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泓
摘 要:筆者通過在籃球體育教學中采用合作學習方式和傳統方式授課進行比較,對兩個實驗班級學生發放調查問卷,從而得出合作學習模式比傳統教學模式更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合作意識能力。合作學習模式在學生掌握運動技能方面也有著顯著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合作學習 初中 籃球教學 學習興趣 合作意識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3(c)-0247-02
1 合作學習的定義及其組織方式
1.1 合作學習的定義
合作學習是教師對學生進行分組,組員間共同完成任務,在這過程中有著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方式。它鼓勵學生共同工作,為了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它的組織方式以小組為主體,同學之間互助合作。
1.2 合作學習的組織方式
(1)混合組合。合作學習組建合作小組,要根據組內成員的性格特點、性別和學習成績等方面綜合考慮合理差異建立的相對穩定的學習小組,小組成員之間存在著差異性和互補性,同時,各小組之間的水平要基本一致,保證小組之間公平競爭,這樣的分組有利益各小組合理配置也可以讓各小組總體均衡,促進組員對學習任務競賽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設定合理的目標。以小組為主體設置目標,得以保障存進課堂教學的互助合作氣氛,小組的共同目標將小組內成員的個人利益與小組集體利益統一起來,小組內的成員只有通過分工合作、共享資源等方法才能達到共同目標,創造和諧有效的學習環境和團結互助關系。
(3)培養互助協助關系。合作學習中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學習活動,在學習中小組成員相互溝通、合作,共同學習從而達到總目標,小組成員承擔不同的子目標,不單要對自己的學習活動負責,也要為小組其他成員負責,同舟共濟。
2 初中生合作意識能力調查分析
筆者以自己所任教初二年兩個班級男生共50人為研究對象,實驗班24人,對照班26人,對實驗班的教學模式采用合作學習模式,對照班采用傳統教學模式。實驗班和對照班均為一周兩節課,每節課45分鐘,教學內容包括:運球、傳球、投籃、三步上籃。兩個班級教學進度一致,筆者設計兩份調查問卷:體育學習興趣問卷和合作意識與能力問卷。
2.1 實驗階段
教學分組:筆者根據上學期學生體育課成績對實驗班學生進行分組,使小組內成員的成績、性格、學習能力等方面存在差異,各組間水平相當,4個人一組,共6組,小組成員在整個實驗教學過程中保持不變,小組內成員的目標就是盡快完成新動作,鞏固已會動作同時幫助小組其他成員。
教師授課:課前教師設置問題,如投籃的動作要領、糾正、特點、錯誤,為學生提供搜集材料的途徑,每3個課時教授新的技術,共12個課時。教師在授課時對教學內容進行集體的講解示范,與對照班授課形式一致,留下更多的時間給小組活動,在分組練習階段,教師對個別較弱的學生給予指導和幫助。
小組合作:教師在授課前布置學習任務給各小組,小組成員通過各自方式搜集相關學習資料然后在匯總。教師可以每堂課隨機對學生進行提問抽查,確保每個小組成員都有做好課后準備。小組成員之間相互溝通,若有同學遇到問題應相互幫助,糾正錯誤。小組成員在課堂上一起做動作,保證動作的準確性和一致性,小組成員自行安排練習方式。
小組競爭:在掌握基本動作要領后,在每次課開始前可進行籃球的基本技術測試,如運球、傳球、投籃等。取勝的小組可給予適當的獎勵。
測試評價:對所教授的內容組織測試和小組間的競賽,這樣有便于教師了解各組學生合作學習情況,對存在的問題給予補救,對良好的合作行為進行積極的評價。
傳統教學模式:教學程序是由教師統一示范和講解,學生集體練習。所有學生通過個人測驗,以個人成績進行評價。
2.2 初中生體育學習興趣調查前后測試結果分析
為了解學生實驗前后學習興趣和對體育學習態度的變化,對實驗班和對照班50名學生發放體育學習興趣問卷調查,共發放50份問卷,回收50份。調查結果如下:
(1)合作學習模式實驗前后體育興趣對比(見表1)。
(2)傳統教學模式實驗前后體育興趣對比(見表2)。
(3)實驗前兩個班級學習興趣調查情況對比(見圖1)。
從實驗前調查數據統計顯示,實驗前合作學習模式跟對照班的體育學習興趣差異不明顯。
(3)實驗后兩個班級學習興趣調查情況對比(見圖2)。
根據調查數據統計所顯示,體育教學經過12個課時不同模式,對照班和合作學習模式班的體育學習興趣的差異十分明顯。合作學習模式實驗班的學生體育學習興趣的提高要明顯高于傳統教學模式的對照班,也就是說,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能夠更有效提高學生對于學習體育的興趣。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興趣直接影響到學習效果。良好的學習效果能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成功的體驗是學習興趣的源泉。合作學習模式的評分是由小組評分,而小組的分數是由每個人的分數構成的,因此每個人都渴望為小組出力從而來證明自己的能力,所以合作學習模式可以充分調動出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同伴之間常常相互輔導,相互幫助,身體素質較差學生的焦慮程度大大降低了,促使他們更好的學習,使學生感受成功的歡樂,幫助學生形成成功的體驗,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3 合作意識能力實驗前后測試結果分析
實驗前,合作學習模式和對照班經過t檢驗,得到概率P 值為0.57>0.05,因此,在實驗前兩個班級合作意識能力沒有顯著性差異,但是經過12個課時的實驗后,合作學習模式與對照班t檢驗發生了顯著差異,概率P 值為0.0089<0.05,由此可以得出合作學習模式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與能力。當前大多數中學生是獨生子女,他們大多以自己為中心,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小組成員有著明確的責任分工,他們必須與其他人配合大家才能一起共同完成任務,在這個過程中,又能體現自我價值,又需要支持、協助他人完成任務,無形中就能形成他們互助互信的積極態度,喚醒合作意識,挖掘學生原有的合作意識能力。
3 在籃球體育教學中運用合作學習情況調查
籃球課考核四項:運球、傳球、投籃、上籃,每項25分。筆者通過對學生籃球基本技術成績整理過程中發現合作學習模式比傳統體育教學模式更有利于促進學生技能掌握。在小組合作間學生相互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習積極性和集體榮譽感得到提高,對技術要領的掌握也比較準備。另外,每堂課對小組設定了明確的學習目標,可以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課后進行小組總結,學生都可以在每堂課后知道自己的優缺點,促使他們在下一堂課改正自己錯誤動作。此外,小組成員間相互幫助糾錯的時候,會的同學教不會的同學,在向別人講解動作的時候自己也可以詳細的回想一遍動作要領,鞏固了技術要領。
4 結語
在幫助學生提高學習積極性上,合作學習模式要比傳統的教學模式效果更好,合作學習以學生為主體,學生多方參與,不再是知識被動接受者,自主學習的同時與他人合作交流,奉獻和分享自己學習心得,充分體驗到學習的樂趣。
參考文獻
[1] 沈權.現代合作學習的理論基礎探索 [J].中國教育學刊,2003(7):39-42.
[2] 閆春來.試論體育教師在體育合作學習中的角色和作用[J].少年體育訓練,2005(4):9.
[3] 李京城,孫偉.合作學習理論與體育合作學習實踐[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