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志龍
反思實質上是思考者把自身行為當作對象,進行監測、分析、研究、評價的一種高級思維活動。教師的反思是以自己的職業活動為思考對象,對自己在職業中所做出的行為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教學反思被認為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學校要求教師互相聽課、評課,上研討課、觀摩課、同課異構,同事之間多溝通交流、組織寫教學反思、觀看課例等,目的就是要構建一個教師自我反思交流的平臺,讓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使教師在自我反思中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一、教學反思與教師專業發展的關系
1. 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基礎。通過教學反思,教師能夠思考教學中遇到的諸多問題,找到成功與失敗,經驗與不足,讓教師有問題可想,為教師專業發展奠定基礎。
2. 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必要手段。教師要專業發展,必然需要動力,明確自身的努力方向,要找到這個方向,教學反思是最有效的手段,它是教師親身經歷的回顧,是對教學實踐的思考,為今后的工作積累經驗。教師常撰寫經驗文章,教學論文,實際上就是常搞教學反思,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教學能力的具體體現。
3. 教學反思與教師專業發展,二者都是構建學習型社會的基礎。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教育事業發展十分迅猛,對新時期教師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師德高尚,業務精湛,教學有方,為人師表,獻身教育等均是一位優秀教師的必備條件,社會迫切要求教師要不斷學習,不斷修煉,才能教好學生。因此,努力進行教學反思,不斷謀求發展思路,完善和提高自己,是教師自我完善的必然要求。教師只有這樣,才能搞好本職教育工作,才能為構建學習型社會助一臂之力,為做學者型教師打好堅實基礎。
4. 教學反思是提高教師理論水平,促進教師全面發展的需要。要做一名合格的專業教師,必需的理論水平十分重要,關心教育政策、教學動態、教改信息、教育發展的新趨勢,對照自己找差距,這是作為一個教育職業人必備的職業修養。
二、教學反思的常用方法
教學反思常常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 為自己設定目標。確定反思的目標,聚焦某一點,這樣,反思就有了針對性。目標的設定也應該有不同層面:近期的、中期的以及遠期的目標,這是我們進行教學反思的“靶子”。
2. 經常進行自我評價。一個問題的設計、一次活動的成功與失敗,其原因應該是多方面的。反思型教師不會簡單地歸納為其中某一方面,而是會通過對課堂上師生行為的觀察獲得反思的信息,從不同的角度反思,并進行有效的調試。
3. 記錄教學日志。教學日志與教學后記不完全是一回事,教學日志記錄了自己每天都進行了哪些教學活動以及這些活動實施的效果和影響課堂教學的關鍵細節等等,記錄教學日志有助于收集真實的信息。寫日志可以成為教師記錄和澄清自己思路的方法。
4. 持續進行反思活動。反思型的教師在追求自己的目標上,會表現出堅持不懈的精神。他們會經常評估自己最近一段時間的進步狀況,時刻記住自己的目標,不斷調整教學方法以適應變化的環境和成長的學生,朝著自己最終的目標努力。
總之,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發展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搞好教學反思,促進教師自身發展,是社會前進的迫切要求。我們只有順應歷史潮流,遵循教育規律,研究教育現象,創新教學方法,提高教育效果,從點滴做起,才能成為學習型、學者型、發展型教師,為教育質量的提高和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