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城鄉一體化:一個“中國夢”

2013-04-29 21:46:12王永龍
當代經濟管理 2013年9期
關鍵詞:中國夢現狀對策

[摘 要]推進城鄉一體化是推動科學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項重大任務。合肥市充分認識城鄉一體化的意義,努力澄清3個認識誤區,積極借鑒國內外成功的經驗,緊扣實際,以規劃為龍頭、以體制機制為關鍵、以產業為支撐、以公共產品為抓手、實現城鎮化建設和美好鄉村建設良性互動,扎扎實實推進城鄉一體化,全力打造“大湖名城、創新高地”。

[關鍵詞]城鄉一體化;認識;合肥市;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F127.5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461(2013)09-0044-07

農村好?還是城市好?問題簡單卻又令人糾結!19世紀英國著名的城市學家埃比尼澤·霍華德提出了城鄉一體的思想。他認為“城市和鄉村都各有優點和相應的缺點,而城鄉一體則避免了二者的缺點”,城市和鄉村必須成婚,這種“愉快的結合”必將迸發出新的希望、新的生活、新的文明!

十八大報告提出: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這是黨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轉型階段所發出的最強音,也是向全黨同志乃至全社會發出的最響亮的號召。合肥市作為安徽省統籌城鄉發展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應該,也能夠加快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發揮示范作用。

一、對城鄉一體化的理性認識

(一)城鄉一體化的基本定義

城鄉一體化并非舶來品,而是中國的首創。對城鄉一體化的定義,至今還沒有形成統一的解釋。國外也只有城鄉均衡發展、城鄉協調發展等說法。黑格爾認為,“任何概念的界定都是全部理論的展開”。

不同學科的學者對其解讀也各有不同。社會學者認為,城鄉一體化是打破相互分割的城鄉壁壘,逐步實現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促進生產力在城鄉之間合理分布,推動城鄉經濟社會緊密結合與協調發展的必經途徑;經濟學者認為,城鄉一體化是現代經濟農業和工業聯系日益緊密,協調城鄉發展以獲取最佳經濟效益的客觀要求;生態學者認為,城鄉一體化是城鄉區域生態經濟良性平衡系統的最高境界;城市地理學者認為,城鄉一體化是城鄉社會發展的內在要求、城鄉可持續發展的模式、自然—社會—經濟符合系統發展變化的頂級狀態,它是通過城鄉關系自身否定之否定而實現的[1]。

如果以簡潔的語言下定義的話,城鄉一體化就是指要打破城鄉二元結構,把工業與農業、城市與農村、城鎮居民與農村居民作為一個整體,統籌規劃,綜合研究,通過體制改革和政策調整,實現城鄉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二)城鄉一體化的主要特征

一是統一性。城鄉關系應該是相互依存、平衡、協調、有機結合的關系。城鄉作為一個整體,就不能“城鄉兩策,重城抑鄉”。二是目標性。城鄉發展的目標就是城鄉一體化。城鄉居民在政治權利、收入分配、社會福利等方面趨于平衡、趨于公平、趨于均等,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共享現代文明。三是階段性。城鄉一體化是一個歷史發展過程。第一步要“著力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遏止住目前城鄉差距還在擴大的趨勢;第二步是“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加大對農村的投入,加快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縮小城鄉差距;第三步是實現城鄉一體化;四是復雜性;城鄉一體化的關鍵是要改革城鄉體制,即主要改革城鄉分治的戶籍制度、產權不清晰的土地制度和城鄉不平衡的財政制度。

(三)城鄉一體化的主要目標是“七個一體化”

即城鄉規劃一體化;城鄉產業發展一體化;城鄉要素配置一體化;城鄉基礎建設一體化;城鄉社會事業發展一體化;城鄉社會保障一體化;城鄉生態建設一體化。

(四)城鄉一體化的衡量標準

對此,目前形成的共識:一是城鄉統一市場的基本建立,特別是統一要素市場的建立;二是城鄉居民收入基本一致;三是城鄉居民公共服務水平基本一致,特別是社會保障的城鄉差異完全消除;四是農業高度發達,農業GDP比重下降到5%以下,專業農戶成為農村的主體居民;五是全國恩格爾系數平均降到15%左右;六是城鎮化率達到70%以上。

