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偉
她用一顆心,不離不棄杏壇33年;
她用一腔情,還了農村娃的上學夢;
她用一只手,把備課教案書寫得雋秀整齊,
因為,她只有一只左手……
“我要當老師,這個世界沒人能使我倒下!”
1980年入夏的一天,18歲的韓春玲騎著爸爸初中時給賒來的一臺28式自行車,在村里來回地騎了好幾圈,笑靨如花般燦爛,她心里這個樂呀,她真想大聲地告訴世界上的每個人:“我考上民辦教師了!”如果是一個四肢健全的正常人,或許不會異常興奮,但對于一個失去右手的殘疾人韓春玲來說,這是一個讓她幸福一輩子的消息,韓春玲當晚興奮得難以入眠。從此以后,自己有了一份工作,生活有了著落,想起那份工作的來之不易,時至今日依然歷歷在目。
那年夏天,鄉里招民辦教師,得知此消息自高中畢業閑置在家的韓春玲如沐春風般歡快激動。對于考試韓春玲不畏懼,從小到大韓春玲一直是班里的尖子生,只因殘疾不能參加高考而被老師勸退回家,即使回家韓春玲也不心甘,除了日常幫父母干農活外,閑暇時間幾乎被書本占據,但這次招考還是讓韓春玲有了以往的顧慮——自己的殘疾。果不其然,韓春玲被主考官拒之門外,原因是作為教師不能教學生正手寫字而無資格參加考試。剛強而倔強的韓春玲聽到消息后并未甘心,她連夜給主考領導寫了一封信,并悄悄遞與看門大爺。看門大爺望著韓春玲說:“小姑娘,信我肯定親自教給領導,至于結果……哎,你不要報大希望了!快回吧!”第二天晌午,盼了一上午的韓春玲實在坐不住了,她一口氣跑到政府門口,沖到主考官辦公室門前,此時屋里傳來了說話的聲音“這字到底是左手寫的,還是右手寫的,還是找人寫的?怎么看都不像右手寫的字!”韓春玲一下子跑了進去,拿起桌上那封自己親手寫的信說:“領導,這字是我用左手寫的。”“哦,來,你坐下,寫寫看。”一頁雋秀工整的字躍入主考官的眼簾,就這樣韓春玲得到了參加民辦教師的考試資格。
韓春玲想,有了資格,眼下最重要的是證明自己的實力,決不能輸!我要當老師,這個世界沒人能使我倒下!全鄉30人預選,6人復考,錄取2人。1980年10 月8 日,是韓春玲終生都不能忘記的一天,韓春玲以全鄉第一名的成績被錄用,成了富饒鄉興信小學的一名人民教師,韓春玲的嘴角飛揚起一抹自信的笑容。
從此,教師的責任與義務被深深地鏤刻在韓春玲的腦海里。
初為人師,怎一個難字了得!
兒時的韓春玲,夢想著長大后做一名人民教師,傳道授業解惑。二年級時的一天清晨,韓春玲像往常一樣走在上學的路上,與往常不同的是,她的懷里還抱著剛滿兩歲的弟弟。媽媽早上出門時叮囑,作為家中老大的韓春玲上學時順道把弟弟送到奶奶家,韓春玲一路小跑著,還不時低頭照顧懷中不停啼哭的弟弟。不遠處一臺農用拖拉機正轟隆隆地駛來,本就泥土道,再加之狹窄,等韓春玲反應過來躲避已開至身邊的拖拉機時,韓春玲抱著弟弟栽到了溝里,拖拉機剎車不及時,從韓春玲的右手臂上瞬間碾壓過去。等韓春玲睜開眼睛,看到了令她不敢相信的事實:右手被拖拉機上的刨片機全部片掉。這一年,韓春玲僅8歲。
失去右手的韓春玲不會寫字,不會吃飯,不會穿衣,韓春玲想:我怎么辦?愁緒促滿眉端,苦悶、絕望的韓春玲被班主任老師適時的一句話給點醒:“你比別人少一只健全的手,但你有與常人相同的智商和毅力,你能行!”韓春玲心底原本的那份堅強被重新激發出來,一絲不易察覺的堅定又掛在那個曾經自信、陽光、聰敏好學的韓春玲的嘴角。
韓春玲用左手拿起了筆,最初十分鐘寫不出幾個完整的字,看著習字本上歪歪扭扭的字,韓春玲恨得直砸桌子;第一次左手拿筷子,手心全是汗,不一會筷子掉了一只,不一會飯粒撒了一桌子;第一次……那么多的第一次,那么多的不協調,但,當能書寫出一手漂亮的左手楷書,能熟練地用左手吃飯,能麻利地穿衣干活時,韓春玲有了對自己的再認識。自己能做的事,絕不依靠別人,這對一個小女孩來說需要多么大的毅力!小學畢業后韓春玲以全鄉第一的好成績考入鄉重點初中。或許,正是兒時的這段特殊經歷鍛造出韓春玲樂觀、堅韌、剛強的個性。
