人會想小時候總是犯的毛病,到了高中了,還會經常出現么?這個回答是肯定的,這一問題在嚴謹的化學知識學習中,很多學生都不同程度的犯過這一毛病,導致問題解答失敗。
2 提高高中生化學問題解答能力策略
針對上述學生在解題過程中經常出現的問題,在教學中我們給予實施有針對性教學策略,以幫助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1)注重基礎知識的培養。
基礎知識時一切能力的來源,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加上科學的方法才能生成能力。在教學中重點強調學生能力的培養,尤其是在掌握一定的基礎知識之后,對于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養成,顯得至關重要。而對于基礎知識的教學,我們亦應該盡可能避免傳統的“以講為主”的模式,要采用有針對性的教學方式,強化學生解題訓練能力。如:鐵屑溶于過量鹽酸,在加入氯水或溴水或碘水或硝酸鋅,皆會產生Fe3+,如果學生對于Fe3+、Cl2、Br2,以及I2的氧化性有所認識,那對于這類問題將很難解決,也很容易出現錯誤,認為加入碘水可以得到FeI2。
(2)培養良好的審題習慣。
審題是解題的基礎,學生解題出現錯誤,或解題感到困難,往往是由于不認真審題或不善于審題造成的。審題首先要明確題意,搞清命題者的意圖;其次是挖掘題中的隱含條件。所謂隱含條件,是指題目中雖給出但并不明顯,或沒有給出但隱含在題意中的那些條件。從某種意義上說,所謂培養認真審題的習慣,事實上是培養學生挖掘題中隱含條件的習慣。為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介紹自己的思維習慣和方法,引導學生學會分析題目的隱含條件,讓他們明白,要學會解題,必須先學會審題。
(3)通過一題多解,培養學生多角度思考。
一題多解是針對一道題目采取多種解題方法,訓練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對學生解題能力的加強和鞏固。并對各種解題方法進行類比和聯想,從而獲得最佳解決問題的方案。以利于學生在各類檢測中能最快最準確的解答問題、優化解題方法,獲得理想的成績。在化學教學課堂中經常訓練學生問題從多個角度思考,可克服思維定式的影響,不局限于某一方面的思考,多角度多方位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它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更有利于培養他們的發散性思維,達到提高綜合能力的目的。如24 molH2S在30 molO2中燃燒,可得SO2的物質的量為多少?你有幾種解法?我們可以通過十種方法對這一問題進行解答:常規法、原子守恒法、待定系數法、直接配平法、關系式法、十字交叉法、十字交叉法、差量法、電子守恒法、逆向推導法。通過不同的方法都可以對問題進行有效的解答,在這樣的訓練中學生的思維視野變得更開闊,對于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具有較大幫助。
(4)一題多變,培養學生的應變能力。
現實教育,學生在課堂上仍然是固有的模式,套用課本上公式,稍有變通將不知如何解題。現在學生都使用題海戰術,覺得題型見得多了自然就會做了。但是學生們為了求數量,使自己長期處于疲勞的狀態,而且不求甚解,到最后什么也沒弄懂。出題人變換一下形式還是不知如何解題。學習最好的方法就是把每一類型的題目,找出一道典型的例子,滲透理解再在此基礎上進行變化,讓學生分析,細細琢磨,切實理解題目中奧妙。做到一題多變,這樣學生不僅在看到任何題目都知道從何而解,并且也培養了學生的解題應變能力。
參考文獻
[1] 王祖浩,張天若.化學問題設計與問題解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
[2] 李廣洲,任紅艷.化學問題解決研究[M].山東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