(五)城鄉一體化的認識誤區[2]

誤區之一:城鄉一體化就是城鄉一樣化。表現之一,追求外在形態的一樣化。機械的按照城市的摸樣去建設新農村。城市有的,農村也要有。城市有高樓,農村也要建設樓房,像“城里人”一樣生活。把城鄉一體化建設變成為一種形式。表現之二,將“城鄉一體化”理解為“空間一體化”。盲目追求城市和鄉村在空間上的一體發展,混淆了城市與鄉村在空間發展上的區別,走了一定的彎路。有的地區就提出將農村的污水要盡量納入城鎮的污水管網,農村的垃圾處理采取村收集、鎮轉移、縣處理的模式,將農村的垃圾運進城市。但從國際上的先進經驗來看,很多農村生活污水就地處理是最經濟、最生態的。運到城鎮集中處理,無論是從管網上、運行費用上,還是從污染方面來說,都是不經濟也不生態的。從資源化來說,農村的很多垃圾是可以堆肥、作為資源來再利用的。城鄉一體化不是城鄉一樣化。城市和鄉村有許多不同之處,并且有本質的區別。城、鄉應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共同繁榮。

誤區之二:城鄉一體化就是以新農村建設替代化。認為城鄉一體化只是解決農民的一些實際困難,比如吃水難、看病難、子女上學難等。于是認為當前的“美好鄉村建設”就是城鄉一體化建設。于是乎,只追求給予農村更多物質和資金上的支持,而沒有從城鄉互動、共同發展的角度去認識,更缺乏全局上的通盤考慮和戰略上的總體規劃。城鄉一體化與新農村建設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它們是整體和局部、相輔相成、互相促進、共同發展的關系。

誤區之三:城鄉一體化就是農村城市化。這顯然有悖于城鄉一體化的本質要求與價值取向。從世界發展歷史來看,城與鄉、工業與農業、工人與農民是并存的,是缺一不可的。城市化水平再高,城鄉一體化程度再高,農村和城市總是并存發展的。從發達國家(地區)和國內發達地區城鄉一體化發展歷程來看,城鄉一體化不是用城鎮取代農村。美國和德國的農村人口也分別有3%~4%。城鄉一體化的過程是把大量的農民轉變了身份的同時,還要把留下的少量農民轉變為現代新型農民,讓這部分農民不進城也能享受到城市文明。因此,城鄉一體化不是一個消滅農民的過程,而是城市功能、生活方式的擴散,以及城市精神在更大范圍傳播的過程。

二、推進城鄉一體化的重要意義

(一)推進城鄉一體化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內在需要

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產物,對新形勢下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作出了新的科學回答。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推進城鄉一體化是統籌城鄉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只有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才能實現城市和鄉村全面發展,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人口、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

(二)推進城鄉一體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

“三農”問題一直是黨中央高度重視的大問題。“三農”問題不僅是經濟問題、社會問題,而且是政治問題。沒有農村的現代化,就沒有中國的現代化;沒有農村的全面小康,就沒有全國的全面小康。中國未來30年最大的挑戰,就是破解城鄉二元結構。不破解就意味著執政不穩,中國幾千年來都有因為農民問題沒有解決好,而喪失政權的例子(張來武,2012)。

考察歷史,可以發現,建國后,我國發展經濟,執行的是一個重工業優先發展戰略(也效仿西方和蘇聯)。要優先發展重工業,必須要有一系列的制度安排。于是,我國建立了3種制度:一個是統購統銷制度,一個是人民公社制度,一個是戶籍制度。因而,城鄉二元結構于1958年隨著計劃經濟體制形成而形成,城鄉差距越來越大……二元結構造成了我國城鄉分割,阻礙了農村發展,制約了國家整體的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多年來不斷探索解決“三農”問題的新途徑、新措施,有效地促進了“三農”問題的解決,但是并未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統籌城鄉發展,實施城鄉一體化戰略,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是解決新時期“三農”問題的根本出路。只有破解城鄉二元結構,實現城鄉一體化,“三農”問題才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

