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暉
【摘 要】如何打造高效的語文課堂,讓學生學得充實有效而未顯疲憊,教師教得輕松而事半功倍?那就是——課堂因預習而高效。有了預習,才可能讓教學內(nèi)容深刻起來、生動起來。高效語文課堂的預習需要教師的科學指導,也需教師的不斷激勵與檢驗。在減負增效的今天,教師只有幫助學生更積極、更有效、更快樂地自主學習,讓他們變成知識的發(fā)現(xiàn)者、有準備的探險者,才能真正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
【關鍵詞】高效課堂;有效預習
中國人向來把勤奮與刻苦作為衡量一個人是否能夠走向成功的標尺。因此,我們先是給自己的職業(yè)生涯套上了一頂以犧牲健康和生活質(zhì)量為代價的光環(huán)——奉獻,除了上課、批改作業(yè)、我們還要出各種各樣的試題和作業(yè)來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遇見天賦差強人意的學生,那更要花課余時間為其補課。雖然付出百倍的努力,但收效甚微。不僅如此,我們給學生也套上繁重的課業(yè)負擔,課文要背過,生字會寫是最低標準,最好還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至于對課文的理解,恨不得學生都天資過人,不僅能滔滔不絕地說出自己的理解,還得有筆下生花的過人本領。但在巨大的付出面前,我們和學生的收獲,卻又顯得那么不成正比。其實,坐在教室里的孩子,就像功能完好的轎車,身上有上百匹的馬力等著我們?nèi)グl(fā)動,我們卻常常找不到鑰匙,于是只好采用最低效的方式去驅(qū)動它。如何打造高效的語文課堂,讓學生學得充實有效而未顯疲憊,教師教得輕松而事半功倍?從教學實踐中得出了一點心得,那就是——課堂因預習而高效。
小王老師是位剛走上教學崗位的新人,為了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她沒少費心思。精心備課、認真批改作業(yè),上課也是全身心投入。然而不知為何,本該兩節(jié)課完成的教學任務,經(jīng)常因為學生對課文不了解,讀得磕磕絆絆而延長為三節(jié)課,自己的課時不夠用,就借用音樂、美術(shù)來補課,結(jié)果學生們怨聲載道,教學效果也大打折扣。每當小張老師為完成一節(jié)閱讀課而焦頭爛額時,隔壁班的張老師卻總是不緊不慢,學生的朗讀流利而有感情,課堂表現(xiàn)也經(jīng)常受到聽課領導和老師的稱贊。這是為什么呢?難道鄰班孩子果真天資過人嗎?帶著種種疑問,小王老師向張老師請教。原來,張老師最厲害的法寶是課前預習。每天,張老師都要求學生在家充分地閱讀新課文,學生們不僅養(yǎng)成了提前自主學習生字詞的好習慣,還學會了在預讀中提出自己的見解、疑惑。第二天的課堂上,僅掃除字詞障礙就省去了小半節(jié)課的寶貴時間。再加上學生都已不是零起點走進文本,對課文的朗讀、感知自然高了一個層次,難怪老師與學生總是那么游刃有余。
學習分三個環(huán)節(jié):課前預習、課堂學習、課后復習。導致課堂效率低的一大原因就是教育者忽略了受教育者對學習對象的自主學習,結(jié)果教師課前做的準備越是充足,學生對學習對象的認知越是無所適從。于是看到許多語文教師在學生與語言文字越來越遠的距離之間一步步妥協(xié),成為唱獨角戲的代言人。
其實,有了學生的預習,才可能讓教學內(nèi)容深刻起來、生動起來。學生充分預習后再去聽課,他對課堂、對教師就有了期待,比如如何解決自己在預習中遇到的困難,自己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老師、其他同學是否有相同的價值取向。學生更加樂意在經(jīng)歷過充分預習的課堂上發(fā)表自己的言論,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亦或是在對學習對象的補充說明中獲得高度的自我肯定。
高效語文課堂的預習需要教師的科學指導。首先是明確預習的基本步驟。低年級常規(guī)的預習要求包括:
(1)初讀課文:劃出生字詞,標清自然段號。自學生字、詞,借助字典等工具書掃清閱讀障礙。
(2)再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在讀的過程中整體感知課文的大意。
(3)三讀課文:先找出自己不明白的問題,帶著問題讀課文,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如果仍是疑惑,就把這個問題記錄下來,等待課堂聽講時解決問題。
其次,教給學生圈、點、批、注的預習方法。宋朝學者朱熹讀書時喜歡用各種彩色筆做記號,初讀時,把有體會的地方用紅筆畫出,再讀時用青筆畫出,以后用黃筆,最后用黑筆,他說這樣可以“漸漸向里尋到精英處”。用筆在重點詞、句下做出標記,再把讀書的感想、心得記在旁邊,至于自己不懂得問題用醒目的彩筆記在題目下方。課堂上,當學生手捧記錄自己思考的書本,學習的目的性也會大大增強。
最后,高效預習也需教師的不斷激勵與檢驗。除了常規(guī)預習,教師可以經(jīng)常提出一些創(chuàng)新性的問題,難以解決的爭議,給預習注入新鮮的血液。課堂應以學生的預習為起點,允許學生提出自己的不懂得問題,說出自己個性解讀,也許學生提出的問題幼稚、毫無價值,也許學生給大家?guī)淼恼n外資料與課堂主題關系甚微,但我們?nèi)詰⌒囊硪淼睾亲o他們的自覺、主動意識,在激勵中為他們指明前進的方向,在檢驗中重新審視是自己否在用學生的思路上課,怎樣的課堂教學才是有用的、高效的。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不論做什么事,事先有準備,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會失敗。兩千年前的《禮記》中早已向我們闡述了這樣的道理。強調(diào)學生的預習和重視教師課前備課是同樣的道理,課堂教學的真正起點其實在課前孩子與文字第一次相遇就已經(jīng)開始了。在減負增效的今天,教師只有幫助學生更積極、更有效、更快樂地自主學習,讓他們變成知識的發(fā)現(xiàn)者、有準備的探險者,才能真正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