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連俠
摘 要: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閱讀能力不僅能夠加強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同時也能夠為學生的寫作能力奠定基礎。主要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為出發點,分析了使學生養成良好閱讀習慣的教學方法,從而從根本上提高閱讀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語文;有效閱讀;教學方法
語文是小學階段學習中的一門基礎學科,也是一門語言性較強且情感豐富的學科。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如今,在新課標背景的影響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又迎來了新一輪的挑戰,閱讀教學不僅要求學生學會讀課文,還要求學生具有獨立的閱讀能力,能夠熟練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并且學會帶著情感閱讀。由此看出,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中之重,只有教師熟練掌握有效的閱讀教學法,才能從根本上提高閱讀教學效率。
一、在閱讀中激發學生的興趣
小學生具有活潑好動、精力旺盛等特點,不管是眼花繚亂的電視熒屏,還是各種各樣的小玩具,都能夠引起學生的關注。在這樣的影響下,學生很難踏踏實實地對著課本認真閱讀。因此,教師要抓準學生感興趣的東西,在日常教學中,將教材與日常生活相結合,有意識地為學生制造出一點懸念,以此吸引學生對課文的注意力,調動起學生閱讀課文的積極性。
二、在閱讀中培養學生的思維
在語文教學時,學生對很多課文中描寫的事物都不明白,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拓展思維,深刻理解課文的含義呢?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借助多媒體、投影儀等教學工具來幫助學生理解語言文字,開拓思維。只有學生對語言文字有了深入的了解,才能在閱讀中體會課文的含義。除此之外,根據小學生特有的活潑好動等特點,還可以采用游戲競賽的方式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游戲競賽不僅能夠使學生愉悅身心,同時還可以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
三、在閱讀中培養學生的語感
1.反復朗讀,培養語感
朗讀課文是通過讀課文的同時調動起多種感官共同活動,把無聲的文字轉化成能夠聽到的聲音,是語言和語感訓練的基本方法。雖然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可以通過朗讀課文來理解課文內容,但是對于一些情感運用還是表達得不到位。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對重點課文段落進行情感朗讀,并在朗讀的過程中掌握文章的語氣和節奏,使學生從生動的語句中感受到課文的含義,以此培養學生朗讀課文的語感。
2.啟發想象,培養語感
教師若想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能力和習慣,那么首先應該使學生領悟課文,身臨其境,這樣才能增強學生的閱讀語感能力。因此,教師在平時教學時,應經常有意識地使學生鍛煉想象能力。葉老曾說:“必須驅遣我們的想象,才能通過文字,達到這個目的。”可以說,想象是培養語感的基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通過思維在腦海中模擬出課文的場景,它能夠使課文像電影般在學生的腦中一一浮現,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鳴。
3.聯系生活,培養語感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借助生活實例來培養學生的閱讀語感。例如,在逢年過節思念家鄉時,可以體會出“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以及“每逢佳節倍思親”等詩句,利用這樣的生活實例能夠使學生更加容易地體會出文章的感情,從而豐富閱讀情感。
四、在閱讀中培養學生的習作能力
語文教學的主要目標就是使學生學會“閱讀”與“寫作”。小學生與成人相比,生活閱歷有限,而閱讀可以使學生開拓眼界,增長見識。因此,良好的閱讀能力對日后的寫作培養也是非常有益的。首先,在閱讀教學中,可以適當滲入作文知識,鍛煉學生的寫作意識,并鼓勵學生“有感而發”。其次,在每學完一篇課文后,可以讓學生練習縮寫、續寫,以加強學生對寫作的鍛煉。
綜上所述,能夠激發學生學習動力的來源就是興趣,教師只有把握住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對癥下藥,才能引起學生的學習動力。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挖掘課文中的重點段落,對學生進行閱讀語感的培養,使學生抓住文章的重點所在,同時
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創造力,從而從根本上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張艾.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施策略[J].教育革新,2011(07).
[2]邢春燕.小學語文有效閱讀指導三策略[J].小學教學參考,2011(31).
[3]呂明,蔡文麗.小學語文閱讀有效教學的途徑[J].考試周刊,2011(81).
(作者單位 吉林省通榆縣雙崗鎮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