(三)推進城鄉一體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

“小康”一詞出自《詩經》:“民亦勞止,汔可小康”,其意是,老百姓終日勞作不止,最大的希望就是過上小康的生活。兩千多年前,孔子開始用“大同”、 “小康”來表達心目中的社會理想;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現代化進程的新階段;它是我國21世紀前20年要實現的一項重要目標。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點和難點都在農村。只有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以工促農,以城帶鄉,才能促進農村的發展,在全國實現全面小康。

(四)推進城鄉一體化是加快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中央在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來的。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和諧社會對農村來講,就是使農民安居樂業、和睦相處,農村安定有序、充滿活力。我國有百分之五六十的人在農村,如果農村很亂,那怎么能和諧?所以推進城鄉一體化,解決城鄉差距擴大問題,解決農村矛盾問題,實際上是和諧社會建設非常重要的基礎。

三、我國推進城鄉一體化歷史與現狀

(一)推進城鄉一體化進展

由于歷史上形成的城鄉隔離發展,各種經濟社會矛盾不斷出現。到了20世紀80年代末期,城鄉一體化的思想逐漸受到重視。最早提出這一概念的是江蘇蘇南地區。1983年蘇南地區的經濟社會背景是鄉鎮企業異軍突起,但發展中遇到計劃經濟體制下城鄉分割的障礙,使得鄉鎮企業難以順利發展。所以有些縣、市就提出來政府要對轄區內的城市和農村、工業和農業實行統籌兼顧的調節和安排,提出要實行城鄉一體化。因為這個概念和做法,符合經濟發展,特別是鄉鎮工業發展的實際,所以不脛而走,產生了較為廣泛的影響。許多學者也開始對其內涵和概念進行研究。當時隨費孝通教授在蘇南進行小城鎮問題研究的張雨林研究員就此進行研究,寫了“論城鄉一體化”的論文,發表在《社會學研究》1988年第5期上,這是比較系統論述城鄉一體化的第一篇文章。[3]由于城鄉一體化涉及社會經濟、生態環境、文化生活、空間景觀等多方面,人們對城鄉一體化的理解有所不同。

十七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第一次從政治的最高層面提出“城鄉一體化”的概念,決定指出,我國總體上已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進入加快改造傳統農業、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關鍵時刻,進入著力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重要時期。遺憾的是,該政策出臺時機不好,正值2008年金融危機襲來之時,因“保穩定、保增長、保民生”而收效甚微。

自十六屆三中全會后,黨和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統籌城鄉發展始終是貫穿其中的一條紅線,城鄉結構發生了歷史性變化。

2008年4月起,安徽省政府先后批準蕪湖等6市1縣(蕪湖市、馬鞍山市、合肥市、銅陵市、淮南市、淮北市和郎溪縣)為安徽省城鄉一體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城鄉一體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1989年,合肥市正式確立了“城鄉一體、共同發展”的戰略方針,這在當時全國極為少見;2001年,提出了“堅持城鄉一體、加快發展縣域經濟、整體推進現代化大城市建設”的指導思想,以強大的合力推動農村加快發展。2006年,圍繞城鄉一體化建設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相關政策,特別是工業立市、從“141”進而到“1331”空間發展戰略的制定實施,從較高層面上引領和推動了合肥市城鄉發展一體化的較好較快發展。具體工作也可圈可點,諸如進行體制創新,成立統籌辦,城鎮醫保和新農保“合二為一”,九年義務教育城鄉統一免費,肥西晉級“全國百強縣”,長豐人縣摘下了國家級貧困縣“帽子”等等。2012年,合肥市城鎮化率為66.4%。

