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桃英
[摘要]人才培養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不僅需要智力因素的積極參與,非智力因素也不容忽視。教師在教學中既要重視培養學生的知識技能,也要重視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
[關鍵詞]初中語文;非智力因素;培養
學習語文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要提高學習的成效,不僅需要學生的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想象力等智力因素積極地參與活動,也需要興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積極參與。因此,教學中既要重視培養學生的知識技能,又要重視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
一、 激發濃厚的學習興趣
現代心理學之父皮亞杰說過:“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興趣會產生求知欲,發展智力,是學好語文不可缺少的心理素質。
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把直接興趣和間接興趣很好地結合起來,這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因此,教師還應做到“以‘得保趣”。讓學生學有所得,是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以長久保持的重要方法,比如:一周一小結,每月一大結,一學期一總結,讓學生回顧課外閱讀的文章內容,找出自己最滿意的日記等等,從中品嘗到豐收的甜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無數研究表明,學習興趣在學習過程中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學生對某科學習越感興趣,則學習越有信心,學習成績也越來越好。
二、 培養健康向上的情感
初中學生情感帶有沖動性,很容易被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所感染。學生非常重視友誼,開始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道德標準來擇友,但易把友誼局限于狹隘的范圍,甚至因此而脫離集體,有時會出現一些不健康的情緒和行為,如講哥們義氣、搞小團體、互相包庇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努力使學生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引導學生的情感向健康向上的方向發展。
1. 應培養學生學會調節情緒
情緒與情感雖有區別,但它們又是密切相關的。一方面,情緒要受情感的制約和調節。另一方面,情感是在情緒的基礎上形成的,而又在各種變化著的情緒中表現出來。因此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情緒是情感的外部表現,情感是情緒的本質內容。任何一種情感離開了具體的情緒過程,就很難斷定其性質與特點。初中生正處于心理學所說的少年期,這是人生道路上一個重要的年齡轉折期,是身心發展半幼稚半成熟的過渡時期,他們還很不善于很好地控制和調節自己的情緒,自我監督能力還不高。教師在教學中應有意培養學生做到“喜怒有常”,“ 喜怒有度”,保持良好的情緒。
2. 應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情感
現在新版教材所選的文章非常好,除語文方面的知識外,還是培養美好情感的極好素材。例如,初中第一冊瑪麗·居里的《我的信念》、第二冊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第三冊西蒙諾夫的《蠟燭》……均是很好的范例。
同時還要求教師純潔無私地愛著學生。心理學研究和教育實踐證明,教師熱愛學生,對學生抱有良好的期望,可以產生積極的效應。如贊許的點頭、關愛的目光、令人喜悅的手勢、飽含真情的問候等等,會讓學生得到愉快的鼓勵,從而激起對教師的更真誠的尊敬、信賴和上進的信心與決心,如此日積月累,良性循環,就會產生一種最佳心理效應(即皮格馬利翁效應),自然就會“親其師而信其道”了。
三、 磨煉堅持到底的意志
宋代文學家蘇軾曾說過:“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而初中生特別崇拜那些意志堅強的人,往往也下決心力圖培養自己良好的意志品質,但是,他們的意志發展還很不夠,特別是在遇到困難或遭到失敗時,往往表現得意志比較薄弱,缺乏毅力,有時會把即將完成的工作放棄。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懂得在學習的道路上會遇到各種困難和失敗,沒有頑強的意志是不行的。
1. 首先要從小事做起,從現在開始
教師在教學中要求學生寫日記,若這天沒有什么可寫的,可摘抄一些名言美文等;每星期查一次,做到獎罰分明,逐漸培養學生“習慣成自然”,自覺堅持寫日記。
2. 積極參加體育鍛煉
常言道:“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體育鍛煉是青少年增強體質、鍛煉意志的最好活動,可以培養他們勇敢、機敏、堅毅、勤奮、吃苦耐勞的意志品質。教師可以讓學生作《運動會記實》這類文章,在寫作中進一步提高認識,激勵學生堅持參加體育鍛煉。
3. 胸懷美好的愿望
教師應教育學生對自己的行為目的要有明確而深刻的認識,教導學生要根據自己主客觀條件,制定切實可行的目標。目標的選擇應該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并且是經過努力奮斗能夠達到的。這樣可以激發他們在達到目標的征途上磨煉自己的堅強意志。
責任編輯 周正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