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豐
摘 要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們收入水平的迅速增長,個人理財業務在我國已經進入高速發展的時期。然而,由于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明顯滯后,其提供的個人理財業務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本文從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現狀出發,對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總結,并結合自身經驗提出了未來商業銀行理財業務進一步發展的建議。
關鍵詞 商業銀行 個人理財 現狀 發展
一、前言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全球商業銀行的個人理財業務獲得快速發展。國際上成熟的理財服務是指:商業銀行利用掌握的客戶信息與金融產品,分析客戶自身財務狀況,通過了解和發掘客戶需求,制定客戶財務管理目標和計劃,并幫助選擇金融產品以實現客戶理財目標的一系列服務過程。在該服務過程中,商業銀行應綜合自身的所有金融資源,圍繞客戶的收入、消費、投資、風險承受能力、心理偏好等實際情況,來設計不同的金融產品組合,從而為客戶形成一套以個人資產效益最大化為原則的財務安排。
2007年3月20日,中國銀監會批準匯豐、渣打、東亞、花旗等四家外資銀行在中國內地開業。渣打銀行表示,轉制為本地法人銀行并成功申請人民幣業務牌照以后,將為中國內地客戶提供世界水平的個人銀行產品和服務。與此同時,隨著國內居民收入水平的日益提高,國內許多商業銀行也開展了個人理財業務。據統計,截至2008年共有39家商業銀行推出2404款個人理財產品,全年理財產品銷售額超過1萬億元。以工商銀行為例,其2008年的理財產品銷售額達l185億元,理財業務傭金收入達到50.89億元,占其非利息業務收入的35.4%。盡管如此,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還是明顯滯后于發達國家。
二、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現狀
(1)個人理財業務層次較低,缺乏特色產品與服務
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與外資銀行相比,存在著規模小、品種少的現狀,無法給客戶提供包括證券、保險、信托等在內的綜合性理財服務和理財產品品種;雖然各銀行推出的產品名稱各異,但理財產品的設計或提供的服務卻差別不大。
(2)個人理財業務起步較晚,對客戶研究不夠充分
由于國內商業銀行的個人理財業務起步較晚,目前還多停留在概念的推廣和形象的宣傳上。一些銀行推出的專業理財咨詢服務及投資組合建議僅停留在淺層次,在客戶細分、數據積累、專業理財產品設計等方面的服務不夠。
(3)缺乏高素質復合型人才,難以提供專家理財服務
現階段,大多數商業銀行的一線人員缺少理財專業知識,并不具備為客戶測算具體收益水平、分析可能存在風險的能力。各家商業銀行的理財水平還局限在某些業務的表面操作上,從而制約了銀行理財業務的開拓與發展。
三、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滯后原因分析
(1)理財需求與理財文化的雙重制約
根據相關資料,截止到2012年三季度末,我國居民儲蓄存款余額突破40萬億元,人均儲蓄存款余額接近3萬元。隨著居民收人和個人財富的迅速增長,個人理財的需求十分巨大。然而,現實的情況卻是我國個人理財的實際需求很小。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一是中國個人財富擁有的不均衡,中國儲蓄的60%集中在20%的個人手中。二是中國人長期以來缺乏投資意識和理財意識,不愿意把自有的財產委托給他人打理。三是居民對個人理財的內涵、業務及業務流程不了解,對商業銀行開展的個人理財業務缺乏認同感。
(2)金融政策及技術設施的客觀限制
一方面,由于我國現階段實行的是分業經營的金融政策和體制,銀行、證券、保險三大行業嚴格分開經營,業務不能交叉。因此,我國商業銀行提供的個人理財服務,還只能停留在咨詢、建議或者方案設計等方面;另一方面,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發展要以先進的電子信息技術、發達的金融網絡為依托。而我國金融電子化、網絡化、信息化水平比較低,自助銀行、電話銀行、網絡銀行、手機銀行等業務發展受到嚴重制約,進一步影響了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便捷性。