截至目前,合肥市在城鄉一體化方面形成的特色是六措并舉,極力推進合肥城鄉統籌一體化發展。一是以產城園一體化構筑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優化空間布局,推進城鄉統籌聯動發展;推進合作共建,帶動縣域經濟融合發展;打造工業集中區,促進特色鎮域產業集群發展;推進農業園區建設,促進現代農業發展。二是以“三新”工程加快新農村建設。堅持把新社區、新村莊、新農莊環境整治等“三新工程”作為統籌城鄉發展、加快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抓手,以省市新農村建設示范村鎮為載體,探索出了一條加快推進城鎮化發展的新路子。三是以土地制度改革推進現代農業發展。堅持將城鄉統籌發展的第一步邁向了“土地”,走出了“以土地整治提基礎、以土地流轉促規模、以仲裁調解化矛盾、以轉移就業作保障”的創新之路。四是以社會保障推進農村公共服務均等化。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實現全覆蓋;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現城鄉并軌;③農村低保、五保和失地農民實現應保盡保。五是以金融創新破解農村融資難題。①探索農村資源資本化的路徑;②大力發展縣域新型農村金融組織;③大力發展農村扶貧資金互助社。六是以政策創新促進城鄉統籌一體發展。堅持把理念、政策、機制和體制的創新,作為促進城鄉統籌一體發展的動力源泉。“整村推進”是合肥在推動城鄉一體化試點和新農村建設方面涌現出來的全國名牌。

區劃調整后,合肥市正站在更高的平臺、更廣的視野,全面謀劃、科學推進城鄉發展。

(二)推進城鄉一體化問題

1. 城鄉規劃沒有形成一體化

合肥市目前面積為1.14萬km2,常住人口為752萬人。過去給人的印象往往是:“過了一鎮又一鎮,鎮鎮像農村;過了一村又一村,村村像城鎮”,原因歸結為,合肥市地方總體規劃尚沒有覆蓋城鄉,區域規劃不及時,美好鄉村建設中的村莊規劃沒有到位,各項專業規劃如道路交通、給排水等制定滯后。城市總體規劃、城鎮體系規劃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之間關系沒有協調好,有的城鎮單純做好示范村鎮的選點和規劃編制工作。對城鄉規劃的落實也缺乏有效的監管機制。突出問題:一是建設與規劃不同步。先建設后規劃,或是邊規劃邊建設,導致規劃流于形式。即使有了規劃,也不能做到科學發展。一些集鎮、農村建設無序的現象大量存在,農業污染源面廣量大,環境生態功能系統急需保護和修復。大量農村人口進入城市,也帶來了農村居住用地閑置等問題,優化城鄉空間結構面臨諸多新課題。二是人為修改規劃。目前人治大于法治的地方仍然存在。尤其是鄉鎮主要領導換人后擅自改動規劃的現象不無存在。三是村民亂建房、建大房、占用耕地違背“規劃”現象屢屢出現,因而是“新房子,亂村子”。農村的第三產業一直難以發展。

2. 城鄉體制機制沒有一體化

其一,城鄉二元體制仍然存在。合肥市現行的戶籍等制度仍然是實行“城鄉有別”,屬于城鄉二元體制。計劃經濟時期延續下來的東西還有很多沒有真正得到清理和改革,城鄉二元結構依然嚴重阻礙著美好鄉村建設的步伐,制約城鎮化水平的提高。目前合肥市城鎮化率已由2011年的64.6%上升到2012年的66.4%。從調研來看,除了主城區城鎮化速度發展較快外,各縣市農業人口市民化的進程仍然緩慢,甚至有的止步不前。其二,城鄉管理不對稱。從部門設置來看,目前城鎮化歸建委管,美好鄉村建設由市農委的統籌辦全面落實。兩個部門分頭管理,造成城鎮化與美好鄉村建設各自為政,互不相干。直管干部也認為城鎮化與美好鄉村建設是相互矛盾的,此消彼長。當前城鄉管理存在以下3個突出問題:重城區,輕集鎮;重城鎮,輕美好鄉村建設;重硬件建設,輕視農民就業和公共服務。農村常駐的僅是所謂的“386199部隊”,青壯年紛紛到江浙滬一帶尋找工作,過年才回家一次。如此情況,城鎮如何發展,美好鄉村又怎樣建設?[4]其三,城鄉建設資金少、使用效率低。相關政府部門的涉農資金投向分散,項目決策缺乏統籌安排,難以形成合力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與安徽省一樣,由于配套政策的缺位,合肥市也陷入“工業化城鎮化缺土地、美好鄉村建設缺資金、耕地保護缺動力、城鄉統籌缺抓手、農民增收缺渠道”的尷尬局面。

