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輝
摘 要:在物理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各種能力是十分必要的。新課程要求的三維目標的實現,落實到具體內容上,必然與學生的思維習慣、智力水平、解題方法相關聯,再從目前高考的角度,考查學生思維能力、思維方法、創新能力成為重點。所以為提高學生智力水平、創新能力,總結一些解題方法,體會一些解題技巧,是十分必要的。
關鍵詞:高中物理;解題方法;技能
不少學生進入高中后,他們都反映物理難學。平時上課都聽得懂,公式也記得很清楚, 但是一遇到稍難的題目就不會做,非常苦惱。
經過多年的高中物理教學實踐, 我覺得要學好高中物理,首先要能將題目抽象成物理模型, 其次要有扎實的數學功底,最后必須有巧妙的解題方法。
一、常用的解題方法
1.觀察法
觀察法是學習物理最基本的方法, 是科學歸納的必要條件。學生對學習活動的外部表現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觀察、記錄, 能夠為物理概念的形成、物理知識的理解、物理規律的探究提供信息和依據。
常用觀察方法有:
(1)觀察重點, 排除無關因素的干擾。
(2)前后對比觀察, 抓住因果關系。
(3)正、反對比觀察, 深化認識。在指導學生觀察時,多采用一些正反對比的方法,可以加深學生理解知識,拓寬思路。
2.解析法
解析法是綜合法的逆過程, 它是從未知到已知的推理思維方法,是從局部到整體的一種思維過程。其優點在于把復雜的物理過程分解為簡單的要素分別進行分析, 便于從中找出最主要的,起決定性的物理要素和規律。具體是從待求量的分析入手, 從相關的物理概念或公式中去追求到已知量的一種方法。要求這個量, 必須知道哪些量,逐步尋求直至全部找出相聯系的物理過程和已知的關系, 爾后再由已知量求出未知量。
3.綜合法
綜合法是通過題設條件, 按順序對已知條件的物理各過程和各因素聯系起來進行綜合分析推出未知的思維方法。即從已知到未知的思維方法,是從整體到局部的一種思維過程。此法要求從讀題開始,注意題中能劃分多少個不同過程或不同狀態, 然后對各個過程、狀態的已知量進行分析,追蹤尋求與已知量的關系, 從而求出未知量。一般適用于存在多個物理過程的問題。
4.控制變量法
控制變量法是指一個物理量與多個物理量有關, 把多因素的問題變成多個單因素的問題, 分別加以研究, 最后綜合解決。
二、高中物理解題技能的培養
高中物理與初中物理相比,其知識的抽象性、系統性、理論性、獨立性以及綜合性有著明顯的質的變化,有相當多時間要求學生獨立地或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學習和整理知識。許多學生認為,物理知識一聽就會,就是不會解題。那么,這個問題解決的關鍵就在于培養解題技能。
1.認真審題
很多學生對審題有障礙,讀題時囫圇吞棗,讀完后不知所云,不能從題中得到有用的題設條件,不能把有效的信息與所掌握的基礎知識相聯系,從而建立清晰的物理圖景與物理模型,導致做題時,目的不明確,重點不突出,要么無所適從,要么就胡亂套用公式。所以,學生在做題時一定要通過認真閱讀題設條件,弄清該題考察什么,又給了什么條件,從中找到有效的信息,去除冗雜,理清思路,弄清來龍去脈,然后結合基礎知識、基礎理論,靈活運用公式就可解決。這些都是說著容易做著難,要做到這些,就要求學生把工夫用在平時。
2.積極思考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學習是一種腦力勞動。而真正的腦力勞動是開動腦筋去思考問題,而不是死記硬背。”可見,學習不能只注重結論,不深究其形成過程,僅僅動耳、不愿動手動腦是不行的,學習需要主動。進入高中后,還像初中那樣,依賴心理嚴重,死記硬背,被動學習,課前不預習,課中忙于做筆記,課后不鞏固,這是不可取的。沒有學習計劃的學習態度是在高中學習物理的大忌。
3.重視基礎
一些“自我感覺良好”的同學,常輕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學習與訓練,對問題只求一知半解,導致遇到基礎概念題模糊不清,遇到新題一籌莫展,陷入題海,最終物理成績總是不理想。對物理概念理解不能只流于形式,死記硬背,而要用自己的語言再現,對物理公式中每個物理量的意義要把握準,不生搬硬套,而應靈活運用。
4.獨立做題
常做些必要的練習,獨立地完成一些題目才能促使自己提高學習物理的興趣。題目要有一定的數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質量,就是說要有一定的難度。獨立解題,可能有時慢一些,有時會走彎路,有時甚至解不出來,但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個初學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另外,對于完成作業有如下要求:書寫工整;作圖規范;表達清楚;推理嚴密;計算準確。此外,作業批改完發下來以后,有錯的要認真訂正并裝訂保存好,留待以后復習時用。有什么疑問或是弄錯的地方要隨手拿專門的本子記下,然后通過再思考琢磨或請教老師和同學來解決。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物理解題方法及技能的培養,是實現高中物理教學任務和目的的一種重要而有效的手段,是物理教學的基本方式之一,因此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加以重視,從而提高學生物理成績。
參考文獻:
[1]宋連義. 高中物理解題方法[J]. 物理復習指導,2010.
[2]張長華. 高中物理解題常用方法[J]. 數理化解題研究,2009.