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連生
摘 要 在中原經濟區背景下,河南省高校體育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間,但是河南省高校體育產業的優勢和潛力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理論分析法,實地訪談法等對河南省高校體育產業的狀和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從分析的結果提出高校體育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策略。
關鍵詞 高校 體育產業 現狀 發展對策
一、高校體育產業概念
體育產業是指生產體育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并且提供體育服務的行業總稱。 高校體育產業是屬于體育產業的一個組成部分,主要是指為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體育消費需求,高校所提供的各類體育服務及其有關體育產品活動的總和。高校體育產業作為社會體育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具有雙重性 :一是經營性,二是社會性。
二、河南省高校體育產業發展的背景和機遇
(一)河南省社區體育場地器材缺乏,而高校體育資源豐厚
河南省是一個人口大省,社區體育場地器材缺乏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隨著經濟的發展,河南省體育消費市場發展勢頭良好,需求較大,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近年來,由于各個高校都興建了校校區,體育場地和器材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從市場的供求關系平衡上看,高校的體育資源勢必要走向社會化,從而實現其自身的經濟價值。
(二)河南省城鄉居民的消費結構加速升級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河南省社會的發展,經濟體制的改革,居民的經濟實力得到改善,從而提高了人們生活水平,居民追求更高的生活質量。人們的體育需求和健康意識日益增長。閑暇時間的增多,休閑娛樂體育的興起,加快了體育消費市場的發展,隨著我國離退休制度的建立,大批的離退休人員涌向社會,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醫療條件的改善,以及人們的健康意識的提升和體育鍛煉的習慣形成,人均壽命的逐漸增長加快了人口老齡化的速度,我國目前60歲以上的人口約1.8億,我國已進入老年型國家的行列。老年人擁有大量的空余時間,而且還有迫切的健康長壽愿望,體育活動正好是他們保持健康,消除孤獨與寂寞,延緩衰老,打發閑暇時間的理想途徑,老年人對體育的熱愛,推動了體育產業的發展。隨著河南省經濟水平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經濟實力增強,參與者體育消費能力提高。這也說明了現代人“花錢買健康”的體育意識正在形成。全民健身的快速發展對體育健身娛樂消費需求日益增大。
三、河南省高校體育產業的現狀
(一)高校體育產業發展體制需要完善
高校體育產業的體制主要是管理體制和運營體制,一般情況下,學校把體育設施和各類場館都安排給相關體育部門進行管理,在管理過程中學校領導部門就相關管理體制和運營方案的實施進行研究討論,并安排有獨立的負責人進行管理,而這些只是在實踐中發展體育產業經驗的總結,而沒有形成一套完成的產業制度來進行規范操作。理論上也沒形成一套完整的體育產業制度。
(二)受傳統思想的束縛,缺乏市場意識
河南省高校體育產業的發展,一方面,整個國家體育產業的發展水平制約了河南省高校體育產業的發展。目前,整個高校體育產業的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高校體育市場的改革和發展,還不能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和高校體育產業發展的需求。另一方面受傳統思想的約束,缺乏開放性,只注重學校體育課教學和課外體育訓練,也有部分領導認為高校體育搞產業化發展是不合理的。目前,高校體育場地器材設施的主要目的是圍繞教學,忽視市場經濟條件下資源配置的要求,在教學之外,體育場地器材設施資源過分閑置,沒有充分利用,增加了維修、保養經費的投入。因此要加快高校體育產業的發展。首先要改變觀念,樹立正確的市場意識。
(三)缺少市場化運作的環境與手段
高校在進行體育產業化過程中,經營管理手段都比較簡單,即使在盈利的情況下,也是進行著簡單的“再生產”,很少在經驗總結和創新的基礎上進行宣傳和擴大經營。沒有合理通過現有的體育資源獲的更大的利潤,場館器材設施的利用率也比較低,高校體育產業僅處于困家投資建成體育場館設施的出租,以及有償指導等低層次的經營階段,覆蓋的對象只是少數市民和高校師生,如此單一的資金投入和服務對象,影響了高校體育產業發展。缺乏市場化運作和商業贊助。高校體育產業的發展沒有得到政府的政策扶持,整個社會也沒有形成巨大的體育消費群體,許多居民缺乏體育消費觀念,這高校體育產業的發展也起到了阻礙作用。