3. 城鄉產業布局沒有一體化

產業布局不合理導致不同區域之間的經濟發展水平不均衡。合肥市除了主城區各種產業競相生輝外,尚有四縣一市,產業發展差距較大。一方面各地加大招商力度,實施趕超戰略,有的甚至盲目發展——“撿到籃子都是菜”;另一方面是農村的產業發展相當落后,目前仍有近百萬農民外出打工。產業支撐力總體不強,導致吸納就業不足。大量的實踐證明,沒有產業作支撐,城鎮是難以“化”起來,農村也難以建成小康社會的。產業統籌急需上升到全市層面,力爭做到全市“一盤棋”。

4. 城鄉居民收入消費差距大

2012年合肥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 459元,比上年增長17.9%;人均消費性支出15 697元,增長12.0%;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為38.0%,比上年上升2.2個百分點。全市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7 862元,比上年增長18.7%;人均生活消費支出4 477元,增長15.8%;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為48.3%,比上年下降0.3個百分點。合肥市城鄉居民收入之比為 2.76,比2011年2.86稍微收窄,各縣市恩格爾系數仍然處于大于35%,小于50%的溫飽階段。農民收入不高,消費意愿不強,內需潛力有待挖掘。

5. 城鄉公共產品沒有一體化

農村居民消費傾向占比低,消費意愿不高,農村居民消費總量明顯偏低,源于城鄉公共產品配置不均衡。突出的是,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標準較低,公共服務事業發展滯后。農村醫護人員近年來改變不大,素質尚待提高。由于大力發展縣城教育的導向,農村優質師資轉移縣城,農村高中教育質量呈現下降趨勢,不利于城鄉均衡發展。

四、推進城鄉一體化的路徑選擇

(一)積極借鑒國內外的成功經驗和模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學習借鑒別人的成功經驗,可以避免走彎路,甚至可以實現“彎道超越”。

1. 發達國家推進城鄉一體化的成功經驗

一是在農村大力發展非農產業;二是積極轉移農村人口;三是推進財政向農村傾斜;四是大量增加農民和農村補貼;五是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六是逐步完善城鄉統一的社會保障體系;七是大力發展中小城鎮;八是制定法律法規,當然要有針對性的實施細則和檢查反饋,法律才能取得實際效果。

2. 國內發達地區已經形成的城鄉一體化模式

一是蘇南“鄉鎮企業發展帶動”的模式;二是珠江三角洲的“以城帶鄉”的模式(義烏模式);三是上海“城鄉統籌規劃”的模式;四是成都市“以城帶鄉、城鄉互動”的模式。[5]一言以蔽之,除了學習以上成功經驗和模式之外,還要有結合合肥實際的應對策略。

(二)推進城鄉一體化的對策思考

1. 以規劃為龍頭,統籌城鄉科學發展

建設區域性特大城市,必須把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作為一個整體來統一規劃、通盤考慮,這是統籌城鄉發展的必然要求。十八大就指出:要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增強農村發展活力,逐步縮小城鄉差距,促進城鄉共同繁榮。只有科學規劃才能保證百年建設。一要在規劃中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使人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中心。為“最廣大人民”服務,應該成為城鎮化建設和新農村建設的根本目的。它涵蓋范圍很廣,物質條件的改善僅是其中的一部分。二要整合辦事機構。合肥市已經成立統籌辦。各地新農村辦公室要與村鎮科合二為一,合署辦公,相互協作,像一個大腦指揮兩條腿走路一樣,統一行動,協調前進,形成強大的工作合力,推動兩大戰略任務的實現。這是當前從制度上提供保障的關鍵之舉。三要以市域總體規劃為龍頭,修編市域各類規劃,在全市范圍內逐步形成“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中心鎮—一般鎮—中心村”層次完整、比例適當、主題突出、特色鮮明的等級規模體系。特別要把中心村規劃作為龍頭工程,精心打造安徽特色,著力引導人口集聚,發展第三產業,促進農村發展。規劃中要采取系統考慮方法、注重差異化發展。四要充分考慮人口流動,農民減少的必然趨勢。有些地方希望小學棄置不用,就是無視人口流動的教訓。城鄉要統籌考慮人口轉移,防止出現既阻礙城鎮化建設又制約美好鄉村建設的尷尬局面。