剛當老師那會,通往興信小學的是一條崎嶇陡峭的羊腸小道,遇上降雨下雪,道路泥濘不堪。走路都費勁,更別說騎自行車,而韓春玲每天卻用一只手騎自行車來回10多里地,在別人似乎無法做到的事,韓春玲依舊樂在其中。教室沒黑板,韓春玲在土墻上板書;沒有教具,韓春玲自己做,學校里有多少教具是韓老師親手制作的,誰也說不清。夏天,韓春玲第一個到教室開窗通風,打掃衛生,拖布不好擰,便把拖布頭搭在窗臺,一只手把著桿的前部,桿的尾部夾在那只斷臂的腋下擰水;冬天,不管風雪多大,孩子一進教室肯定熱浪撲鼻,韓春玲早已把爐火燒得旺旺。惡劣的環境下,韓春玲沒有退縮。白天把全部精力用在教學上,潛心鉆研教材,精心設計教法,上好每一節課;下午放學,她把孩子們挨個送回家;晚上在燈下學習適合學情的教法。為了讓村里每個適齡兒童都來上學,她逐個學生家訪,鄉路難行,再加之失去一只手的韓春玲走急路時平衡掌握不好,有時總往一邊偏,但韓春玲還是一個學生都沒拉下,讓一個個輟學的孩子回到學校。
八九十年代的富饒鄉并不富裕,為了給鄉里節約教育經費的支出,又不耽誤學生學習,韓春玲借來新出的教材,用左手一筆一畫地將一頁頁教材刻寫在蠟紙上,用另一只殘余的斷臂壓著,然后用左手蘸著油墨一頁頁地印出來,裝訂成冊發給學生。同樣做教師,同樣一件事,別人做可能幾分鐘,而韓春玲卻要用比別人多百倍、千倍的時間與努力去做。
富饒鄉的孩子每一天都真誠感受著韓春玲周遭平凡而瑣碎的日子,韓春玲一揚手,一投足,都塑造著學生的靈魂,以至走出校門的學生,一想起她,便會肅然起敬。不用專門 “攢材料”,韓春玲早已在孩子心中塑造出一個完滿的自己,因為韓春玲說“做人永遠比學習來的重要”。
執著堅守,風雨過后見彩虹!
工作33年,韓春玲大大小小的手術做過三四個。至今,韓春玲的頸椎病迫使她不能低頭彎腰,就連批作業要舉著本批,講課時的一個轉身都要小心翼翼。可是談到這些,眼前的韓春玲反倒笑了起來:“說這些干啥,這都沒事,最難的時候是函授學習那會……”
孩子兩個月時,韓春玲參加縣里的函授學習。老二因為要喂奶韓春玲就抱著孩子去縣里學習。一次下暴雨,去往鄉里的道路被雨水淹了,可韓春玲愣是走了半個小時趕到了縣里。一堅持就是4年的寒來暑往,自己有了收獲,學生必然受益。韓春玲說:“那個時候,真是覺得難了。畢竟自己也是人,而且不同于常人。但現在,一切都過去了。你看我現在多好,我可知足了!”韓春玲爽朗的笑聲又在我的耳邊回蕩開來,無論談到哪,無論談什么,韓春玲總能話鋒一轉,化愁怨為力量,雖采訪時間不長,但她身上的那種力量、那種精神總在溫暖著我,影響著我,更何況是,朝夕相處的孩子們。
33年,韓春玲贏得了百姓的口碑。興信小學的學苗越來越多,其他村的孩子舍近求遠而到韓老師的班讀書,這所最偏遠的村小也煥發出生機與活力,孩子們的學習成績大大提升。今年韓春玲的畢業生又有十多個考上了縣重點中學。看到記者采訪,現在班級的孩子們毫不怯場,一個個舉著小手要求發言,而讓我吃驚的是,在這個被群山環繞、簡陋得有些寒酸的鄉村教學點里,一個9歲的孩子一張口居然背出了好多唐詩宋詞。
給韓老師拿點自家雞下的雞蛋,被韓春玲送了回來;說句“韓老師,謝謝你啦!”,韓春玲也會擺擺手;“我們有力氣,幫你干點農活吧!”韓春玲也會貪黑和愛人把活搶干出來。韓春玲說,“當老師,累是肯定累,但我舍不得離開學生,我看到他們就高興。遇到再煩心的事,他們拉著我的手到處跑,一下子我也開心了。”從豆蔻青春,到如今的天命之年,韓春玲最燦爛的時光都打磨在這個寧靜村莊的一角。不得不承認,生活帶給她的創傷是難以消弭的,不得不面對,生活給她的壓力,是一般人難以承受的,這恰如山野間的青草,含在嘴里,青澀而略帶點甜味的草汁彌漫在齒間,韓春玲獨享著這份教育生活滋味。
樂觀、堅毅、執著——這是韓春玲,如果不留意韓春玲走起路來隨風擺動的空空袖口,很難相信她是一個失去右手的殘疾人。生在這里,長在這里,根在這里的韓春玲秉承了父母純樸善良的性格和曠野般豁達的胸懷,她是農民的女兒,正是憑著對教育事業的無限忠誠與割舍不斷的鄉村情結,韓春玲堅守著自己熱愛的這塊麥田。
每個人都有改變自己命運的方法,驚濤駭浪的,不溫不火的……韓春玲改變命運,從改變每一個孩子開始。走出校園,遠處一片金色麥浪,顆顆果粒飽滿,飄香滿園,一抹夕陽靜謐而溫馨,那是韓春玲與學生們一生一世的眷戀之畫……
采訪后記:生活中,韓春玲是個很“摳”的人,但對學生,卻很大方。書包、文具、衣服,午飯錢都給過學生。在采訪當天,韓老師特意穿了一件花150元在鄉里買的新衣服,也是韓老師最貴的一身行頭。韓春玲說愛這份工作,是講臺給了她第二次生命,她要用有限的生命奉獻給她熱愛一生的教育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