(四)政府對高校體育產業投入少,且投入渠道單一,體育產業自身經濟價值和潛力尚未得到開發利用
河南省高校體育產業的發展,在長期處于計劃經濟的影響下,嚴重限制了社會各屆辦體育產業的積極性。缺乏經營市場的開拓性人才,高校體育產業自身經濟價值和優勢尚未得到開發。以往的高校體育產業,因受到體育事業和教育事業的影響,否認它具有創造價值的經濟屬性,因而長期以來只靠國家投入,不重視自身的產業開發,只靠國家財政性體育經費維持,政府依舊承擔著高校體育場地建設投資的主體責任,而這些遠遠不能滿足人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求。高校體育產業以體育教育為主導的體育主體產業尚未開發,體育教育產業結構布局不合理,發展重點不突出。尤其是高校高水平運動員和后備人才培養,以及高校體育科技產業等方面。
四、河南省高校體育產業的發展對策
(一)規范和完善高校體育產業發展的體制
高校體育產業的快速發展,需要有良好有序的運行和管理體制。學校應當在原有體質與機制的基礎上進行改革創新,使得產業的經營管理能夠更加高效、規范、透明,從而更好的適應市場的發展。成立獨立的體育產業管理委員會,培養選拔水平的體育產業負責人,通過改革進一步完善相關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各級管理模式以及相應的檢查評估機制, 確保在產業管理及其運營中不出漏洞。
(二)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加強管理
高校的管理部門應轉變傳統的思想觀念,學習創新理念,提高對體育功能的認識。充分利用高校現有的體育資源,向廣大的居民提供有償服務。同時對高校體育經營的部門機構提供政策的扶持,提供一個寬松的發展環境。高校體育管理者應根據自身的優勢,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制定體育產業發展規劃,合理有效的利用自身的資源,找準發展的方向,突出高校體育的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同時制定合理有效的管理機制,調動廣大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以實現高校體育產業的快速發展。
(三)轉換經營觀念,引入市場機制
高校體育產業化發展的關鍵是觀念的轉變。只有合理配置資源,才能推進高校體育資源的社會化和商業化,緩解社會體育資源缺乏的矛盾。高校體育產業的管理經營者,要培養服務意識和市場意識,要求與社會建立密切的聯系,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多形式、多渠道地發展體育產業。了解社會居民對體育消費的需求。經營者在學校管理體制下有自主權和決策權,實行單獨的方式運作,避免學校的行政干預。高校應采取有償資助和聯辦,以及共享等方式,廣泛吸收社會閑散資金,彌補資金不足的問題,促進高校體育產業化的發展。領導者要圍繞效益抓經營,圍繞經營抓管理,管理要以效益為重點,努力創造一個良好的高校體育產業化運作環境。拓寬高校體育產業市場領域,提高經營的效率。
(四)充分利用高校自身的優勢,積極發展體育產業
高校的體育資源豐富,師資力量雄厚。應充分利用高校的資源優勢,對高校體育產業人才的培養,改善體育市場對人力資源的需求。高校體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應該大力培養體育產業人才,堅持以人為本,努力提高體育產業管理者的水平。利用現有的場館和師資開展一些培訓班和輔導班,有效的利用教育資源。積極探尋適合體育產業發展的項目,形成自己的產業特色,整合體育市場。抓住市場的機遇,發揮自身的優勢,實現高效益。充分利用體育人力、科研、場地器材設備等優勢,積極開展學校和社區的健身活動。組織建立相應的體育機構,且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的開展群眾喜愛的體育競賽和體育活動,全面推進《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實施。建立健全高校與企業的合作機制,完善高校的體育贊助。高校體育和企業的聯合是雙贏的,高校應抓住機遇,發展體育產業。
基金項目:2013年度河南省社科聯、河南省經團聯調研課題,課題編號:SKY—2013—2881
參考文獻:
[1]龍沖.挖掘高校體育資源推動地方低于產業的發展[J].體育科技,2010,(04).
[2]崔曉霞.安徽省高校體育產業發展發展現狀調研[J].中國體育科技,2003,(11) .
[3] 張鑫. 高校體育產業的發展現狀及其發展策略探討[J].陜西科技大學學報 ,2010,(1) .
[4]婁德玉,商勇.我國高校體育產業化現狀分析與發展對策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6,(3).
[5]官鐘威.福建高校體育產業發展對策研究[J].福建體育科技,2003,(3).
[6]羅耀華.促進高校體育產業化進程[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