2. 以創新體制機制為關鍵,推進城鄉一體化

其一,加快改革戶籍制度。它是實現城鄉一體化的前提條件。合肥市打造區域性特大城市,首先要壯大體量。改革戶籍吸納人口是關鍵,而這需要破除戶籍障礙。十八大報告提出:加快改革戶籍制度,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實現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轉移農村人口,才能減少農民;減少農民,才能富裕農民、富裕農村,合肥城鄉才能實現全面發展。目前農民不愿意轉移戶口。根本辦法是,只有要讓農民切身感受到轉為城市居民的諸多好處,農民市民化進程才會加快。為此,可以先讓進城農民無障礙享受城鎮居民的同等待遇,逐漸消除城鄉居民因身份不同而帶來的現實差距,增強其城鎮歸屬感,以此引導農民市民化。

其二,加快改革財政制度。它是實現城鄉一體化的基本保證。一是結合中央省級財政支持,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二是要統籌使用資金。積極改革政府支農投資管理方式,整合涉農項目資金,實行統籌分配使用,重點投向美好鄉村建設。老歐盟采用按基金方式管理農村發展公共資金已有多年經驗了,它們的做法值得借鑒。三是要根據各地實際創新金融支持方式。要繼續貫徹落實積極財政政策,加大財政支持、風險補償、減免稅費、簡化手續、加強財政金融服務等措施,把鼓勵創業、支持中小企業和農業發展的各項政策落到實處。通過政策支農和財政補貼,促進城市資金流向農村。市縣政府要采取具體的考核指標,鼓勵、引導乃至干預等多種方式,引導金融部門參與城鎮化和美好鄉村建設。

其三,加快改革土地制度。它是實現城鄉一體化的根本保障。土地關涉農民的社會保障,又關系到農業的發展問題,更牽涉到農民城鎮化。一要加快土地、林地和宅基地“確權辦證”工作,確保在保護農民土地權益前提下流轉土地。二要加快建立失地農民利益保障機制。比如征地補償標準要提高、補償形式多元化、人性化等。三是積極推廣合肥市既有的土地整治經驗,繼續實施土地整治,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現代農業。鄉村干部要主動作為,為民著想,加快土地流轉,推動“三農”發展。

其四,完善就業制度。它是實現城鄉一體化的主要因素。要做到全市“一盤棋”,統籌城鄉就業安排。一要加快縣城和小城鎮吸納農村剩余勞動力。健全勞動關系,實現轉移戶口、留住人口、穩定發展。二要開辟農村現代農業就業和公共服務就業之路。各縣市和鄉鎮政府應該積極行動,抓緊建立人口、產業和就業聯動機制,搭好人口、產業和就業三者之間交流的橋梁,引導勞動力流向合理、適度和有效,帶動三方良性循環,促進城鎮化和美好鄉村建設健康發展。

3. 以產業為支撐,促進城鄉可持續發展

統籌城鄉產業發展,優化農村產業結構,發展農村服務業和鄉鎮企業,引導城市資金、技術、人才、管理等生產要素向農村流動。

一是合理布局產業,促進人口合理分布。要搶抓當前產業轉移、合肥經濟圈建設等政策疊加機遇,合理布局三次產業。根據產業發展規律和人口發展狀況,特大城市應該大力發展戰略新興產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以及教育產業,以解決就業問題。合肥主城區要盡可能為周邊地區提供高端服務,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發展高附加值產業;低端、加工為主的產業要盡可能地讓位給縣(市)區。

二是市直屬開發區要帶動縣域經濟尤其是產業發展。產業既要頂天立地,如合肥平板顯示、光伏太陽能、公共安全、電子信息、江淮汽車等,又要鋪天蓋地(如浙江小狗經濟),比如一般小企業。要始終圍繞八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和主導產業,加強產業鏈招商,培育和壯大產業集群,不斷提升產業的科技水平,做大做強現有產業;著力引進產業關聯度大、技術含量高的企業和項目,并加大培育。要在市級層面統籌安排各縣市招商引資,防止產生雷同、同質化競爭。