(3)我國商業銀行理財業務創新不足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的金融創新雖然有所發展,但總的情況仍然是金融創新層次偏低、金融創新范圍較窄、創新產品的科技含量較低、創新業務的運用效果較差,尤其是中間業務方面的創新更為滯后,個人理財產品同質性大,差異不顯著,這也成為影響和滯約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的重要原因。
四、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存在問題的解決措施
(1)打造優質理財產品,盡快創建高端品牌
目前,國內各金融機構的個人理財業務都還處在初級階段,在這一現狀下,銀行一旦能創建屬于自己的理財品牌,無疑就確立起個人理財業務的領軍地位。因此。國內商業銀行應精心培育一批具有品牌效應的理財專家,提高自身在委托、咨詢等業務領域的競爭實力,并通過持續的包裝和營銷逐步擴大自身的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以通過品牌效應提升自身理財業務的市場競爭力和收益水平。
(2)分析客戶實際需求,創新個人理財產品
國外商業銀行通常是以個人客戶不同生命周期階段的理財需求為導向,進行理財產品的設計和提供。而國內個人理財產品的設計還主要停留在以自身傳統業務開展為基礎,以負債、融資、代理業務為核心產品的階段。為改變這一狀況,國內商業銀行應盡快分析客戶需求,在進一步實施客戶細分的前提下,以專業理財理論指導當前個人理財產品的創新設計和針對性提供。
(3)加快專職人才培育,建立專業理財隊伍
縱觀美國、日本等國的個人理財業務發展歷程,與其從業人員走向規范化執業資質是密不可分的。目前,國內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從業人員往往缺乏金融、債券、保險、基金等專業的金融產品知識,無法給客戶提供滿意的服務。因此,應該加強理財人員的培訓工作,建立專業理財隊伍,全面推進CFP資格認證制度。
五、未來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方向
(1)普及理財意識,培育理財市場
首先,加大理財意識培育。我國居民理財意識普遍缺乏,很多居民對理財觀念存在誤區。與之相反,發達國家從小就給孩子灌輸理財觀念,培養孩子的理財意識;其次,要加大產品的宣傳力度。商業銀行要借助有影響力的媒體來擴大宣傳的力度和廣度,讓更多的客戶了解推出的理財產品;第三,要不斷完善客戶信息保密制度。客戶的財產應該屬私有范圍,只有完善客戶信息保密制度,才能夠吸引更多客戶的加入。
(2)擴充理財隊伍,培育專業人才
首先,要加強對現有客戶經理的培訓,培訓課程應根據復合型金融人才的要求來安排,同時還要適當學習市場營銷學、公共關系學、心理學等知識。通過培訓使客戶經理成為既有金融專業知識、理財知識,又懂得營銷技巧、通曉客戶心理的全才。其次,要建立和完善個人理財師資格認證制度。在借鑒國外注冊理財規劃師制度的基礎上,建立符合中國國情的個人理財師資格認證、職業道德規范和繼續教育體系,提高個人理財師的專業理財水平。
(3)改革金融政策,完善技術條件
首先,如果我國的商業銀行在政策放松后實行混業經營,就可以融銀行、證券、保險、信托等業務于一體,這既是適應金融國際化、應對外資銀行挑戰的需要,也是拓展個人理財業務的重要途徑。其次,要加快金融電子化、網絡化和信息化建設,完善網絡基礎設施建設。通過加快金融電子化系統的集成、建立和完善銀行內部數據信息管理系統等方式,來精心打造個人理財服務的技術平臺。
(4)加快金融創新,培養優質客戶
第一,商業銀行要不斷推進理財產品的創新,設計產品或服務時不要一味模仿,要在做好市場調研的基礎上充分體現本行優勢。第二,商業銀行提供的創新產品要有準確的市場定位,根據對客戶的細分來量身定做理財產品,并加強對優質客戶群的識別并提供個性化服務。第三,產品要有一定的價值,真正能給客戶帶來增值收益。只有真正滿足客戶委托理財的增值目的,才能吸引大量客戶的加入,從而推動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張俊萍,方曉明.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探索[J].改革與開放,2009(05):72.
[2]鄧楊學.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經濟師,2008(02):194-195.
[3]孫喜祿,陳豪.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現狀及發展對策[J].海南金融,2010(09):6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