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云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很多學生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上課不能認真聽講,作業不能很好完成,學習時精力集中的時間很短。在學習方法上,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學習方法單一,往往是簡單的模仿,談不上學習方法的變通。基礎知識的不牢固,思維方法的缺失,以至于在解題時,缺乏條理和依據。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課前缺乏預習,聽課時難免出現障礙,而不能突破;課后不能及時總結,因而知識不能靈活運用。要想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教師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轉變教育理念,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很多學生出現數學學習的障礙,既有學生的因素,也有教師的因素。我們知道,學生在學習上出現困難,這正是學困生潛力可挖掘之處,也正是他們走向成功的起點,所以,教師要改變傳統教學理念,正確對待學困生,了解他們學習數學時出現的問題,分析造成這些困難的原因。
在教學中,要給他們“吃偏飯”,從情感上偏愛他們,從精神上鼓勵他們,讓每個學生都感到教師的關心。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自然會增強。有了自信心,就會在學習上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從而體驗到成功的愉悅感。在通常情況下,教師容易忽視學困生的學習狀況,對學困生在數學學習中取得的成績肯定得少,鼓勵得少,因而學困生感到自己在教師心目中沒有地位可言,更談不上有長處,自卑的陰影始終籠罩在心頭。在這種情形下,教師要積極創造條件,使他們昂起自信的頭,多鼓勵肯定他們,使他們對數學產生興趣,在某節課,在某章節有成就感,逐漸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在教學中,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重新考慮教學目標和要求,可以適當降低難度,進一步調整教學策略。考慮學生的學習情況,目的是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和知識需求,使學生適應教師的教學,教師適合學生的水平達到教與學的統一。教師在教學理念上要改變認識,要糾正過去學得不好是學生的責任的思想認識,多從自己的教學角度去思考,多為學生的學習去著想。教師的教學理念改變了,學生有了學習的自信心,提高教學質量就水到渠成。
二、改變教學方法,采取靈活的教學策略
學困生有了學習的自信心,有了克服困難的勇氣,這只是學會學好數學的前提。學生僅僅做到這一點遠遠不夠。學生缺乏學習數學的興趣還不行,如果沒有學習數學的興趣,那么這種自信心也不會維持很久,因為這些學生努力了,拼搏了,卻沒有收到如期的學習效果,反而會造成更大的失敗和自卑,甚至會對學生的學習是一種傷害。因此,教師在幫助學生樹立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后,要想辦法讓學困生學習大綱所要求的基本知識,掌握基本技能,并具備一定的解決問題的能力。要做到這一點很不容易,最直接的辦法是進行課堂改革,實施“低起點、善總結、多練習”的教學策略,通過教學方法的改革,培養學生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大限度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1.低起點。對于普通中學學生來說,普遍基礎差,是很難改變的事實。但是教師不能不顧學生的學習現實,不能忽視學情。如果一味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勢必出現學生兩級分化。時間一長,很多學生對數學的學習會望而卻步。所以教學的起點必須低,教學中必須將教材原有的內容降低到學生的起點上。在學生具備一定的知識和能力后,再逐步走上正常的教學軌道。我們不妨采用“低起點”引入法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教師可以以教材中的易學點引入,作為起始課的起點,如“正數與負數”“直角三角形”“因式分解”等內容,按課本中引入法為起點。
教師可以教材中的基本的內容作為教學的起點,這樣,學生在較低的起點接受新的知識,猶如慢爬坡,一步一步提高,容易接受,不至于出現學習過程中的障礙。如在“同類項”教學中,將原教材中的同類項概念,分成二個步驟進行教學:先討論“所含的字母”完全相同,再研究相同的字母的指數相同。分步驟實施,降低了教學的起點,知識處于低層次的學生,也容易理解并掌握這些知識。
教師要以與所教內容關聯的解題方法作為教學的起點。例如,“分式方程”教學中,先由4/x=1的解法,引出解分式方程的一般解法,再由2/x-3-4/x=1的過程歸納解題步驟和基本思想。
教師要以學生已學過的知識、例子作為起點。學生已學過的知識、典型的例題往往可以作為學習新內容的起點,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新舊知識的異同點類比,發現新舊知識的差異,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如“解不等式”可以與“解方程”進行類比,“分式”可以通過“分數”,“相似形”可通過“全等形”進行類比引入教學。
2.善總結。很多學生之所以成績提高慢,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對所學過的知識不善于歸納,不善于總結。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很多時候是學生不知道從何處入手,不知道概括總結哪些內容。對此,在開始時,教師帶著學生歸納,提示概括思路,指導挖掘要點,然后放開手讓學生自己歸納。自己總結的內容,因為經歷了思考再加工的過程,所以對條理性和規律性的知識記得就牢固,運用起來也靈活。如在“無理方程”的教學中,歸納出解法:①去分母法;②換元法。對于換元法給予歸納出兩種常見的題型:A.平方型;B.倒數型。歸納和總結,是有效的學習方法,它是創新和發展的源泉。
3.多練習。數學的學習,不能僅僅靠教師講解,還在于學生的運用。常說“熟能生巧”,就是這個道理。因此單調不變的教學模式,很容易讓學生分散注意力,如果在每個教學階段,都讓自學、講解、提問、練習、學生小結、教師歸納等形式交替出現,這樣既調節了學生的腦神經,也使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之中,不至于上課走神。
新課程改革在逐步推進,教師的教育觀念,教學理念對課堂改革成功起著重要的作用。沒有觀念的轉變,就不會有教學方式的變化。教師應該在教學中不斷摸索,找到適合學情的教學方法。一個好的教學方法一旦適合學生的水平,適合教學內容,那么教師就要堅持,并在教學中不斷改進,就一定能夠取得教學的成功。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