三是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目前合肥市農村人口依然不少,尤其是廬江、長豐、肥東等,要繼續轉移農業剩余人口,需要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縣鄉鎮產業不在多,而在強、在優、在特色,更在于各級領導善于挖掘!倘若每一個小城鎮都有一個產業集聚,那么,各地就形成了發展優勢,也就形成了吸引勞動力的強大磁場,城鄉發展就有了厚實的基礎。

四是把現代農業打造成一、二、三產業的結合體。傳統農業是弱質農業,風險很大,效益很差,日益受到農民排斥。但是如果加快良種改造,延伸產業鏈,把農業打造成一、二、三產業的結合體,這樣的現代農業就迸發出難以想象的發展前景,并產生令人驚喜的效益。為此,可以發展第三產業引領現代農業發展。寧夏中寧市把枸杞產業打造成世界第一大產業,變成一、二、三產業的結合體,建成一個漂亮的城市。其思路是:先解決市場銷售問題(出口),然后解決品種、種植、加工、創新等問題,實現產業興城,產城共體。以產業為引擎的城市,就是有效的規模城市。這種經驗,值得合肥市借鑒。

4. 以公共產品為抓手,推進城鄉一體化

一要推進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建設一體化。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建設完備和配套,能提升城鎮發展的承載力,促進農村可持續發展,進而釋放大量勞動力。把基礎設施建設和營造優越的產業發展環境結合起來,更有利于增強產業發展潛力,順利實現產業轉移,進而實現城鄉均衡發展。政府要義不容辭、想方設法提供公共產品,做好“兜底民生”。二要推進集鎮和中心村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公共服務均等化是指城鄉居民享受的公共服務在總體上均等化,并非是將公共服務延伸到鄉村分布零散的各個住戶。那樣,只會浪費公共資源,延緩美好鄉村建設。就公共服務而言,要把集鎮和中心村建設成為農民向往、人口集聚的地方。三要充分調動民間力量,利用民間資本,發揮民間作用。采取民辦公助、BT、BOT等方式,盡快改善基礎設施,積極提供公共服務。

5. 實現城鎮化建設和美好鄉村建設良性互動

美好鄉村建設與城鎮化建設要逐步進入“兩條腿走路”的新階段。統籌城鄉,關鍵在“城”。其一,關于城鎮化建設。一要盡快將現有廠礦企業中的本市農民工市民化;二要讓農民買得起房子,積極吸引本市青壯年農民去城鎮就業并市民化;三要以產業聚集推動城鎮發展;四要對合肥主城區與巢湖主城區之間實行填充式發展。合肥市“十二五”規劃明確指出:把小城鎮作為統籌城鄉發展的重要節點,通過政府推動、體制創新、市場運作的模式,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綜合配套水平,增強公共服務功能,推進產業和人口集聚。這是推進新型城鎮化的必然選擇。其二,關于美好鄉村建設。一要培育新農村建設主體。改革補貼方式,按勞動人口補貼,以激勵4 050人員從事現代農業,并吸引熱愛農村的青年從事現代農業,尤其是農業大縣比如廬江縣;二要發揮示范點作用,并設法推廣其成功經驗,以形成全面開花之勢;三要嚴格遵照規劃建設美好鄉村,并有利于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

城鎮化是大勢所趨,勢不可擋。合肥市在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中要與建設美好鄉村實現良性互動,促進雙方共同發展。對實在不能城鎮化的地方,建成美好鄉村,最終形成生態文明下的城鎮村共生模式。

到2015年,合肥市城鄉經濟協調發展、城鄉體制基本接軌、城鄉空間布局一體、城鄉產業融合發展、城鄉基礎設施聯網、城鄉社會發展同步、城鄉社會保障對接。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體制機制基本建立,成為安徽省一體化發展的先行區、統籌城鄉發展綜合配套改革的示范區和新農村建設的樣板區。真正在合肥市城鄉實現政治建設、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建設“五位一體”,并早日形成城鄉一體化的美好格局,打造“大湖名城、創新高地”,進而為實現“中國夢”作出自身應有的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范昌年.略論推進城鄉一體化的客觀必然性[J].天水行政學院學報,2012(2).

[2] 黃楚平.澄清對城鄉一體化的三個認識誤區[J].學習時報,2010-06-30.

[3] 陸學藝.城鄉一體化的社會結構分析與實現路徑[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

[4] 王永龍.構建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良性機制[J].合肥行政學院學報,2012(1).

[5] 李一文.我國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實踐模式及經驗啟示[J].甘肅理論學刊,2010(5).

The Urban-rural Integration: A "Chinese Dream"

——Taking Hefei, Anhu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Wang Yonglong

(Hefei school of administration,Hefei 238000,China)

Abstract: It is a major task to carry out the urban-rural integration in promoting scientific development and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in all-round way. Hefei is fully aware of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urban-rural integration,makes efforts to clarify three misunderstandings in cognition,actively learns from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s at home and abroad,and tries to realize the benign interaction of urbanization and the beautiful rural construction based on the reality and with planning as the leading guide,system mechanism as the key,industries as the support,public goods as the starting point in order to build the "Lake City,Innovation Base"with all efforts,and promote the urban-rural integration down to earth.

Key words: Urban-rural Integration;cognition;Hefei;present situation;countermeasures

(責任編輯:張改蘭)

猜你喜歡
中國夢現狀對策
診錯因 知對策
對策
面對新高考的選擇、困惑及對策
防治“老慢支”有對策
職業高中語文學科學習現狀及對策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20:44
語文課堂寫字指導的現狀及應對策略
混合動力電動汽車技術的現狀與發展分析
科技視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47:18
我國建筑安裝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構建與實施的措施
美媒:非洲人欲在華追求“中國夢”
環球時報(2012-04-16)2012-04-16 08:14:00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国产V一级毛多内射| 亚洲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91精品视频| 99热国产这里只有精品无卡顿" | 老熟妇喷水一区二区三区| 丰满的熟女一区二区三区l| 欧美亚洲国产精品第一页| 亚洲aⅴ天堂| 超级碰免费视频91| av色爱 天堂网| 亚洲精品777| 又大又硬又爽免费视频| 国产一级裸网站| 国产女同自拍视频| 婷婷综合缴情亚洲五月伊|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网址|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网| 人妻精品全国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人妻无码| 亚洲色图欧美视频| 精品精品国产高清A毛片| 日本免费新一区视频| 国产地址二永久伊甸园| 色老二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国模精品一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日韩精品无码不卡无码| 国产剧情国内精品原创|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专区AV| 国产人成在线观看| 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热门精品| 色哟哟色院91精品网站 | 国产成人免费手机在线观看视频| 综合社区亚洲熟妇p| 美女一级毛片无遮挡内谢| 日本午夜三级| 亚洲三级网站|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av| 国产欧美日韩资源在线观看| 欧美性久久久久| 亚洲第一区在线|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专区久久| 亚洲第一福利视频导航| 一级毛片免费不卡在线视频| 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 另类综合视频| 国产欧美精品专区一区二区| 激情综合五月网| 亚洲乱码精品久久久久..| 欧美一区精品| 亚洲精品成人福利在线电影|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免费看京| 国产黑丝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a免费α片在线视频网站| 亚洲欧美另类日本| 欧美啪啪一区| 久久伊人久久亚洲综合| av在线无码浏览| 日本在线国产| 久久精品丝袜| 欧美亚洲另类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专区| 青草视频在线观看国产| 55夜色66夜色国产精品视频| 欧美成人精品高清在线下载| 精品国产91爱| 久久一本精品久久久ー99| 制服丝袜在线视频香蕉| 免费午夜无码18禁无码影院|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久久不卡 | 99久久人妻精品免费二区| 亚洲伊人天堂| 日韩欧美中文在线| 在线精品自拍| 欧美成人一区午夜福利在线| 在线欧美一区| 老熟妇喷水一区二区三区| 三上悠亚在线精品二区| 国产黑丝视频在线观看| 毛片久久网站小视频| 啊嗯不日本网站| 一本久道久综合久久鬼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